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文學史》

《中國金文學史》

《中國金文學史》白冰編寫,內容總結評論各個時期的銅器銘文,總結評論金文研究方面那些影響較大的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金文學史》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做到了實事求是,總結評論各個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時期的銅器銘文,總結評論金文研究方面那些影響較大的成果,本著不誇大,不縮小,只論學術是非,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態度;作者力爭理論性與科學性統一起來,注重歷史線索清晰,注重全書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其三,我全面蒐集銘文、整理銘文,認真進行綜合和分析,從錯綜複雜的銅器銘文中去發現銅器銘文的發展規律。

作者簡介

白冰,1984年獲大學本科歷史學學士學位,1997至1998年由公派留學於日本國國立島根大學研究生院,199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中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授。在《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辭書研究》、《暨南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2篇;出版專著《中文工具書使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青銅器銘文研究》(學林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目錄

第一章青銅器的出土與銘文
第一節青銅器的出土國、外相關
第二節青銅器的銘文
第二章飪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鼎
第二節鬲
第三節覷
第三章食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簋
第二節簋
第三節篚
第四節敦
第五節豆
第六節鋪
第七節盂
第八節盆
第四章酒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爵
第二節角
第三節觚
第四節觶
第五節飲壺
第六節斝
第七節尊
第八節卣
第九節方彝
第十節觥
第十一節罍
第十二節盉
第五章水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盤
第二節匝
第三節鑒
第四節汲壺
第五節浴缶
第六章樂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鐃
第二節鍾
第三節鎛
第四節鉦
第五節鐸
第六節鈴
第七節勾耀
第八節罅於
第九節鼓
第七章兵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戈
第二節戟矛
第三節鈹鉞緘殳
第四節刀劍匕首
第五節弩機矢鏃
第六節甲冑
第八章雜器的器形及發展
第一節生活用具
第二節車馬器
第三節貨幣
第四節度量衡
第五節虎符和璽印
第九章殷商時期的銅器銘文
第一節商代前期
第二節商代後期
第十章西周時期的銅器銘文
第一節西周早期
第二節西周中期
第三節西周晚期
第十一章春秋時期的銅器銘文
第一節春秋前期
第二節春秋後期
第十二章戰國時期的銅器銘文
第一節戰國前期
第二節戰國後期
第十三章秦漢至清的銅器銘文
第一節秦漢時期
第二節唐宋時期
第三節明清時期
第十四章商周青銅器的紋飾
第一節獸面紋
第二節龍紋
第三節鳳鳥紋
第四節動物紋
第五節獸體變形紋
第六節火紋
第七節幾何紋
第八節人物畫像
第十五章青銅器仿鑄與辨偽
第一節青銅器仿鑄
第二節青銅器辨偽
第十六章銘文的內容與格式
第一節銘文的內容
第二節銘文的格式
第十七章銘文的書體與字形
第一節銘文的書體
第二節銘文的字形
第十八章銘文的斷代與分期
第一節銘文的斷代
第二節銘文的分期
第十九章銘文的著錄與研究
第一節銘文的著錄
第二節銘文的著作
第三節銘文的論文
第四節研究的方法
第二十章銘文的史料及價值
第一節征伐西方獫狁的銘文
第二節征伐南方楚荊的銘文
第三節征伐南方淮夷的銘文
第四節征伐東方夷族的銘文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青銅器的出土。戰國前期主要有:河南洛陽中州路西工段2717號墓,河南輝縣琉璃閣55號墓和60號墓的部分器物;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墓地26號、269號、270號墓;河北唐山賈各莊18號墓;山東莒南大店莒國殉人墓1號和2號墓出土的器物。
鼎類器。曾侯乙墓有9件升鼎,9件縱鼎,形制與春秋晚期的同類鼎相似。但洛陽中州路西工段第2717號墓出土的五件列鼎,三件體作扁圓,斂口,有蓋,附耳,短蹄足形的鼎,在春秋晚期墓葬中少見。
甌類器。戰國前期出現一種新樣式,雖然也是分體式,但鬲口有一圈上斜的圓盤,用以承甑內蒸氣冷凝後的水,使之回流於鬲中,而不致溢出。如:原平峙峪出土的瓶,與鳳翔高王寺戰國窖藏出土的甌就是這種樣式。
酒器。缶與壺往往有特殊造型,如:曾侯乙墓的一對大缶、聯座雙壺,有華麗套口和蓋,可懸置在冰鑒內的大口方形尊擊上;山彪鎮一號墓出土的蓮辦蓋壺;北方地區出土的瓢形壺,有鏨可執,鏨或有鏈與壺蓋相連。都是絕無僅有的器物。
青銅器紋飾。有兩個變化,一是這個時期出現了純粹的幾何紋,例如:曾侯乙墓青銅器上鑲嵌的幾何雲紋圖像,琉璃閣一號墓所出鑒的下腹裝飾有三角雲紋,涪陵小田溪編鐘的錯金雲紋。二是描繪水陸攻戰、燕樂、採桑等活動的畫像不斷發展,例如:山彪鎮一號墓的水陸攻戰紋鑒,成都百花潭的鑲嵌燕樂紋壺,陝西鳳翔高王寺戰國銅器窖藏的鑲嵌射燕壺,都是這一時期的典型。
青銅器銘文。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記事的銘文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