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計價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定執行。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納稅人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可以扣除。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發文日期: 2000-05-16 國稅發[2000]84號 2000年5月16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條例”、“細則”〕的
規定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條例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準
予扣除項目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取得應納稅收入有關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第三條 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
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準。
第四條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以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
下原則:
(一) 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二) 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
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三) 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四) 確定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段是確定的。
(五) 合理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第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支出必須嚴格區分經營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
扣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成本。
第六條 除條例第七條的規定以外,在計算應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
(一) 賄賂等非法支出;
(二) 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
(三) 存貨跌價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金、風險準備基金(包括投資風準備基
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準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準備金;
(四) 稅收法規有具體扣除範圍和標準(比例和金額),實際發生的費用超過或高於法定範圍和標準的部
分。
第七條 納稅人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等各項資產成本的確定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納稅人
發生合併、分立和資本結構調整等改組活動,有關資產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在稅收上已確認實現的,可按評估確
認後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成本。

第二章 成本和費用
第八條 成本是納稅人銷售商品(產品、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提供勞務、轉讓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技術轉讓)的成本。
第九條 納稅人必須將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合理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計入
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間接成本是指多個部門為同一成本對象提供
服務的共同成本,或者同一種投入可以製造、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或勞務的聯合成本。直接成本可根據
有關會計憑證、記錄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間接成本必須根據與成本計算對象之間
的因果關係、成本計算對象的產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中。
第十條 納稅人的各種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納稅人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購貨價格、購貨
費用和稅金。
計入存貨成本的稅金是指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消費稅、關稅、資源稅和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
扣的增值進項稅額。
納稅人自製存貨的成本包括製造費用間接費用
第十一條 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出或領用的成本計價方法,可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計畫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等。如果納稅人正在使用的存貨實物流程與後進先出法相一
致,也可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發出或領用存貨的成本。納稅人採用計畫成本法或零售價法確定存貨成本或銷售
成本,必須在年終申報納稅時及時結轉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第十二條 納稅人的成本計算方法、間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貨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如確需
改變的,應在下一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否則,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影響的,稅務機關有權調整。
第十三條 費用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可扣除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計入成本的
有關費用除外。
第十四條 銷售費用是應由納稅人負擔的為銷售商品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廣告費、運輸費、裝卸費、包裝
費、展覽費、保險費、銷售佣金(能直接認定的進口佣金調整商品進價成本)、代銷手續費、經營性租賃費及
銷售部門發生的差旅費、工資、福利費等費用。
從事商品流通業務的納稅人購入存貨抵達倉庫前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運輸儲存過程中的保險費、裝卸
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購貨費用可直接計入銷售費用。如果納稅人根據會計核算
的需要已將上述購貨費用計入存貨成本的,不得再以銷售費用名義重複申報扣除。
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的銷售費用還包括開發產品銷售之前的改裝修復費、看護費、採暖費等。從
事郵電等其他業務的納稅人發生的銷售費用已計入營運成本的不得再計入銷售費用重複扣除。
第十五條 管理費用是納稅人的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組織經營活動提各項支援性服務而發生的費用。管量
費用包括由納稅人統一負擔的總部(公司)經費、研究開發費(技術開發費)、社會保障性繳款、勞動保護費
業務招待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股東大會或董事會費、開辦費攤銷、無形資產攤銷(含土地使用費
、土地損失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壞帳損失、印花稅等稅金、消防費、排污費綠化費、外事費和法律
、財務、資料處理及會計事務方面的成本(諮詢費訴訟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商標註冊費等),以及向總機
構(指同一法人的總公司性質的總機構)支付的與本身營利活動有關的合理的管理費等。除經國家稅務總局或
其授權的稅務機關批准外,納稅人不得列支向其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總部經費,又稱公司經費,包括總部
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早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等。
第十六條 財務費用是納稅人籌集經營性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利息淨支出、匯兌淨損失、金融機構手
續費以及其他非資本化支出

第三章 工資薪金支出
第十七條 工資薪金鑫以出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雇=傭關係的員工的所有
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
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地區補貼、物價補貼和誤餐補貼均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
第十八條 納稅人發生的下列支出,不作為工資薪金支出:
(一) 雇員向納稅人投資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二) 根據國家或省級政府的規定為雇員支付的社會保障性繳款;
(三) 從已提取職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項福利支出(包括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探親路費等);
(四) 各項勞動保護支出;
(五) 雇員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六) 雇員離退休、退職待遇的各項支出;
(七) 獨生子女補貼;
(八) 納稅人負擔的住房公積金
(九) 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不屬於工資薪金支出的項目。
第十九條 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僱傭關係的員工包括固定職工、契約工、臨時工,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 應從提取的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的醫務室、職工浴室、理髮室、幼稚園、託兒所人員;
(二) 已領取養老保險金、失業救濟金的離退休職工、下崗職工、待崗職工;
(三) 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計入住房周轉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務人員。
第二十條 除另有規定外,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計稅工資扣除標準按財政部、國家稅務
總局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實行工效掛鈎辦法的納稅人向雇員支付的工資薪金支出,飲食服務行業按國家規定提
取並發放的提成工資,可據實扣除。

第四章 資產折舊或攤銷
第二十二條 納稅人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用可以扣除。
第二十三條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計價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價值確定後,除下列特殊情
況外,一般不得調整:
(一〕國家統一規定的清產核資;
(二〕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
(三〕固定資產發生永久性損害,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調整至該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並確認損失。
(四〕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暫估價或發現原計價有錯誤。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範圍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定執行。除另有規定者外,下列資產不
得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
(一〕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和出租給職工個人且租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而納入住房周轉金的住房;
(二〕自創或外購的商譽
(三〕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第二十五條 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有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第二十六條 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於震動、超強度使用或
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
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第二十七條 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採取直線折舊法。
第二十八條 納稅人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
納稅人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準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
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第二十九條 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
在不短於契約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第三十條 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併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有關固
定資產尚未提足折舊,或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如有關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可作為遞延費用,在不短於5年的
期間內平均攤銷。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一〕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
(二〕經過修理後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二年以上;
(三〕經過修理後的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對外投資的成本不得折舊或攤銷,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但可以在轉讓
、處置有關投資資產時,從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中減除,據以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第五章 借款費用和租金支出
第三十三條 借款費用是納稅人為經營活動的需要承擔的。與借入資金相關的利息費用,包括:
(一〕長期、短期借款的利息;
(二〕與債券相關的折價或溢價的攤銷;
(三〕安排借款時發生的輔助費用的攤銷;
(四〕與借入資金有關,作為利息費用調整額的外幣借款產生的差額。
第三十四條 納稅人發生的經營性借款費用,符合條例對利息水平限定條件的,可以直接除。為購置、建
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
關資產的成本;有關資產交付使用後發生的借款費用,可在發生當期扣除。納稅人借款未指明用途的,其借款
費用應按經營性活動和資本性支出占用資金的比例,合理計算應計入有關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和可直接扣除的
借款費用。
第三十五條 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為開發房地產而借入資金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房地產完工之
前發生的,應計入有關房地產的開發成本。
第三十六條 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其註冊資本50%的,超過部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
除。
第三十七條 納稅人為對外投資而借入的資金髮生的借款費用,應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不得作為納稅人
的經營性費用在稅前扣除。
第三十八條 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符合獨立納稅人交易原則的租金可根據受
益時間,均勻扣除。
第三十九條 納稅人以融資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規定提取折舊
費用。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與一項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一種租賃。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租賃為融資租賃:
(一〕在租賃期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讓給承方;
(二〕租賃期為資產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或以上〕;
(三〕租賃期內租賃最低付款額大於或基本等於租賃開始日資產的公允價值。

第六章 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
第四十條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2%的,可據實扣除;超過部
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糧食類白酒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納稅人因行業特點等特殊原因確實需要
提高廣告費扣除比例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第四十一條 納稅人申報扣除的廣告費支出應與贊助支出嚴格區分。納稅人申報扣除的廣告費支出,必須
符合下列條件:
(一〕廣告是通過經工商部門批准的專門機構製作的;
(二〕已實際支付費用,並已取得相應發票
(三〕通過一定的媒體傳播。
第四十二條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包括未通過媒體的廣告性支出〕,在不超過銷售營業
收入0.5%範圍內,可據實扣除。
第四十三條 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下列規定比例範圍內,可據實扣除:
全年銷售(營業〕收入淨額在1500萬元及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淨額的0.5%;全年銷售(營業
〕收入淨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0.3%。
第四十四條 納稅人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能證明真實性的
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稅前扣除。

第七章 壞賬損失
第四十五條 納稅人發生壞賬損失,原則上應按實際發生額據實扣除。經報稅務機關批准,也可提取壞賬
準備金。提取壞賬準備金的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應沖減壞賬準備金;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超過已提取的
壞賬準備的部分,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已核銷的壞賬收回時,應相應增加當期的應納稅所得。
第四十六條 經批准可提取壞賬準備金的納稅人,除另有規定者外,壞賬準備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過年
末應收賬款餘額的0.5%。計提壞賬準的年末應收賬款是納稅人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
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收取的款項,包括代墊的運雜費。年末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的金額。
第四十七條 納稅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收賬款,應作為壞賬處理:
(一〕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其剩餘財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
(二〕債務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失蹤,其財產或遺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
(三〕債務人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以其財產(包括保險賠款等〕確實無法清償的應
收賬款;
(四〕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經法院裁決,確實無法清償的應收賬款;
(五〕逾期三年以上仍未收回的應收賬款
(六〕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核銷的應收賬款。
第四十八條 納稅人發生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以及關聯方之間的任何往來賬款,不得提取壞賬準備金。
關聯方之間往來賬款也不得確認為壞賬。

第八章 其他扣除項目
第四十九條 納稅人為全體雇員按國家規定向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其指定機構繳納的基本養老
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本失業保險費,按經省級稅務機關確認的標準交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國家
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險,可以扣除。
第五十條 納稅人為其投資者或雇員個人向商業保險機構投保的人壽保險或財產保險,以及在基本保障以
外為雇員投保的補充保險,不得扣除。
第五十一條 納稅人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關稅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附加等產品銷售稅金
及附加,以及發生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可以扣除。
第五十二條 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
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差旅費的證明材料應包括:出差人員姓名、地點、時間、任務、支付憑證等。
會議費證明材料應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內容、目的、費用標準、支付憑證等。
第五十三條 納稅人發生的佣金符合下列條件的,可計入銷售費用:
(一〕有合法真實憑證
(二〕支付的對象必須是獨的有權從事中介服務的納稅人或個人(支付對象不含本企業雇員〕;
(三〕支付給個人的佣金,除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超過服務金額的5%。
第五十四條 納稅人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可以扣除。勞動保護支出是指確因工作需要為雇員
配備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護用品、防暑降溫用品等所發生的支出。
第五十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資產盤虧、報廢淨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賠款後的餘額,經主管稅務機關
審核可以扣除。納稅人出售職工住房發生的財產損失不得扣除。
第五十六條 納稅人按照經濟契約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可以扣除。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根據本辦法和有關稅收規定,需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在稅前扣除的事項,省級稅務機關可
以作出規定,要求納稅人在報稅務機關審核批准時,附送中國註冊稅務師或註冊會計師的審核證明。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0年1月1日起執行。
第五十九條 以前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本辦法未規定的事項,按有關規定執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