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軍力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美國國防部為執行2000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0, Public Law 106-65)第1202節之規定,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該節規定,美國國防部長應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今與未來的軍事戰略向國會提交報告,“報告應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未來20年中,軍事技術發展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走向,以及中國總體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以及軍事結構與運作概念的信條與可能發展。”

基本信息

產生背景

《中國軍力報告》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軍力報告》最初是根據美國《200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的規定產生的。該部法律在1999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柯林頓總統簽署,其第1202款中寫明,國防部長要向國會提交報告,內容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前和未來的軍事戰略。報告應該關注人民解放軍當前和未來可能的軍事科技發展的方向,以及中國總體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軍事組織、操作概念的原則和未來20年間可能的發展”。

這部法律制定和通過的時間正值柯林頓第二任期的最後階段,當時民主黨總統與共和黨把持的國會之間爭鬥空前激烈,美國對華政策也被嚴重政治化。那一時期,國會在中國問題上做了很多手腳,包括出台《考克斯報告》、推動《加強台灣安全法案》的制定與立法程式等,不僅對中美關係構成傷害,也使柯林頓總統在制定和執行政策上受到極大掣肘。實際上柯林頓政府對國會的做法也不滿意。在1999年10月5日柯林頓簽署《200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當天,白宮發表了一份聲明,在對該法進行正面評價的同時,也指出了法案中“令人不安的”幾個方面,其中就包括“對中國的軍事威脅進行臆斷”的內容。

承辦單位

《中國軍力報告》的具體承辦單位是美國國防部,從理論上來說應當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報告,但現實情況卻不然。在美國的情報體系中,國防部是美國對外軍事情報的職能部門。可以說,它是收集、評估國外軍事情報實力最強、權威最高的部門。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國防部對外國軍事實力的評估應當是最接近真實的。雖然在歷史上國防部對蘇聯軍事實力的評估、對越南戰爭期間北越軍事實力的評估曾出現過大擺烏龍的事件,但總體而言,美國人仍信任其真實性、客觀性。畢竟,在美國,甚至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部門、沒有一家思想庫擁有價值昂貴的太空偵察設備、龐大的情報人員隊伍和專業精幹的分析人員在每時每刻盯著中國的軍事發展情況,只有美國國防部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巴基斯坦聯合反恐演戲中國-巴基斯坦聯合反恐演戲

然而,事實的另一方面是,美國情報史表明,部門偏見歷來夾雜在情報評估中,揮之不去。例如,1965年~1979年期間,美國各情報部門在評估蘇聯飛彈的準確性方面發生嚴重分歧。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分歧更多體現的是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

在中國軍力的評估問題上,國防部的部門利益顯而易見。冷戰後,尋找明確的、實力強大的威脅一直是美國防部的一個重要任務,中國是其多年來一直試圖樹立的重大安全"威脅"。同布希政府的其他部門相比,包括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內的國防部官員總是更多地強調中國的"威脅",有的時候甚至還是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主要人物。

在分析依據上,《中國軍力報告》很大程度上依賴公開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以及人民解放軍各級軍官、學者的談話和論著。另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導。但是就所用材料的準確性來說,報告並不是無懈可擊。比如說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就在缺乏事實根據的情況下將中國的軍事預算誇大成900億美元,是中國政府發表數字的三倍。這種做法在美國國內都引起了不少反對聲。蘭德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就曾公開提出過不同觀點。

除了軍事預算的數額,《中國軍力報告》還有不少值得質疑的地方。比如2003年的報告中引用了香港某報紙在2001年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在研發一種反衛星武器,並說對這則訊息的真實性不能確定。但2004年的報告再次引用同一篇文章時就稱,中國已經對這一反衛星武器系統進行了地面試驗,很快就要進行太空試驗。在如此言之鑿鑿之後,2004年的報告接著說,對於所引用文章中的內容,國防部還在進行評估。後來有學者對此問題做了專門的研究,發現連續兩年被引國防部的做法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影響力

《中國軍力報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高度關注,主要原因還在於它的影響力。從理論或法律角度看,這個報告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國防部向國會說明中國軍事實力的狀況,對任何部門或個人都沒有法律約束力,美國政府內的任何部門都沒責任據此制定對華政策。但是,如果就此判斷這個報告沒有效用就大錯特錯了。如前面談到的,這個報告是以非常客觀、權威的面目出現在美國公眾和國際社會面前的,它將成為美國各界人士及國際社會一些國家判斷中國軍事實力及意圖的主要依據,這也是國會推動這個報告出台的初衷。以往的經驗表明,當年的報告出台後,美國學術界、國會人士及政府官員在談到對華政策時,經常引用《中國軍力報告》中的內容支持自己的觀點。今年的報告剛出台不久,美國參議院就有議員提出"重新評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理由就是根據《中國軍力報告》的評估,台海兩岸的軍事平衡已經向大陸傾斜。可見,這個報告雖不直接影響對華政策,卻可通過提供材料來影響美國各界人士的對華判斷。

2005年

報告內容

2005年度的報告於2005年7月19日發表,共52頁,正文部份有6章共42頁,報告有13個圖表,其中部分是附表,占有3頁。報告正文前的概要中提到,中國作為快速崛起並有全球志向的地區政治及經濟力量,是東亞興起的重要因素;中國的興起對世界有重要連帶影響。美國歡迎和平繁榮中國作為國際社會建設性一員的崛起,但也認為中國正處於戰略決策的十字路口。報告著重討論了人民解放軍加速進行的武力與運作的現代化,以及北京台灣問題的策略。報告說,短期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致力於防止台灣獨立,而長期來看,人民解放軍會對該地區的既有軍事體系構成威脅。報告認為,人民解放軍採用多種途徑向目標進展,但中國向周邊以外地區投送常規力量的能力仍會有限。報告坦承,中國的戰略與軍事現代化發展秘而不露,外部世界對此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基於更多訊息的判斷是必要的。
該報告的目錄如下:
  • 重要發展(Key Developments)
  • 了解中國的戰略(Understanding China's Strategy)
  • 合作、坦誠、建設性的中美關係(Cooperative, Candid, and Constructive U.S.-China Relations)
  • 中國未來圖景(Images of China's Future)
  • 缺乏對中國戰略的深入見知(Direct Insights into China's Strategy are Few)
  • 軍事現代化……台灣以外(Military Modernization . . . Beyond Taiwan)
  • 中國的軍事戰略與信條(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nd Doctrine)
  • 軍事戰略秘而不露(Deception in Military Strategy)
  • 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戰略方向(Strategic Direction of PLA Modernization)
  • 現代武器與美國國防轉型的印象(Perceptions of Modern Warfare and U.S. Defense Transformation)
  • 武力現代化的資源(Resources for Force Modernization)
  • 國防預算趨向(Defense Budget Trends)
  • 國防工業趨向(Defense Industry Trends)
  • 解除歐盟武器禁運的連帶後果(Implications of Lifting the EU Arms Embargo)
  • 武力現代化的目標與趨向(Force Modernization Goals and Trends)
  • 概覽(Overview)
  • 核威攝(Nuclear Deterrence)
  • 精確攻擊(Precision Strike)
  • 快速部署(Expeditionary Operations)
  • 空中防禦(Air Defense)
  • 反制限(Anti-Access)
  • 保護交通生命線(Protecting Vital Lines of Communication)
  • 後勤保障(Joint Logistics)
  • 太空與太空反制(Space and Counter-Space)
  • 電腦網路運作(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s)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現代化與台灣海峽安全(PRC Force Moderniza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 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略(China's Strategy in the Taiwan Strait)
  • 北京對付台灣的動作(Beijing's Courses of Action against Taiwan)
  • 勸說與脅嚇(Persuasion and Coercion)
  • 有限力量選項(Limited Force Options)
  • 空軍與飛彈部署(Air and Missile Campaign)
  • 封鎖(Blockade)
  • 兩棲登入(Amphibious Invasion)
  • 附屬檔案:中國與台灣武力數據(Forces Data – China and Taiwan)
  • 反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該報告無端指控中國國防現代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散布“中國威脅論”、挑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及中美間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召見美國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謝偉森(DavidS.Sedney),向美國政府就該報告提出嚴正交涉。當天,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回應表示,美國對亞洲的地區和平與穩定表示關注,但那並不應該被視為美國把中國看作威脅。

    2007年

    報告內容

    2007年度的報告於2007年5月25日發表,提到中國尚未具備足夠的軍事實力對台灣成功發動攻擊及達成預定的政治目標,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可能幹預,經濟會受到重創,國際社會將會制裁,台灣本身也會反擊,可能牽制中國軍力長達數年,中國還可能會因此失去奧運的主辦權。

    報告另一方面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已遠超台海衝突的需要,足以從事亞洲地區的其他軍事任務,包括飛彈部署、遠距離作戰裝備、聯合作戰能力,以及指揮後勤系統、太空偵測器等,令北京可以追蹤、辨認甚至鎖定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由於中國在中亞有大量的能源及投資,當地若出現不穩,可能誘發中國軍事介入。這亦意味中國面對更強對手時,在保護有爭議的領土或海上運輸線,“主動防禦”的原則有可能是主動攻擊先發制人,尤其是當“面對更強大對手時,先發制人是必要和符合邏輯的”。

    2010年

    美國2010年中國軍力報告原定於2010年3月1日提交,推遲5個多月之後,美國國防部終於在8月16日公布。這份之前名為《致國會年度報告:中國軍事力量》的報告已經改名為《涉及中國的安全發展年度報告》。 這一變化耐人尋味。由於“安全發展”的概念更廣,外界猜測五角大樓此次有意淡化報告的火藥味。《華盛頓時報》早前引述訊息人士的話說,此次報告軍事內容有所減少,藉此強調“軟實力”的全球戰略新思維。

    縱觀全文達83頁的報告,與往年相比,新內容並不多,主要涉及台海安全形勢發展、中國軍力發展、中國軍費開支、美中軍事聯繫等諸多方面。報告指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取得的巨大成,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和範圍在過去十年間得到提高。報告對中國在國際事務領域作出的貢獻表示歡迎。稱讚解放軍在維和、人道援助、救災以及打擊海盜活動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報告說,中國的其它投入使得解放軍追求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報告援引2010年美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的內容,指“中國正在研發和部署大量中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配備先進武器的新型攻擊性潛艇,性能日益增強的遠程空中防禦體系,電子對抗和電腦網路攻擊力量,先進戰鬥機以及太空反制系統。”報告還提到中國有研發航母的計畫。

    報告稱,2009年,台海經濟和文化聯繫持續取得顯著進展,儘管如此,中國針對對岸的軍力建設有增無減。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局面持續向大陸方面傾斜。

    1998年長江抗洪救災中的中國軍隊1998年長江抗洪救災中的中國軍隊

    報告指,中國軍事和安全事務透明度有所改善,但在如何動用其不斷壯大的軍力方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中國在軍事和安全事務方面的有限透明度增加了不確定性以及發生誤解和誤算的可能。
    報告援引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話說,“中美關係不可能沒有分歧和困難,但我們也並非注定是敵人”。報告說,美中持續和可靠的軍事關係有助實現這一目標,可減少猜疑、增加互信並擴大合作。
    自2000年以來,五角大樓每年都向國會提交所謂中國軍力情況的年度報告。今年的報告本應在3月1日提交,但五角大樓卻一直拖而不發。《華盛頓郵報》分析稱,與美國財政部推遲中國匯率報告一樣,顯然這是美國行政當局從美中關係全局做出的統一部署。該報還透露,白宮方面對今年的報告提出了較大修改意見,認為應避免發布更多“可能令人不快”的內容。

    2010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的新內容

    這次報告的名稱,稍稍有一點點的變化,就是它不是純粹的講中國軍力發展報告,而是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軍事與安全報告,所以它也提到了一個安全上的一個。安全方面的一個重點呢,我看了一下有些新的內容,新的內容主要是集中在了三方面:
    一方面就是對中國的周邊的有領土、領海爭議的地區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一個劃分和分析;
    第二個比較新的一個地方,就是再次了評估了在馬英九08年3月份入主台灣的總統府之後,兩岸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正面的一個交往,但是兩岸的軍力的發展的仍然處在一個不平衡,而且是有利於、傾斜於大陸方面的這樣的一個新的分析;
    第三方面就是對中美的軍事交流,特別是在今年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摩擦,出現問題之後,中美中斷了軍事交流高層的軍事交流之後,未來中美兩軍在交流方面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
    所以這些內容,是在過去的五角大樓歷年所發表的中國的軍力報告裡面所沒有的,特別是對中國周邊的地區的安全形式,對中國和其它的一些國家在領海領土這個問題上的一些新的紛爭,而且這個新的紛爭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安全利益,做出了一個新的分析。

    2011年

    美國國防部於2011年8月24日發布《中國2011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儘管強調美國 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和鞏固國際規範、增進全球安全與和平的中國,承認中國更多地參與國際維和、反海盜、人道主義救助等行動,但對中國的現代化軍隊“可能被用來增加中國獲取外交優勢或有利於其解決爭端的能力”表示擔憂。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麥可-希弗8月24日在五角大樓 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稱,中國持續軍事投入的速度和範圍,令美國認為中國尋求的能力可能破壞地區軍事平衡,增加誤解和誤判的風險,並可能造成地區緊張局勢和焦慮情緒。
    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麥可·希弗2011年8月24日在五角大樓召開新聞發布會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麥可·希弗2011年8月24日在五角大樓召開新聞發布會

    這份長達84頁的報告指稱儘管海峽兩岸關係改善,中國仍以應對台灣事端為中心提升軍力,尋求阻遏台灣獨立及影響台灣以北京方式解決爭端的能力,以及在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對美國可能向台灣提供的支持進行阻遏。報告稱,兩岸軍力平衡繼續向有利於大陸的方向轉變。

    報告稱中國軍隊過去十年來受益於在現代硬軍事裝備和科技方面的強勁投資,許多現代化系統已臻成熟,未來十年中國軍隊將整合許多新的、複雜的平台,並採取新的作戰概念,包括聯合作戰及以網路為中心的戰爭。在所謂軍事透明度方面,報告稱中國“進步有限但不斷改善”,而“對中國如何使用其不斷增長的軍力仍存不確定性”。報告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軍力儘管能夠促進美中在共同目標上的合作,但也會增加誤解和誤判的風險,加強兩軍關係是美國意圖影響中國的選擇的戰略的重要部分。為支持此戰略,美國將繼續監測中國軍隊的發展和戰略,美國也將繼續與盟友一起“維持一個穩定和安全的東亞環境”。

    與去年的報告相比,2011年報告新增加了兩個“特別主題”,即中國的海上戰略和中國的對外軍事交往。新報告中還包括了關於中國的航空母艦項目、反艦彈道飛彈及飛機發展方面的信息。

    希弗稱,這份報告應被中方視為美國希望與中方進行討論的一系列問題,美方認為理解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2012年

    美國國防部2012年5月18日發布年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對中國軍力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認為中國軍事投資的重點和驅動力仍然是應對台灣海峽意外事件;並猜測中國第一艘本土製造的航空母艦可能會在2015年投入使用。  

    與2011年相比,名為“2012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報告篇幅大為減少,僅有四章內容。報告新增中美兩軍交往及安全合作內容,表示與中國接觸是五角大樓亞太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接觸可使中美兩軍培養合作習慣,努力增進相互了解。

    報告回顧去年兩軍高層互訪及其它交流,稱去年9月美國宣布對台軍售計畫後,兩軍預定舉行的一些活動相應推遲,但工作會晤和高層對話繼續進行,比如去年年底美國副防長訪華,共同主持了年度中美防務磋商。

    觀點一:認為中國在2011年持續推進其軍事現代化計畫,而隨著中國海外經濟和外交利益的擴展,中國軍隊正在國際上擔負起新的責任和使命。

    觀點二:中國把21世紀頭20年看做是尋求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其工作重點就是利用有利的外部環境謀求國內發展,維護邊境的和平穩定,並在海外擴大外交影響以獲取市場、資本和資源

    觀點三: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是提高中國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地區戰爭,以及開展高強度、信息化的短期區域軍事行動的能力。中國在2011年持續投資新武器和新技術,並展示了其不斷提高的軍事能力

    觀點四:質疑中國軍事開支的透明性,稱中國公布的國防預算沒有包括許多項目的開支。

    觀點五:在美中軍事關係中,美中兩國首腦在2011年初會晤時承諾致力於發展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的合作夥伴關係,因此美謀求與中國建立一種“健康、穩定、可靠和持續的”兩軍關係。報告同時強調,美國將繼續監控中國的軍事戰略、指導方針和軍力發展情況。

    2013年

    美國國防部2013年5月6日公布向國會提交的2013年度《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稱,隨著中國崛起,中國軍事現代化正在快速推進,比如,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服役,中國繼續打造先進的短程和中程常規彈道飛彈、反艦巡航飛彈、太空反制武器乃至軍隊網路系統等。

    這份報告,還首度以較大篇幅介紹了中國日本釣魚島問題上的動向和態度,並指責中國於2012年9月公布的釣魚島領海基線“不恰當”。而此前的5月2日,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也發布一份報告稱,未來15至20年內,中國可能通過不斷增長的軍事“脅迫力”在解決中日爭端中占得上風,這是美日同盟面臨的“最可能的挑戰”。

    反應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5月7日下午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份報告散布“中國軍事威脅論”,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交涉。華春瑩說,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是維護亞太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從自身需要出發,進行必要和適度的國防建設,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也是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

    2014年

    美國國防部發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美國國防部發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

    2014年6月5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14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

    與2013年度報告相比,2014年度報告篇幅縮短,總計87頁,涉及中國軍事戰略、軍力發展、中美兩軍交往、台海軍事形勢等內容,並且列出偵察衛星、隱形技術、中國航母及防空一體化四個專題。

    與往年類似,2014中國軍力報告再彈“中國軍力不透明”的老調子,聲稱中國軍力“擴張”,這些老掉牙的論述和指責根本不值再駁。

    同時,2014中國軍力報告也有一些新增段落及其新增觀點。報告再次提及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及其實現手段,除了此前的二炮部隊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增添了中國海軍內容。

    報告提及,在岸基巡航飛彈戰鬥轟炸機轟炸機、特種突擊隊等力量的配合下,中國海軍新型水面作戰艦艇和潛艇的戰力範圍,已經延伸到第二島鏈外的西太平洋地區以及馬六甲海峽

    報告指出,中國將把遠程反艦巡航飛彈作為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的“關鍵武器”(KEYWEAPON),能夠依託多種平台,包括基洛級、元級宋級商級等常規潛艇和攻擊核潛艇,包括052B/C、052D、051C、現代級、054A、056等新型水面驅護戰艦,還包括殲轟-7A、轟-6G、蘇-30MK2等空中對海打擊力量。

    2014中國軍力報告還對中國頻繁的海上演訓、南海東海海權爭端以及東海防空識別區等予以很大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