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傳》

《中國皇帝傳》

中國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輩子嘴邊流著洽喇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綿羊的傀儡,當他們一坐上“龍椅”,他們就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頭子”,是“萬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決定了他們具有生殺予奪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集權制度,使“天子”們的一舉一動,對歷史的進程發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了解了這些“口含天憲”的“朕”們的活動,對了解中國封建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晏振宇主編《中國皇帝傳》的初衷。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名:中國皇帝傳
中國皇帝傳中國皇帝傳

ISBN:9787512900912
作者:晏振宇
定價:¥48.00
出版社:中國人事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中國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輩子嘴邊流著洽喇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綿羊的傀儡,當他們一坐上“龍椅”,他們就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頭子”,是“萬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決定了他們具有生殺予奪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集權制度,使“天子”們的一舉一動,對歷史的進程發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了解了這些“口含天憲”的“朕”們的活動,對了解中國封建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晏振宇主編《中國皇帝傳》的初衷。《中國皇帝傳》從秦始皇起,至溥儀止,涵括中國的全部皇帝的傳記。其材料基本來自正史,也兼采別史、稗史的記載;每個皇帝獨立成傳,每篇既帶有濃厚的傳記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聞、生動的細節。而每傳(主要是大傳)前的一段議論性文字,即是編撰者力求用現代人的眼光審視歷史,以新的價值觀念評判歷史人物之所為,相信對讀者是有所裨益的。

目錄

秦、漢、三國

(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贏政
秦二世贏胡亥
西漢
(前206年-公元25年)
高祖劉邦
惠帝劉盈
文帝劉恆
景帝劉啟
武帝劉徹
昭帝劉弗陵
宣帝劉詢
元帝劉爽
成帝劉驁
哀帝劉欣
平帝劉衍
孺子劉嬰

(公元9年-公元23年)
新帝王莽
更始帝劉玄
建世帝劉盆子
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光武帝劉秀
明帝劉莊
章帝劉炬
和帝劉肇
殤帝劉隆
安帝劉祜
順帝劉保
沖帝劉炳
質帝劉纘
桓帝劉志
靈帝劉宏
少帝劉辯
獻帝劉協
三國·魏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文帝曹丕
明帝曹{馭
齊王曹芳
高貴鄉公曹髦
元帝曹奐
三國·蜀漢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昭烈帝劉備
後主劉禪

書摘

中國皇帝傳最新章節試讀:著作權頁:秦始皇焚書坑儒統一天下後,贏政知道,僅靠武力統一的天下並不一定長久。於是,他以秦國制度為藍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全面改革。自然,確定贏政的地位和權力成為首要任務。他認為“王”含義狹小,必須更新方可彰顯自己的無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權威,於是責成群臣議舉尊號。群臣和博士認為,秦王平定天下,功業空前,遠超五帝,鑒於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貴的傳說,建議尊號更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自稱為“朕”。秦王贏政覺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決定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號為“皇帝”,並批准“制”“詔”“朕”作為皇帝專用術語,不許他人染指。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還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但秦始皇的理想未能變成現實,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一套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皇帝專制的行政機構。這套制度對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後的歷代封建王朝都以此為藍本,加以發展和完善,使中國的封建君主專製成為世界歷史上最為完善的封建制度,但正是這樣的制度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在19世紀以後,中國的科技文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後來居上的歐洲,國門也因此而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套制度保證了中國在此後兩千年的歷史中統一的因素占主導地位,即使在長期分裂中,人心也趨向統一。秦始皇為了維護秦朝的統治,又先後進行了遷富豪、毀兵器、毀城防、築馳道、訂秦律、車同軌、書同文等有利於國家統一的措施,鞏固了帝國的統一。秦始皇的統治是異常殘酷的。他的身世對他後來的統治影響很大。秦始皇從出生,就作為人質生活在異國他鄉,童年時代又在逃避趙國的追捕中度過。回到秦國成為太子,他的境遇大有改觀,一下子從惶惶不可終日的“質子”(人質)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其間的世態炎涼、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