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緣全傳》

《五美緣全傳》,此書以道光間刻本為底本校點,此書不題撰人,流傳至今的歷史古籍,此書版本較多。

簡介

此書以道光間刻本為底本校點。
此書不題撰人。卷首有敘,署“壬午穀雨前二日,寄生氏題於塔影樓之西榭。”此“寄生氏”亦曾為另一部清代小說《爭春園》作序,署“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題於塔影樓之西偏。”今人孫楷第稱“寄生氏即《五美緣》作者。”(見《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爭春園”條)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也說為《爭春園》撰序的寄生氏“也就是《五美緣》的作者。”不知何據。
《爭春園》初刊於道光元年辛巳(1821),寄生氏序所署“己卯”當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則寄生氏乃嘉、道間人。據此,此書敘中所署“壬午”則當為道光二年,此書初刊的時間恐即為這一年。
此書版本較多,重要的還有藏於英國博物院的道光四年樓外樓刊本(此本亦名《繡像大明傳》)、藏於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的道光八年芸香閣刊本、藏於南京圖書館的道光二十三年慎德堂刊本等。......

內容

詞曰:
蝸角虛名,繩頭微利,算來自應空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盡教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然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辜負皓月清風,苔茵展、銀漢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話說這部小說,故事出在大明正德年間。自從武宗皇帝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不在話下。單講浙江省杭州府錢塘具有一世官,姓錢,名銑,表字自由,官拜兩廣都堂之職。夫人馬氏所生一男一女,公子名林,字文山,小姐芳名月英。兄妹二人勤心苦讀詩書,學富五車,外國人皆稱為才子佳人。
不幸老爺去世,夫人領了子女,扶柩回歸故里,送入祖塋。

公子早已入學,卻不好遊戲,終朝在家與妹子吟詩作賦,孝敬母親。夫人見他兄妹二人早晚侍奉殷勤,滿心歡喜,常在他兄妹前說:“我家有此才女才子,不知後來娶媳擇婿如何?”公子道:“母親大人,婚姻之事,皆有天定。”夫人道:“雖然如此,但你妹子年已長成,為娘的日夜優愁,放心不下。必選個才貌之人,完他終身,使我為娘的卻才放心。兒呀,難道你同學中就無其人么?”錢林道:“娘親聽稟:學中只有一人孩兒十分敬重。論才學,孩兒甘拜下風。每逢考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論人品,杭州也尋不出第二個來。”夫人聞言,忙問道:“此人姓甚名誰?門第若何?”錢林道:“論門第,到也正對。他父親做過刑部尚書,亡過多年。只有母子二人。姓馮名旭,字子清。”夫人道:“他母親可是做過太常寺少卿林燦之妹么?”錢林道:“正是。”夫人道:“門戶相對,才貌又佳,為何不上緊央人作伐,以完為娘的心事?”公子道:“孩兒久有此意,只因他近來家業凋零,恐誤妹子終身,故爾未敢稟告。”夫人道:“我兒此言差矣。古人道得好,正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朝得第自身榮’。”公子道:“母親吩咐,孩子知道。”
那月英小姐在旁聽得母親兄長說人婚姻之事,將臉一紅,起身回樓去。耳中只聽得說馮旭是個才子,心中暗想:“天下無實者多,倘若馮生名不稱實,豈不誤我終身大事?必須面試其才,方知真假。欲將此意稟告娘親兄長,怎奈我女孩兒家,羞人答答,怎好啟齒?”正是:
滿懷心腹事,難向別人言。

不言小姐悶悶不樂,單言小姐身邊有兩個丫鬟,一個名叫翠秀,一個名叫落霞。二人生得容貌與小姐仿佛,卻也聰明。跟隨小姐拈弄紙筆,也知文墨。小姐見他伶俐,到也歡喜,故此待他二人如同姐妹,與眾不同。
翠秀、落霞見小姐連日悶悶不悅、自言自語、如醉如痴,覺得小姐有些心事。二人上前問道:“小姐為著何事這般光景?”小姐見問,嘆了一口氣,道:“你二人那裡知我心。”就不言語了,二人道:“婢子自幼蒙夫人、小姐抬舉,不以下人看待。小姐有何心事,說與婢子們知道,代小姐分憂。”小姐聞他二人之言,只得將夫人、公子商議之話告訴一遍,“我想外邊人虛名甚多,故此疑心。欲要面試其才,又不好啟齒,以是不樂。”二人道:“小姐寬心。倘夫人、公子再議起小姐婚姻之事,婢子直告要面試這姓馮的才學,然後再議便了。”小姐聽了,方才放心。

不覺光陰迅速,過了個月,夫人一日身體不爽,一病半月。慌得公子、小姐日夜不離左右服侍。小姐各廟許願,又在花園拜斗,保佑母親安康。

過了數月,夫人身體漸漸好了,公子、小姐見夫人好了,用心調理。不覺早又臘盡春回,到了新年景象。堪堪至初九日,乃是玉皇大帝聖誕之辰,月英小姐稟告母親知道:“孩兒許下各廟香願,今逢上好日期,孩兒意欲親身進廟酬謝,特來告稟母親。”夫人聞言,大喜道:“我兒,一向累你兄妹二人服待。既許下香願,理當親還。”遂吩咐家人速備紙馬、香燭、牲醴之類,喚了三乘轎子,伺候小姐同兩個婢子各廟燒香。
不一時,小姐打扮十分齊整,帶了翠秀、落霞,三人上轎,往備廟還願,後面隨了許多家人。

一行人眾先到了玉皇閣。小姐和兩個丫鬟下轎,家人逐開閒人。小姐慢慢步上樓來。只見香燭供獻已經現成。小姐站立氈單,禮拜上帝,轉身又拜斗姥天尊。禮拜已畢,家人送上香儀。客師請小姐客堂坐下待茶,擺下果品。小姐坐了一刻,起身上轎,又望城隍山來。
不一時,抬至寺內。只風山前遊人如蟻,家人趕逐不開。小姐看見香燭點齊,只得交身出了轎了。那些遊人見三乘轎內走出三個美人,一哄擁擠,上前爭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如同月里嫦娥下降,好似西子重生。後面隨著兩個丫鬟,一般嬌嬈,不知誰家小姐。內中有一個書生,文質彬彬,頭戴儒巾,身穿儒服,年紀只好十五、六歲,生得貌比潘安。手執一柄金扇,也擠在人叢中爭看。看官,你道此人是誰?就是錢林對母親所說的禮部尚書之子馮旭,字子清。今日也來到城隍山遊玩,不想遇見錢月英前來進香。他也不知是錢文山之妹,一見國色,神魂飄蕩,痴在一邊,兩眼不轉睛只望著三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