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湖區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兼論鄱陽湖開發戰略》

《中外湖區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兼論鄱陽湖開發戰略》是由傅春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外湖區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兼論鄱陽湖開發戰略》分析比較了北美五大湖區、芬蘭湖區、日本琵琶湖、瑞士日內瓦湖區,以及中國的太湖湖區和洞庭湖區等國內外各大典型湖區的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模式,系統總結了他們在開發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及其存在的問題,及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大啟示。結合對鄱陽湖區的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的綜合研究,提出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發的對策建議。《中外湖區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兼論鄱陽湖開發戰略》是一部系統總結國內外典型湖區開發利用模式的專著。

作者簡介

傅春,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管理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江西省人文社科研究骨幹。
一直從事流域特別是鄱陽湖流域開發利用與保護有關的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等相關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際項目4項,教育部重大項目2項,國家發改委專項重點課題2項,2008年江西省經濟社會重大招標課題1項。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3部。是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中國環境和水資源專家。

目錄

第一章湖區開發利用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湖區開發利用的經濟學理論
第二節湖區開發利用的資源和生態環境理論
第二章美國五大湖區的梯度開發模式
第一節五大湖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湖區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狀況
第三節湖區開發戰略及經濟模式
第四節湖區經濟發展的動力因素及其發展過程
第五節五大湖水環境保護政策演變
第六節五大湖區開發的經驗總結
第七節五大湖區經驗對鄱陽湖開發利用的啟示
第三章芬蘭湖區資源綜合利用與產業集群相結合模式
第一節芬蘭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芬蘭湖泊概況
第三節芬蘭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第四節芬蘭湖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第五節芬蘭湖區與鄱陽湖區森林開發的對比分析
第六節芬蘭湖泊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啟示
第四章日本琵琶湖先污染、後治理的開發模式
第一節琵琶湖開發利用的歷史過程
第二節湖區水資源、水生物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第三節湖區經濟發展總體水平的分析與評價
第四節湖區開發的經濟模式
第五節湖區經濟發展與當地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的協調狀況
第六節琵琶湖開發利用的管理機制
第七節琵琶湖區開發利用的經驗及其啟示
第五章日內瓦湖以水為主體的旅遊產業模式
第一節日內瓦湖區概況
第二節日內瓦湖的水資源管理
第三節日內瓦湖區旅遊產業的發展
第四節日內瓦湖區開發模式對鄱陽湖區旅遊業發展的啟迪
第六章洞庭湖區的“點-軸”開發模式
第一節洞庭湖區簡介
第二節洞庭湖區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分析與評價
第三節洞庭湖區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第四節洞庭湖區的“點-軸”經濟開發模式
第五節洞庭湖區開發利用的管理機制
第六節洞庭湖區開發模式對鄱陽湖區開發的啟示
第七章太湖流域的網路開發模式
第一節太湖流域簡介
第二節環太湖流域資源開發概況
第三節環太湖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分析與評價
第四節太湖流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
第五節環太湖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的協調狀況
第六節太湖流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SWOT分析及其對鄱陽湖區開發的啟示
第八章國內外湖區綜合開發的經驗總結
第一節依託區域資源優勢採取梯度推進的區域開發戰略,注重湖區城市群的開發與建設
第二節合理的資源開發與最佳化的產業集群有機結合
第三節先污染、後治理的代價巨大,要注重開發與保護並重
第四節國內外生態補償的實踐與經驗
第五節國內外湖區綜合開發給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啟示
第九章鄱陽湖區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狀況的系統分析
第一節鄱陽湖區資源條件評價
第二節鄱陽湖區生態環境狀況分析與評價
第三節鄱陽湖區人口狀況分析
第四節湖區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分析與評價
第五節湖區人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條件的協調狀況
第十章鄱陽湖區經濟發展現狀及其評述
第一節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歷程
第二節環鄱陽湖區經濟發展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鄱陽湖開發利用的管理機制
第四節國外主要流域治理的成功經驗
第五節鄱陽湖開發利用管理的主要對策
第十一章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及其重大建設工程
第一節鄱陽湖區開發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第二節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優、劣勢條件分析
第三節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九大對策
第四節鄱陽湖區開發利用的五大建設工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處於新一輪的增長期。與此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保護生態與環境是當代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探討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代表了人類發展的時代追求。因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國家明確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與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與消費方式”。為了順應新的發展形勢,江西省政府審時度勢地做出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決定。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利於形成較大規模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有利於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實現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因此這一決定將極大地推進鄱陽湖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最佳化。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鄱陽湖區為核心和環鄱陽湖主要城鎮為依託,以五大水係為紐帶,最佳化空間布局、轉變發展方式、保護生態環境、壯大經濟實力,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建設生態優良、經濟發達、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同時鄱陽湖區開發要立足鄱陽湖、面向全流域、對接長珠閩、連線港澳台、融入全球化,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世界大湖流域開發的示範區、全國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先行區、長江中下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精彩書摘

5.採伐和更新
木材由專業公司採伐。鑒於芬蘭林地坡度小、人工費用高,目前採伐、打枝、造材、運輸等各個環節都由專業採伐公司實行機械化作業,以減少對林地的破壞,提高效率。芬蘭通常在冬季進行採伐。但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氣候反常等因素,冬季作業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砍伐量遠低於生長量。芬蘭每年採伐木材約5600萬立方米,其中主伐約占5000萬立方米。現在芬蘭木材年生長量為8100萬立方米。其主伐方式為小塊狀皆伐,每塊採伐林的再造面積一般較小,通常是2公頃以下,超過10公頃的採伐林很少。憑藉先進的採伐和種植技術,就是在很小的林地進行再造也能成功。芬蘭林業界不主張擇伐,認為擇伐會使林分質量降低。疏伐或選擇採伐是將長得不好的樹或病樹伐去,以便長得較好的樹木有更好的生長空間。林中的枯立木不清除,讓其自然腐爛。出於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護樹木的考慮,芬蘭人甚至還製造出不用輪胎而用支架行走的林業機械。
實行林地自然再生。這是芬蘭推廣混交林的主要措施,即樹木採伐後,通過其他樹上的種子或樹樁上的萌芽,生長出新的林地。目前芬蘭有80%的新生林地來源於自然再生,其餘通過人工播種和栽植的林地也是由幾個樹種交叉的混交林,每年更新的森林約占整個森林面積的1%。近年自然更新和幼齡林經營方式,使芬蘭的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得以健康自然地發展。
6.認證制度
森林認證是對按照制訂的標準來管理和持續性使用森林而發放可持續性森林的證明。這種證明能使產品使用者了解產品原材料的原始產出情況。森林認證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因為在多數情況下,芬蘭的林產品都出口到對環保問題十分敏感的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