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傳》

《中山狼傳》,來自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

簡介

《中山狼傳》來自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

內容

原文:趙簡子(春秋時晉國大夫)大獵於中山,虞人(掌管山澤的官吏)導前,鷹犬羅後,捷禽鷙(讀音zhì,兇猛)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有狼當道,人立而啼。簡子唾手登車,援烏號之弓,(傳說中黃帝的弓。黃帝乘龍升天時,墮下一弓,百姓抱弓而號哭,因此後人名此弓為‘烏號’。出自《史記》)挾肅慎之矢(我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造的箭非常有名,用一進貢),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讀音bū,逃跑)。簡子怒,驅車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馬。

翻譯:趙簡子在中山聲勢浩大地打獵,看山的官吏們在前面引路,老鷹和獵狗排在後面,敏捷的鳥兇猛的獸,應聲(弦的聲音)而死的不可勝數。有隻狼在道上,象人一樣站在那號叫。簡子吐口唾沫到手上跳上車子,拿起寶弓,搭上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號叫著逃跑。簡子惱怒,驅趕著車子追趕它。揚起的塵埃遮天蔽日,馬蹄之聲如同鳴雷,十步之外,看不清人馬。

原文: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乾仕。策蹇(讀音jiǎn,跛、瘸)驢,囊圖書,夙(早晨)行失道,望塵驚悸。狼奄(讀音yǎn,突然)至,引首顧曰:“先生豈有志於濟物哉?昔毛寶放龜而得渡(傳說晉時預州刺史毛寶曾將一隻小白龜放入江中,後毛為石勒所敗,跳入江中,得白龜相助而活命。見《續搜神記》),隋侯救蛇而獲珠(傳說隋侯曾治癒一條受傷的大蛇,後蛇於江中銜一大珠為報答。見《淮南子》),龜蛇固弗靈於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苟延殘喘乎?異時倘得脫穎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

翻譯:當時墨家學者東郭先生要來北方的中山謀官。趕著跛腳驢,袋子裝著圖書,清早趕路迷了道,望見揚起的塵埃非常害怕。狼突然來到,伸著腦袋看著他說:“先生一定有志於救天下之物的吧?從前毛寶放生小白龜而在兵敗落江時得白龜相助得以渡江活命,隋侯就了條蛇而得到寶珠,龜蛇本來就沒有狼有靈性,今天這情景,何不讓我趕緊待在袋子裡得以苟延殘喘呢?將來什麼時候(我)如果能出人頭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讓骨頭長肉啊,(我)怎么會不努力效仿龜蛇的誠心(相報)啊!”

原文: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權貴,禍且不測,敢望報乎?然墨之道,兼愛為本,吾終當有以活汝。脫(即使)有禍,固所不辭也。”乃出圖書,空囊橐(讀音tuó,袋子)徐徐焉實狼其中。前虞(擔心)跋(踩、踏)胡(這裡指下巴),後恐(讀音zhì,壓)尾,三納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與(本意是閒暇自在,此處指慢條斯理),追者益近。狼請曰:“事急矣!先生果將揖(作揖、行禮)遜(謙遜、禮讓)救焚(火災)溺(溺水)而鳴鸞(車的鸞鈴)避寇盜耶?惟先生速圖!”乃跼蹐(讀音jú、jí,曲縮)四足,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蝟縮蠖(讀音huó,蛾蛹)屈,蛇盤龜息,以聽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納狼於囊,遂括(拴緊)囊口,肩舉驢上,引避道左,以待趙人之過。

翻譯:先生說:“私藏你冒犯世襲公卿、忤逆權貴,禍將不測,那敢指望什麼報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愛為本,我一定要救你活命的。即使有禍,本來也不打算迴避的。”便(從袋子裡)拿出圖書,空出袋子慢慢地江狼裝入其中。前面怕踩著了它的下巴,後面怕壓著了它的尾巴,再三裝它都沒成功。慢條斯理,追趕的人更加近了。狼請求道:“事急啊!先生當真要(這么)斯文有禮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搖響車鈴躲避盜賊的嗎?還是請先生趕緊動手啊!”便蜷縮起四肢,拿繩子(給先生)綁起袋子,低下頭彎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蝟一樣蜷縮像蛾蛹一樣曲身,蛇一樣盤曲龜一樣屏息,聽憑先生(處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裝狼在袋子中,便栓緊袋口,抗上驢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趙簡子的人過去。

原文: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劍斬轅端示先生,罵曰:“敢諱狼方向者,有如此轅!”先生伏質(體)就地,匍匐以進,跽(讀音jì,長跪)而言曰:“鄙人不慧,將有志於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發狼蹤以指示夫子之鷹犬也?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而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馴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區區(僅僅)循大道以求之,不幾於守株緣木乎?況田獵,虞人之所事也,君請問諸皮冠(虞人所戴的帽子,代指虞人)。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雖愚,獨不知夫狼乎?性貪而狠,黨豺為虐,君能除之,固當跬(讀音kuǐ,一舉足曰跬,兩舉足曰步)左足以效微勞,又肯諱之而不言哉!”簡子默然,回車就道。先生亦驅驢兼程而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