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頤蘇武牧羊圖》

《任頤蘇武牧羊圖》

名稱:清任頤蘇武牧羊圖類別:中國古畫 圖軸,紙本,設色畫,縱:149.5cm,橫:81cm。 在任頤眾多的人物故事畫中,“蘇武牧羊”是他描繪較多的題材之一。

(圖)《任頤蘇武牧羊圖》《任頤蘇武牧羊圖》

名稱:清任頤蘇武牧羊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常州博物館

簡介

圖軸,紙本,設色畫,縱:149.5cm,橫:81cm。在任頤眾多的人物故事畫中,“蘇武牧羊”是他描繪較多的題材之一。

《漢書·蘇武傳》中記載:蘇武,字子卿,曾奉漢武帝命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單于欲降蘇武,蘇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貝加爾湖)長達19年,蘇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旌盡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作為出身於市民,又一度隨太平軍轉戰的任伯年,面對加速殖民化的國土,深感“身居十里洋場,無異置身異域”,甚至寄希望於“草莽英雄”,正是這種思想驅使他在畫中寄託憂患意識,歌頌高尚的愛國情操。圖中蘇武手持漢節,如堅石般站立於畫面中心,雙目望於畫外,似在遙望漢國,目光堅定自信,表現了不屈的精神。

畫中人物造型比例準確,除保持了陳洪綬人物奇古偉岸的特徵之外,還融匯了西洋畫速寫、素描的技法,線條凝練概括,具有力度,與主題相統一。色墨的渲染協調統一,尤其是羊群和山的畫法運用寫意的手法,在黑、白、灰的墨色變化中準確地描繪出羊群的造型,同時也描繪出群羊因寒冷而擠作一團的情景,以此襯托出環境的惡劣,從而突出了人物不畏艱難險阻的剛毅氣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