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創刊於1984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報頭,由全國婦聯主辦,是一張具有思想性、社會性和綜合性的全國惟一的一份全國性的女性大報。其宗旨是向社會宣傳婦女,向婦女宣傳社會,促進婦女進步、發展與解放,積極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熱情為她們服務,鼓勵廣大婦女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半邊天作用。同時關注現實生活中各種與婦女有關的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並積極通過輿論作用促進問題的解決。

基本信息

報紙簡介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報》

中國全國性的婦女報紙。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辦。1984年10月 3日在北京創刊。先為周刊,1988年7月1日起改為周3刊。對開1張。向國內外發行。期發行量31萬份(1988)。以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城鄉婦女為主要讀者對象, 兼顧其他文化層次的婦女。著重報導和探討婦女、家庭問題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問題, 幫助婦女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激勵她們為振興中華貢獻力量。第1、2版以新聞報導為主。第 3版是婦女、兒童問題專版,有“女性與社會”“婚姻與家庭”“婦女工作之頁”“兒童與未來”等專欄。第 4版為綜合副刊,有 “文化苑” “為您服務”“環球長廊”“琳琅”“婦幼康樂”等專欄。創刊以來,先後報導過女大學生分配難、鄉鎮企業女工保健、分責任田男女不平等、婚喪陋俗以及保姆僱傭等問題;開展過怎樣看待離婚、怎樣對待婚姻中的傳統觀念、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女幹部推遲退休年齡、怎樣教育獨生子女等問題的討論。

版面介紹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每天對開8版,周一到同六連續出版,新聞版塊時效更強,資訊更全;六大周刊精心烹調,供您細嚼漫咽。每天一版為時政要聞版,報導國內外重要新聞,捕捉最吸引眼球的人和事;二版為綜合新聞版,提供有價值的社會新聞和有見地的觀點評論;三版為婦女新聞版,全方位跟蹤婦女界動態,及時提供婦女工作最新資訊;四版為文體新聞版,是全景式的文化報導,有品位的文體明星新聞。除此之外,《中國婦女報》還推出了六大周刊,即:醫藥·健康周刊、社會·法制周刊、成長·教育周刊、生命·生活周刊、經濟·女性周刊、婚姻·家園周刊,所有這些周刊都將更有助您開闊視野,拓寬生活的天地。

《中國婦女報》為周六刊,一、三、五為對開八版,二、四、六對開四版。國內統一刊號:CN11-0003,郵發代號1-7。

報刊定位

中國惟一的一張全國性的女性報紙,發行遍布全國各地。

■ 特別關注政治、經濟改革和社會變動中的人群的命運。

■ 特別關注人們面對新事物、新時尚、新問題的態度、反應和行為。

■ 尤其擅長社會問題、婚姻家庭問題的報導。政治、經濟、法律、文化、

■教育、衛生、體育諸領域中的問題,無一不在本報的視野之中。

讀者構成

《中國婦女報》的讀者構成有如下特點:

性別構成中,女性讀者占72%

年齡構成中,18-35歲的讀者占43.74%,30-60歲的讀者52.3%

文化構成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占88.8%

職業構成中,在黨、政機關工作的讀者,在科、教、文、衛單位和社會

團體工作的讀者,在企業工作的讀者,共占91%

《中國婦女報》的主要讀者:

——有最可觀的消費人群

——有更多的消費熱情

——有更新的消費需求

——有更強的消費能力

——對消費質量要求更高

——按照每張報紙10餘人的閱讀率,《中國婦女報》擁有300萬人以上的讀者面

總編介紹

——從事新聞工作30年,1976年在西藏日報社先後做編輯和記者。

——1983年調《人民日報》擔任農村部編輯,1987年擔任人民日報駐西藏首席記者,1991年擔任人民日報首都記者組組長,1993年任人民日報《各地傳真》版主編,1996年任人民日報記者部副主任。

——1998年調中國婦女報任常務副總編輯。2000年11月擔任中國婦女報總編輯。作為記者出身的總編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先後發表於人民日報的新聞作品《羊毛大戰的背後》《朗生村的變遷》《黃金時代缺少了什麼》、《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以及在人民日報社時參與組織策劃的大型系列報導《中西部的希望》和《東北的探索》等在業內產生過較大影響。

——在調入中國婦女報的六年里,面對傳統媒體挑戰市場的壓力,她堅持改革創新,在堅持報紙的正確輿論導向的同時,積極探索報紙貼近實際、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的實踐,帶領團隊完成了中國婦女報的改版擴版,創辦了中華女性網和中國第一個《手機報》 。

總編之言

《中國婦女報》是一張定位於廣大婦女的全國性日報,其引領和推動中國婦女進步發展的歷史使命和關注婦女生命生活和生存的現實目標,使得它的內在空間具有無限的張力,這樣的定位對於任何一類廣告推介都應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不過,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和廣告商家都存在選擇上的兩難。

對於那些初期入市急於塑造企業或者產品形象的業主來說,《中國婦女報》無疑是一個上好的選擇。比如醫藥健康方面的產品,中字頭的報刊裡面,醫療企業比較看重兩家媒體:《中國婦女報》和中國老年報,因為他看重的是他們面對的人群。說起來,傳統媒體的廣告基本上還是形象廣告。但中央這幾大報紙裡面我們算是品牌廣告比較多的。所以今年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廣告流水基本與去年持平,或者略有一點增長。

在中國,所有與婦女信息有關聯的媒體中,《中國婦女報》的屬性使其成為唯一,即唯一一張比較嚴肅的婦女日報,我們更強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甚至更重視社會效益。這種情況下的經營必然給婦女報帶來非常傳統的色彩。但是在傳統的平面媒體裡面,我們又有著兩大優勢:一是它的性別。因為女性是天然的消費者,比較起男性來講,不僅是女性更關注消費,而且在家庭裡面,一般主宰消費的也是女性,這就給我們的兩級銷售帶來很多便利;二是在絕大部分傳統媒體都處在改革的第二個十字路口的時候,婦女報沒有更多的傳統的負荷。這是因為《中國婦女報》成立的時間比較晚,只有21年的歷史,不管從觀念上還是團隊上,我們的負荷都不是很重,所以在體制機制方面,我們有接近市場的方面,這是跟同類媒體相比較。這樣的話,雖然我們的發行量不如都市報,但是我們的讀者群非常穩定,甚至可以說,我們幾乎知道她們在哪,喜歡吃什麼穿什麼,也就是說,能夠掌握她們的消費特點。這正是廣告商家最渴求的東西。

合作模式

1、全國各文化類、廣告公司策劃舉辦有利於推動社會婦女兒童健康發展的項目,依託《中國婦女報》新聞媒體主辦或承辦的。

2、全國各企事業單位單向舉辦有利於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活動,媒體報導,領導人出席邀請等。

3、全國各相關產品企業需要用媒體報導或廣告刊登等方式進行宣傳的。媒體採訪、廣告刊登。

4、其它

重要作用

全國婦聯主辦的《中國婦女報》是我國婦女文化事業的主體力量,是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構建婦女工作大宣傳格局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是婦聯組織婦女、引導婦女、服務婦女和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發展、教育引導婦女民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媒體評價

閱讀2004年的《中國婦女報》,給我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在豐富多彩的諸多專版中,既有“下里巴人”也有“陽春白雪”,多數專版適合廣大讀者閱讀,也有如“智慧空間”、“論壇”等適合知識女性閱讀的專版。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從而大大擴大了讀者隊伍。

以人為主 個性鮮明

新版《中國婦女報》時版面活起來了。活就活在拋棄了見物不見人的陋習,注重於報導人一一報導活生生的女人。人是社會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人的活動造就了色彩斑斕的世界,為新聞報導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來源。一張報紙,只要緊扣人的活動,就有寫不完的報導,做不完的文章。新版《中國婦女報》各版的報導都突出了婦女的主體地位,讓各行各業的婦女在報紙版面上唱主角;各版的圖片也大都是女性,既有特寫鏡頭,又有群英像,這使《中國婦女報》的個性更加鮮明奪目了。

頭條標題醒目

報紙的頭版頭條是報紙的靈魂,體現著這張報紙的精氣神。1月3日的頭版頭條在《2003因她們而生動》的標題下,報導了11位中外傑出女性:有臨危受命防治SARS的副總理吳儀,有期望祖國統一的宋美齡,有執著維護正義的伊朗女法官希林·伊巴迪,有勇赴戰地採訪的女記者閭丘露薇等。令人矚目的是一夜成名的農婦熊德明也名列其中。熊德明因向溫家寶總理直言說出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引起中央政府重視,使數千萬農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歡歡喜喜回家過新年。報紙選擇熊德明,表明了中國婦女報崇尚和尊重“敢直言”、“講實話”的價值觀。

內容更加充實

報紙大力弘揚成功女性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無疑是對女性的肯定和鼓勵,指明了女性奮發圖強的前進方向。與此同時,報紙也關注到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困難人群,提醒社會要關心她們的生存和命運。1月3日的《斑斕人生》專版,報導了由世界婦女中心選出的6名獲2003年“婦女終生成就獎”的婦女,令人羨慕和尊敬。同版還刊登了非洲烏干達一位患有愛滋病臨近死亡的母親,給她的5個孩子的“備忘錄”:“把真相告訴孩子們”,情深意切地告誡世人要遠離愛滋病。這種平衡報導方式,更有利於向讀者全面展示女性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