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戲劇比較論》

《中西戲劇比較論》

戲劇表演體系第一節 戲劇導演風格第一節 戲劇語言性格第一節

(圖)《中西戲劇比較論》中西戲劇比較論

作者: 藍凡 著
出 版 社: 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2-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650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7306764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戲劇

內容簡介

《中西戲劇比較論》旨在對我國民族戲劇與西方戲劇的不同特點予以介紹、比較和分析,使同學們通過對中西戲劇名著的對比研究,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對中西戲劇藝術及其相同相異的人文意蘊產生興趣,從而深化自己的專業學養,豐富自己的人文內涵。

目錄

第一章 戲劇藝術原理
 第一節 世界戲劇兩大基本系統
 第二節 表現形式層次——音舞性、程式性、虛擬性、敘事性
 第三節 美學原理層次——美、情、神
 第四節 觀眾心理層次——求美、情悅、入境、品味
 第五節 哲學根源層次——宇宙、天人、禮樂
 第六節 結語——飛天與安琪兒
第二章 戲劇形式美規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中國戲曲的“一”生萬物
 第三節 “一”與“多”的辯證關係
 第四節 “一”與“多”的戲劇內質
第三章 戲劇舞台表演特性
 第一節 西方戲劇的再現性和中國戲曲的表現性
 第二節 虛擬、虛擬動作、虛擬表演——虛擬表演概念的界定
 第三節 虛擬表演的美學特徵
 第四節 戲劇舞台虛擬表演產生的由來
 第五節 戲劇舞台虛擬表演特性的體認
第四章 戲劇舞台時空觀
 第一節 戲劇舞台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節 西方戲劇正觀式的再現性舞台時空
 第三節 中國戲曲反觀式的表現性舞台時空
 第四節 戲劇舞台時空比較的意義
第五章 虛擬表演和舞台時空成因
 第一節 引子
 第二節 哲學基礎
 第三節 歷史基礎
 第四節 探索與借鑑
第六章 戲劇演唱風味
 第一節 中國戲曲和西方歌劇的演唱
 第二節 韻昧與美聲的內涵
 第三節 韻味與美聲的美學性格
 第四節 美學價值和產生原因
第七章 戲劇表演體系
 第一節 戲劇表演體系的提出
 第二節 戲劇表演的體驗和表現
 第三節 “神形兼備”——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的新界定
 第四節 美學特徵和原則
 第五節 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八章 戲劇導演風格
 第一節 導演與導演風格
 第二節 導演風格內涵
 第三節 導演風格主調
 第四節 導演風格探討的意義
第九章 戲劇結構觀念
 第一節 兩種不同的戲劇結構美學觀念
 第二節 點線的藝術(中國戲曲)和板塊的藝術(西方戲劇)
 第三節 戲劇結構的藝術手法
 第四節 結構觀念成因
第十章 戲劇語言性格
 第一節 中西戲劇在語言上的性格差異
 第二節 戲劇語言的三大外在性格特徵
 第三節 戲劇語言的內在性格特徵
 第四節 戲劇語言審美上的性格要求
 第五節 中西戲劇語言比較的性格意義
第十一章 戲劇悲劇論
 第一節 西方戲劇的悲劇與中國戲曲的苦情戲
 第二節 悲劇性格——中國戲曲和西方戲劇在悲劇性格上的五大差異
 第三節 悲劇成因
 第四節 悲劇建設
第十二章 戲劇喜劇論
 第一節 喜劇與笑的戲劇
 第二節 笑的對象——喜劇人物(角色)
 第三節 笑的內涵——喜劇品貌
 第四節 喜劇性格的歷史成因
附錄 中西戲劇發展比較簡表
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戲劇藝術原理
 第二節 表現形式層次
——音舞性、程式性、虛擬性、敘事性
●舞意音律
●擬形攝神
●因心造境
●嘴說腿跑
作為中國戲曲藝術原理的初級(外形式)層次,是中國戲曲的表現形式層次,即它的音舞性、程式性、虛擬性和敘事性。“唱、做、念、打的基本表演方法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這是一種帶有科學性的綜合。”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戲曲藝術原理的這種初級層次,可以說也就是對戲曲的綜合存在形態所作的科學性的一種抽象分析。
一、音舞性
音舞性是中國戲曲藝術表現形式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徵,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戲曲的程式性和虛擬性都是由此而生髮出來的——建築在音樂舞蹈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特性。
音舞性,通俗地說,也就是常話講的“載歌載舞”。換言之,用歌舞以演故事,一開始就是形成中國戲曲特徵的根本因素(也是區別於西方話劇的最本質特徵)。所以中國戲曲史家王國維①說:“我國戲劇,漢魏以來,與百戲合。至唐而分為歌舞戲及滑稽戲兩種。……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