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圈》

《中國財富圈》

《中國財富圈》,影響中國經濟走向的富豪俱樂部背後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財富圈》中國財富圈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人們在股東的名單中發現了淘寶馬雲和分眾傳媒江南春的身影。2008年,中國奶業的三聚氰胺風暴之後,為什麼聯想的柳傳志中糧集團紛紛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中國的富豪們,平日在媒體上看到的是他們在商場上的身影。然而他們背後的人際圈子卻是少有人知的。支撐起富豪之間的商業和私人關係的重要場所,就是出現在各個城市裡的高級會館和俱樂部。在中國做生意,圈子的重要性在這本書里一覽無餘。做生意,不但需要能力,更重要的是,圈子。

作者簡介

《中國周刊》編輯部集體采寫的。

編輯推薦

本書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富豪圈套背後的財富故事,講的是中國財富圈的源流、現狀和內幕。講的是諸如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泰山會華夏同學會江南會……這些商圈的能量有多大,商圈裡的名流聚在一起做些什麼,他們如何製造一起起熱點商業事件,這些俱樂部是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走向的,他們是怎樣擺平中國經濟的。

試讀

朋友式財富圈浮現(1)
2009年10月30日,十年磨一劍的中國創業板在深圳開市。首批28家同時掛牌交易的公司中,擁有“A股影視第一股”概念的華誼兄弟表現最為搶眼。開盤122.74%的漲幅,令這家?司的董事長王中軍笑容滿面。以63.66元的開盤價計算,他所持有的3700萬股已經折合人民幣23.55億元。
與他一起參加開市儀式的,有公司的CEO王中磊、旗下導演馮小剛等。作為副董事長的第三大股東馬雲沒有露面。彼時,他所持有的1310萬股華誼股份,折合賬面價值約8.34億元。
一直有人好奇,馬云為什麼要入股一家影視娛樂公司?他和王中軍等人有著怎樣的關聯?他又是如何進入華誼兄弟董事會的呢?
一切都得從企業家的圈子講起。
兄弟上市,朋友來挺
華誼兄弟的招股意向書大致記錄了馬雲進入該公司的歷程:2006年6月,?雲以53.5萬元的價格買下華誼兄弟10.7%的股權,隨即進入華誼兄弟董事會。之後的三年時間裡,華誼兄弟幾經增資擴股和股權變更,而馬雲所持股權始終在10%以上。2008年1月,馬雲當選華誼兄弟董事會副董事長,並一直擔任該職至今。
公開資料顯示,馬雲是華誼兄弟18名發起人之一,目前是除公司實際控制人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外,持股份額最多的股東。另兩位聲名顯赫的華誼股東是江南春(分眾傳媒董事會主席)和魯偉鼎(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之子),他們各持590.4萬股,占比4.69%。
按說,魯偉鼎的萬向集團的主業是工業製造,與華誼兄弟的娛樂圈風馬牛不相及,但巧合的是,魯偉鼎和馬雲同屬於浙商。他們還共同發起、投資了江南會。他們常常溝通,於是,馬雲向魯偉鼎介紹了華誼兄弟。有記者發現,“在江南春與魯偉鼎首次購入‘華誼系’股權時,其中少量股份還是馬雲賣給他們的”。
馬、江、魯三人當年的持股單位成本都很低,有媒體稱“均在每股0.5元左右”。若此說成立,則華誼兄弟63.66元的開盤價,已經使他們的投資暴漲百餘倍。
無須驚訝他們過人的投資眼光。事實上,馬雲和王中軍,阿里巴巴和華誼兄弟,很早之前就有非同一般的合作關係。
追溯馬雲的發家史,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及,那就是後來成為張紀中妻子的樊馨蔓。1996年的馬雲,還是個到處推銷“中國黃頁”網站的莽撞青年。由於當時很少有人了解網際網路概念,揚言“要乾中國最大的國際信息庫”的他被很多人視為“騙子”。而就在這時,同為浙江老鄉的樊馨蔓卻被馬雲身上散發出的熱情所感染。
當時樊馨蔓在央視《東方時空》欄目組工作,她將馬雲四處尋找投資的故事拍攝成了專題片,並在電視上播放,這部名為《書生馬雲》的短片後來幾乎成了人們了解馬雲歷史的最早畫面。
後來,在樊馨蔓的引薦下,馬雲結識了張紀中。對武俠文化的共同熱愛,成了這兩個男人日後互相提攜的重要因素。一個坊間流傳頗廣的傳言是,2001年張紀中拍攝《笑傲江湖》時,馬雲曾積極申請扮演“風清揚”一角,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沒能演成。再往後,馬雲開始為張紀中的項目提供贊助,拍攝於2006年的《神鵰俠侶》,就有馬雲的投資。
有投資亦有回報。2005年,剛剛完成對雅虎中國的收購的馬雲迫切需要提升雅虎搜尋在國內的知名度。當年年底,他迅速網羅張紀中、陳凱歌和馮小剛三大導演為其拍攝廣告片,並同期啟動由這三人坐鎮的“雅虎搜星”活動。由於當時國內正值“選秀”活動空前火爆的時段,張紀中等人的參與,極大地增強了雅虎搜尋的宣傳效果。
與張紀中合作的過程中,馬雲也在同時把合作關係向馮小剛及華誼兄弟高層延伸。一個被眾人津津樂道的貼片廣告案例是,2004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天下無賊》中,范偉等人扮演的強盜團伙每人手執一把小旗,上有三個大字“淘寶網”。
後來,雙方還進一步把合作引向深入。先是淘寶網以一元起價,利用網際網路平台公開拍賣劇中明星使用的道具;接著劇組原班人馬又拍出廣告片《有支付寶,沒賊》,幫助阿里巴巴推廣產品。一來二去,這個圈子裡的雙方藉助彼此的平台,品牌和知名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和馬雲參股華誼一樣,在上市前送兄弟公司一程,在企業家圈子裡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比如,牛根生任阿里巴巴的獨立董事一職,並持有該公司10萬股。這對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來說,意義非同小可,在此之前,蒙牛乳業已經被當地的投資者熟知。
再如百度CEO李彥宏和網易財務長李廷斌,因所在公司早前曾有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經驗,後來他們也成了新東方的獨董,為2006年俞敏洪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立下大功。

朋友式財富圈浮現(2)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與企業處於發展壯大時期的互相幫襯、利益均沾相比,一方臨時有難,另一方能否出手營救,更加能顯示出企業家之間的交情深淺。牛根生、寧高寧、柳傳志和盧志強等人都經受過這樣的考驗。
2008年9月,由於“三聚氰胺”事件,蒙牛乳業股價暴跌。因此前蒙牛曾將部分股權抵押給了摩根斯坦利,股價下挫後若不能及時補足保證金,公司將面臨外資併購風險。
危急關頭,牛根生向諸多知名企業家尋求資金支援。很快,柳傳志、俞敏洪等人火速送來了少則五千萬元、多則兩億元的緊急救助資金。危機化解後的2009年7月,蒙牛又迎來了中糧集團和厚朴基金61億港元的巨額投資。此舉使得中糧厚朴將蒙牛20%的股權收入囊中,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蒙牛由此徹底擺脫了外資?購的噩夢。
雖然這次併購有“大食品概念”和“全產業鏈糧油食品”等做底子,但寧高寧與牛根生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的默契和“一拍即合”,還是被分析人士指出與兩人之間的私人感情不無關係。
一個較為明顯的例證是,被中糧控股後,牛根生及其高管團隊繼續掌舵蒙牛,而中糧集團在十一個董事席位中所占的三個名額,則全部是非執行董事。寧高寧後來向媒體表示,在股權比例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中糧在目前沒有繼續增持蒙牛的計畫。這等於說,牛根生在蒙牛的地位將在較長時期內得以保持。
內蒙古一家報紙更是捕捉到了兩人交好的?在細節:2009年6月30日,中糧集團與可口可樂合資的一家瓶裝廠在呼和浩特市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奠基。
正式落戶後,這家企業與蒙牛僅一街之隔。據報導,奠基儀式上負責接送任務的車輛中至少有四輛大客通勤車是蒙牛派來的,而中糧可口可樂公司之所以入主此園區,也是得益於牛根生的牽線搭橋和極力邀請。
與之相似,盧志強和柳傳志攜手製造的“泛海入股聯想”棋局,亦有互幫互助的友情滲透其間。
2009年9月8日,泛海集團以27.55億元的價格受讓聯想控股29%的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此舉使得聯想控股順利回歸柳傳志時代。
改組後的五人董事會中,兩人來自國科控股,兩人來自職工持股會,一人來自泛海集團,柳傳志任董事長。而此前聯想控股的七人董事會格局中,有四人來自國科控股,柳傳志僅為副董事長。
事後,盧志強向媒體談起這次合作的細節,“泛海和聯想之間、我跟柳總或者和聯想的團隊之間,都有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相互了解,建立了一定的友誼。這個友情是在信譽當中建立起來的。信譽是有價值的,所以對我們而言,決策過程相對就比較快一點。甚至可以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決策依據。”
根據他的回憶,2004年左右,泛海集團曾一舉簽了不少土地,當年恰好遭遇“8·31”大限(當年,國土資源部、監察部規定,8月31日後,不得再以歷史遺留問題為由採用協定方式出讓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必須以公開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進行),泛海資金鍊面臨斷裂危機。“關鍵時刻,聯想給了泛海很大幫助,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