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神》

《人與神》

《人與神》第63屆坎城電影節競賽片.由夏維爾-畢沃斯執導,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北非馬格里布山區一個穆斯林聚居地發生外籍勞工被害案後,生活在當地的法國修士面臨的困境。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八名西多會(Cistercian)教徒在北非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他們一直和當地的穆斯林相安無事的生活著。可平靜的

《人與神》劇照《人與神》劇照

生活被一場突然而來的謀殺案打破了,一群外籍工人在當地被殺,而西多會也開始面臨當地居民的懷疑和怨恨。軍隊試圖加強對修道院的保護,卻被教徒拒絕了。就在這時,一群原教旨主義者來訪,宣稱對這場屠殺負責.。.這群勢單力薄的西多會修士將會勇敢地捍衛自己的信念。

創作背景

講述8名從法國自願來到北非馬格布地區的修道士,和當地居民和諧相處,卻在當地混亂局勢下,遭遇恐怖分子襲擊綁架,最後全部遇難的故事。這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影片裡,導演在發布會現場一再聲明,影片不是講述社會新聞,也不是宗教,正好相反,雖然處在特殊環境中,其實展示的卻是人性人道的精神共性,藉此傳遞給觀眾。最後,對於被軟禁在瑞士家中的導演波蘭斯基,夏維爾-伯瓦發表了措詞尖銳的聲援。

宗教觀點

朗貝爾-威爾森:無法接受宗教教條,但是對宗教充滿尊重。
對於這個充滿宗教信仰和使命感的影片,宗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戰爭中恐懼和苦難的人們?一段時間來遭遇喪父和一系列事件的朗貝爾-威爾森,: “我無法接受宗教教條,但是我對宗教本身充滿尊重。這部影片擁有真正的權力來幫助這些人,這已經超越了宗教本身。它展示給我們的是最基本的人類間有關愛的交流。

展播反響

夏維爾·畢沃斯執導的《人與神》獲得僅次於金棕櫚獎的評審會大獎,影片的視角很獨特,放映後獲得了媒體的一致好評,給影片打出3.1分的高分。《人與神》的導演將重心放在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呈現上,試圖用視聽的變化與強化,視覺化人的信仰,情感等元素,體現出強烈的個人藝術意識。在頒獎禮上,畢沃斯還特意對被捕的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表示了聲援。

導演介紹

43歲的法國青年導演、演員夏維爾-畢沃斯,拍片雖不多(本片是他的第五部作品),但質量很高——早在1995年,他

《人與神》《人與神》

就憑《不要忘記你將死去》獲得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從此在歐洲藝術電影界站穩了腳跟。我們對他比較熟悉的作品,是2005年的《小小警探》,影片在當年的法國電影愷撒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提名。在最新完成的《人與神》中,夏維爾-畢沃斯挑戰了新的題材——宗教。整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修道院內,劇情圍繞一群僧侶與原教旨主義者在信念問題上產生的衝突展開,有可能引發電影之外關乎宗教本身的討論。

所謂原教旨主義者,是指對教義的一種保守信仰,該信仰全部基於完全接受聖經里每一件事的真實性,在基督徒中,有很多這種對聖經所載完全認同的人,他們發起的一切運動,都用以抗衡“新派”演繹聖經的人,他們認為必須強制制止別的信仰,用暴力推行自己的“教旨”。顯然,《人與神》里的正面角色都是反“原教旨”的,影片的最終氣象,倒有可能成為類似於《性書大亨》那樣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男主角是以反派著稱的朗貝爾-維爾森,他曾在法國本土五次獲得愷撒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但去好萊塢發展卻並不順利,2004年因為《貓女》而獲得一次金酸莓最差男演員,如今回到歐洲拍片,總算找回了感覺。

演員介紹

朗貝爾-維爾森(Lambert Wilson)

朗貝爾-維爾森1958年出生於法國,擁有一半愛爾蘭血統的他是法國知名男演員之一,曾多次獲得凱撒獎提名。 朗貝爾-維爾森在國際影壇上也擁有一定知名度,曾出演《黑客帝國》等多部好萊塢大片。今年朗貝爾-維爾森出演的2部影片——《人與神》與《德蒙龐西耶的公主》都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羅什迪-澤姆(Roschdy Zem)
羅什迪-澤姆20歲出演舞台劇,1987年憑藉《警察》(Les Keufs)一片嶄露頭角。作為《光榮歲月》的五名主演之一,他同樣獲得坎城電影節影帝的頭銜。另外他也曾出演《不要忘記你將死去》,這部夏維爾-畢沃斯(Xavier Beauvois)執導的影片於1995年奪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今年羅什迪-澤姆將有2部作品入圍坎城,而這2部影片恰好是拉契得-波查拉與夏維爾-畢沃斯的新作。

影片獲獎

評審團大獎

1995年執導《不要忘記你將死去》(N'oublie pas que tu vas mourir),獲得金棕櫚獎提名,並奪得評審團大獎。2010年5月24日坎城訊,第63屆坎城電影節頒獎典禮在法國坎城電影宮舉行。《人與神》法國導演夏維爾領取評審團大獎。馬修·阿馬立克獲最佳導演獎。

演員演員

夏維爾·畢沃斯獲獎感言:電影的拍攝過程讓我很開心,那段經歷堪稱“優雅的一刻”。我要聲援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他應該獲得公平的待遇。當然,我還要感激我們劇組的全體演員和我的製片人、發行人。我還要向Tibhirine修道院的基督教傳教士致敬,因為影片是以他們為藍本的。最後,我要祝福我的孩子生日快樂,看完電影,你就要去考試了。
法國著名演員馬修·阿馬立克憑藉自導自演的影片《巡演》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前影片已順利問鼎坎城影評人費比西獎。馬修-阿馬立克感言:我很激動。我有回家的感覺。我的電影生涯是從做導演助理開始的,後來才被挖掘做了演員,我要向片中的女演員表示敬意,我需要你們來一起度過這一刻。因為真正在銀幕上的是她們。非常感謝大家。

人道精神獎

5月22日坎城主競賽單元各項大獎揭曉的前夜,坎城影展一個重要的前哨獎項——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在坎城臨海的棕櫚沙灘上揭曉。本屆天主教人道精神獎評審由六位天主教和基督教重要人物組成,將今年的大獎授予了法國導演讓維耶-伯瓦的《人與神》。評審團稱讚影片畫面優美,伴隨著演員卓越表演的、是充滿節奏感的修道士的工作和禮拜儀式。 “修道士們發自內心深出的人道精神,面對伊斯蘭教的尊重和對村民的熱情大方,都是我們選擇這部影片的動機。”《人與神》以阿爾及利亞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為基礎,講述了8位法國修道士在那裡的修道院遭綁架去世前幾個月的生活。
此外,兩部影片得到評審會特別點名獎勵,英國導演邁克-李《又一年》,評審們給出的評價是 “執導流暢清晰,高超地表演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另一部受點名表揚的影片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詩》,它得到的評價是“ 藉助詩歌,一個因為疾病和自責而變得脆弱的祖母,敞開胸懷重新凝視世界”。

2010年12月,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評選結果出爐,獲得最佳外語片。

影片段預告絮

博愛從影片滲入到劇組所有成員中

朗貝爾-威爾森幾乎是發布會現場說話最多的演員,他講到拍攝影片時的經歷: “有趣的是,影片中修道士彼此感受到的團結,在我們劇組中同樣感受到了。在遠離外界和唱詩池裡,我們的結合更緊密了。聖歌仿佛是大家的膠合劑。所有的劇組成員建立了親密的兄弟情誼。這次來到電影節,我們間的感情就象兄弟一般,而不是簡單的職業同事”。
夏維爾-伯瓦 : 我覺得觀眾是聰明的,慢節奏是劇情需要
影片中,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量修道院祈禱、唱聖歌等日常生活的描寫,一部分記者認為節奏緩慢,對此,導演並不贊同,他說今天我們身處這樣一個社會,大家都覺得應該加快速度,尤其是受宣傳廣告片的影響。但我覺得觀眾是聰明的,可以適應影片的節奏。我沒有任何理由為我的影片做速成處理,尤其是當它要展現的是修道士的生活。
過去宗教是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現在政治是利用宗教實現野心
宗教是實現政治目的工具,這幾乎是很對對宗教持保留態度的人的看法。導演對此有正好相反的理解。他舉例在法國被媒體大肆渲染的伊斯蘭婦女戴頭巾的討論,反面證明了今天的政治是利用宗教來實現野心,儘管對政治家來說,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譬如安置那些無家可歸的窮人,解決經濟問題,頻臨破產的農業問題,等等。

聲援波蘭斯基: 請停止愚蠢的做法

坎城電影節除去電影之外,被人們提到最多的,是波蘭斯基被捕和伊朗導演加法爾被政府關押事件。當記者問到導演夏維爾-伯瓦對波蘭斯基的態度,導演不顧現場主持人對提到電影之外問題的反對,主動表態,並且措詞激烈: “波蘭斯基現在的處境是在被人們做道德審判,我不知道為什麼人們還要對他不停的攻擊,在美國法官律師的指控里有許多謊言。如果真是性侵犯,為什麼隨後還合作拍電影?法律不可以判決兩次,而是應該對所有人平等相待。我本人並不認識波蘭斯基,但是我覺得這些愚蠢的做法實在應該停止了”。

影片上映

河瀨直美導演。河瀨直美導演。

第23屆東京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參展作品,法國影片《人與神》(格扎維埃·博瓦導演)於2010年10月28日在六本木會場內上映,河瀨直美導演出席了上映後的談話活動。
本片是2010年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獲獎作品。其中,攝影師是執鏡過讓-呂克·戈達爾數部作品的法國女攝影師卡洛琳·尚普蒂耶(CarolineChampetier)。她的攝影技術嫻熟,也曾擔任過河瀨直美作品《七夜待》的攝影指導。對於她的能力,河瀨導演肯定道:“總之她是什麼都能做到的人。而且她非常尊敬導演,也能很好地理解導演的意圖。在泰國拍攝時,他帶著當地的男人幹活,做得很不錯。”
此外,卡洛琳去年也曾擔任了第2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評審,當天座談會的主持人,電影節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回顧道:“她好可怕。從來沒看她笑過。”而河瀨導演也苦笑著表示:“她好像總是給人很可怕的感覺……工作的時候為了避免反射,她全身上下都穿著黑色的衣服,就是如此專業。”不過隨後她又透露道:“其實不工作的時候,她是穿純白的衣服的呢。在泰國拍片的時候她還給我準備了生日蛋糕,也有很女人的一面。”
《人與神》以1996年在阿爾及利亞發生的一起法國修道士被綁架殺害的事件為原型,探討了信念的堅強與人類的尊嚴等問題。本片9月在法國本國上映,觀影人數超過200萬人,2011年也將代表法國角逐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