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德育論》

《交往德育論》

《交往德育論》立足於對人性和時代精神的把握,對迄今為止的中國大學德育現象和德育研究及認識進程中的種種弊端和誤區做了深刻的歷史的和文化的評述,並在這種哲學式剖析的基礎上建構起交往德育理論的邏輯框架。作者通過對這一理論的本質、功能、作用和定位體系的闡發,實現了大學德育理論的某些突破和跨越。論著結構嚴謹、內容充實、分析深刻、有理有據,且多創見性議論,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交往德育論
作 者:彭未名
交往德育論交往德育論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6-1
ISBN:9787544042833
開 本:16開
定 價:50.00元

內容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劉獻君
該書闡明的觀點頗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展現了當代大學德育的新思路、新理念,顯示出作者對多學科基礎理論的較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其整合駕馭能力、理論思維能力和較為紮實、寬厚的學術素養。論著思路開闊,探討深入、筆觸鋒利、信念堅定、體系完整,顯示了作者對人類生存和生命之精神交往及對大學德育寄予終極關懷的信念和信心、覺解和境界。
◎華中師範大學教郭文安
《交往德育論》以“交往德育”這一新概念為基礎,創造性地運用交往理論和覺解哲學的某些觀點以及哲學的和歷史一文化的批判詮釋方法,對大學德育現象及其研究進行了深層的系統全面而細緻的分析,提出並建構了與傳統的灌輸德育有著根本不同的“交往德育”理論,這是我國大學德育理論建設的一個有益探索。

作者簡介

彭未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教育學博士、行政管理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文化與道德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院校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20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教育學》、《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轉摘;在大陸和台灣等地出版《交往德育論》、《荊棘與花冠——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回眸》等著作和教材30部;主持教育部規劃課題、廣東省軟科學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0項,廳級6項,國家級學會1項。其中“學校政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套用”和“大學科研與地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等被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

圖書目錄


自序

引論 德育之為德育

第一節人文缺失:德育及其研究的現實困境
第二節典範轉移:從灌輸德育到交往德育

第一章 大學德育的歷史審視

第一節文化與自我觀:德育歷史審視的理論取向
第二節以他人為中心:儒家文化力德育
第三節以觀念為中心:觀念政治力德育
第四節以個人為中心:物化科技力德育

第二章 德育理論的再認識

第一節凸顯自然與人:自然學派的德育主張
第二節厘定人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學派的德育觀點
第三節學生與交往勝出:交往學派的德育理念

第三章 交往德育的提出

第一節挑戰與應對:交往德育提出的背景
第二節交往德育:在文化動力中生成
第三節人性復興:以交往為中心的文化力德育

第四章 交往德育的理論依據

第一節“手段一目的”:灌輸德育審視
第二節“交往理性”:交往德育的規範基礎
第三節交往德育:合理性與合理化

第五章 交往德育的本質與功能

第一節交往及“生活世界”:交往德育之存在
第二節生存與覺解:交往德育的本質和價值
第三節文化、社會、自然與人:交往德育的功能

第六章 重建交往的大學德育

第一節“知一行一知”:德育認識論
第二節人與社會的整合:大學德育目的及目標的真諦
第三節德育內容:從泛政治化到本體價值的復歸

第七章 交往德育之實現(一)

第一節生成:交往德育過程
第二節交往:德育方法的更新

第八章 交往德育之實現(二)

第一節優質教學:塑造德育教學的交往時空
第二節“文化化人”:建設交往德育的良性氛圍
第三節前提、原則和方法:建設交往德育的和諧環境
第四節形象再塑:重構德育主體

餘論 必要的“烏托邦”

第一節大學德育重建之反思
第二節交往德育論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論訴求嗎
第三節交往德育:必要的烏托邦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