《併購之戰》

《併購之戰》

作者掌握了這筆交易的全部細節,生動的細節與精彩的情節構成了這個經濟懸疑故事。它不僅讓人在閱讀中產生前所未有的緊張感,而且能夠使人以更加理性的態度思考貿易全球化等問題,並清醒地意識到全球金融市場的殘酷事實一不是獵手,就是獵物。在整個併購過程中,不但沒有任何人失業,反而有很多人因此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很多個人股東受益匪淺,從而將這次意外收入投入到消費、投資之中,甚至用於建立新的企業,進而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場史上最大的併購,卻無人失業……
在整個併購過程中,不但沒有人失業。反而有很多人因此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很多個人股東受益匪淺,從而將這次意外收入投入到消費、投資之中。甚至用於建立新的企業,進而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內容簡介

1800億美元,1900億歐元
這個併購價格超過了當時乃至以後同類併購的金額。攻方帶著僅有30%的勝利幾率發動了這場戰役,最終成了征服者。本書從這起最大併購案的前期準備到各路買家的介入交易,整個過程巨細無遺。書中更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了整個交易過程中遇到的波折和困難,直至最後成功地達成協定:
如何從準備併購到成功併購?
併購前後都發生了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參戰的商界大佬有哪些人?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頂級精英也會出現決策失誤?
一場史上最大的併購,卻無人失業……

前言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那么,這宗史上最大的交易則無疑更是個龐大而複雜的戰場。整個交易過程中的談判往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股票和市場的變幻莫測,多方間的利益牽扯,角色和力量的瞬息演化皆是那么的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絕不亞於任何一場真實的軍事交鋒。無怪乎,作者從頭至尾,都用戰役一詞來形容這場史無前例、震驚世界的收購案。在描述的字裡行間,也都充溢著極富戰爭色彩的語句。攻方主角沃達豐在戰役之始還只是家籍籍無名的企業,卻勇敢地向德國本土的傳統巨頭曼內斯曼發起挑戰,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蚍蜉撼樹的笑話。但在世界戰爭史上,始終不乏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例子,這次戰役的結果最終證實,這不過又是此類事件的商界重演。沃達豐做到了,在陌生的國度,經過幾個月的廝殺,出其不意地將強大的對手收入囊中。在此,我們不得不佩服沃達豐的掌舵人克里斯·根特的勇氣和魄力。即便只有收購這一想法,已經不是蓬蒿之輩,更何況是堅定地邁出這一步。曼內斯曼這塊巨大的肥肉,引來的覬覦者又何止一家沃達豐。同時,它也是個布滿利箭的危險品,對敢來侵犯的攻擊手們嚴陣以待,一觸即發,連同它雄厚的企業背景和悠久的企業歷史一起,構築起了一座堅固的德國式碉堡。這樣的對陣布局好比是一盤棋,有可能棋出險招,一擊即中,力擒主帥;也有可能一招失手,滿盤皆輸。所以,不論是何方企業,在落子之前都必然三思而後行。不過正如資本市場上那個永恆的定律——“捕獵或被捕”,沒有哪家企業願意成為被捕殺的對象,所以只有在恰當的時機主動出擊才能為自身的繼續存活奠定條件。沃達豐深諳此道。在曼內斯曼不斷蠶食周邊地盤、一步步地堵住自己氣管時,沃達豐被逼上了懸崖的盡頭。是縱身一躍還是占領高地,沃達豐毅然地選擇了後者,於是便有了這場歐洲版圖的王者之爭。在其他當事人還按兵不動之時,克里斯·根特率領著他的沃達豐團隊走出了這盤棋局的第一步。就像作者所形容的,這正是全局中的關鍵一步。沃達豐和曼內斯曼,誰先突出重圍,誰就將贏得廣闊的歐洲市場,成為這片土地的霸主。
雖說沃達丰采取的是惡意收購方式,是對曼內斯曼赤裸裸的侵略,但商場上本就不存在道德上的善惡之分,和平與敵對的界限也很模糊,所以結局往往都是無情而殘酷的。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很多有形和無形的因素,如戰略戰術、宣傳攻勢、公共關係等。事實上,沃達豐最初是處於劣勢的,而且也缺乏投資商的支持,是什麼幫助它在短短几個月裡迅速扭轉局面,直至徹底翻盤呢?本書作者通過深入的調查訪問和抽絲剝繭的分析向讀者揭開了波譎雲詭的表面下更為隱秘和真實的內幕。他細膩的筆觸所呈現出來的除了情節,還有那捲鮮活的群英譜。在戰役中舉足輕重的一張張臉,都清晰地躍然紙上:董事長陣營中的根特、埃瑟爾,軍師團中的主心骨梅德、克林齊亞斯、霍恩-史密斯、貝克爾、莫里森和尼爾斯等,還有交戰雙方以外的其他經濟集團或利益集團的重要人物。當然,整個交戰過程也是以曼內斯曼為代表的德國企業和以沃達豐為代表的英國企業這兩種風格迥異的企業文化之間的一次激烈碰撞。沃達豐的董事長克里斯·根特和曼內斯曼的董事長克勞斯·埃瑟爾,這兩位卓越的企業家,好比戰場上擁有雄才偉略的優秀將領,雖然雙方在個人性格中有很多一致的成分,但他們指揮作戰和運籌帷幄的風格卻大相逕庭,這與根植在他們體內的國家文化和民族特性不無關聯。我們不能說,這是一場大不列顛對德意志的思想上的勝利,也不能說,英國人的管理能力比日耳曼人要出眾。畢竟,戰爭中也包含著很多偶然因素,曼內斯曼並不是注定的失敗者,“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句話用在它身上毫不為過。在特別的環節上差了那么一點點,才使自己天平上的砝碼被對手給壓了下去。如果一切重新開始,那么幸運的指針也許就會偏向曼內斯曼這邊。然而,血淋淋的失敗現實重重拷問了德國的經濟體制和企業結構。正是這些方面的弊端和漏洞,使曼內斯曼成為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犧牲品。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股東利益,股東利益又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最終,是市場拋棄了曼內斯曼,選擇了沃達豐。曼內斯曼事件值得整個德國經濟界深思,也值得全球企業借鑑。
但不得不說的是,沃達豐贏得並不輕鬆。曼內斯曼在戰役末期爆發的生命力讓沃達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其中,滲透的是埃瑟爾的執著和智慧。可見,沃達豐的成功也無法掩蓋曼內斯曼曾經的光芒。所有參與進來的主人公,都把金融巨子抑或商界奇才的手腕以及謀略施展得淋漓盡致,也給公眾奉上了一套寶貴的商業教材。他們的拼搏和才華值得我們讚賞。不過,最終他們都要向市場低頭。市場決定一切。如今的沃達豐穩坐歐洲電信業龍頭老大的位置,但它今後的發展道路如何,仍然有待市場的考驗。
作者沒有進一步地去探究結果、展望未來,而是立足於交易本身,真實再現了這場空前交易的全貌。下面,就請讀者們跟隨這本書的視角去細細品味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