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制的等級列舉式分類法,簡稱《科圖法》。1954年開始編寫,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學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會科學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開始修訂,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和社會科學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正文

體系結構 《科圖法》設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科科學,綜合性圖書等5大部類,共25大類。其部類、大類及其標記符號如下:
00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0 哲學
20 社會科學
21歷史、歷史學
27經濟、經濟學
31政治、社會生活
34法律、法學
36軍事、軍事學
37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41語言、文字學
42文學
48藝術
49無神論、宗教學
50 自然科學
51數學
52力學
53物理學
54化學
55天文學
56地質、地理科學
58生物科學
61醫藥、衛生
65農業科學
71技術科學
90 綜合性圖書
結構 《科圖法》包括主表和附表兩部分。主表設有大綱、簡表和詳表。附表又分為通用附表和專類附表兩種。第1版共設有8個通用附表:總類復分表、中國時代排列表、中國地域區分表、中國各民族排列表、國際時代表、世界地域區分表、蘇聯地域區分表、機關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刪去了使用較少的後兩種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編有索引。
標記符號 《科圖法》採用阿拉伯數字為類目的標記符號,號碼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順序數字,即用00~99標記 5 大部類25 大類及主要類目;第二部分為“小數制”,即在00~99兩位數字後加一小數點“·”,小數點後基本上按小數體系編號,以容納細分的類目。類號排列時,先排順序數字,後排小數點後的層累數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點 ①自然科學類目比較詳細。②採用交替、參見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相關類別的圖書在目錄和藏書組織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問題。③標記符號單純、簡潔,易於排檢。④編有相關索引。
套用 《科圖法》主要被中國科學院系統圖書館、國內其他一些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的圖書館採用,1979年使用單位達1000多個。其分類號被印在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編制的統一編目卡片上(見集中編目)。1986年該分類法獲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情報成果獎和中國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