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學史》

《中國報學史》

《中國報學史》戈公振著,對中國報學的研究,此書當為開山之作。戈公振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

《中國報學史》戈公振著,對中國報學的研究,此書當為開山之作。它的最大特點是圖文互證,史料翔實,不少報刊資料賴本書得以傳播作者態度嚴謹,廣泛收集與報學史相關的材料,精研覃思,用力彌深,使本書成為中國報學史的權威著作,成為學者和報刊文獻收藏家案頭必備的讀物。

作者介紹

戈公振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名紹發,字春霆,

《中國報學史》戈公振
清光緒十六年(1890)生於東台台城一“世代書香”之家,幼年聰慧,好學上進,1912年在《東台日報》擔任編輯工作,1913年冬,進入上海有正書局圖畫部當學徒。第二年被調到《時報》編輯部工作,初任校對、助編,後升任編輯直至總編,在《時報》前後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創了《圖畫時報》,揭開中國畫報史上嶄新一頁。從1925年起,他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的報學系或新聞學系,講授新聞學和中國報學史,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新聞人才。1930年,他創辦了《申報星期畫刊》,並擔任主編。
1932年,國際聯盟派李頓調查團來我國東北和上海調查日本侵略中國真相,他以記者身份隨代表團去東北,冒死深入瀋陽北大營,了解日軍侵華情況,向國內報告,發回大量通訊和文章,深得國人好評。1933年他隨中國首任駐蘇大使顏惠慶去莫斯科訪問,後來他決定留在蘇聯。他勤奮閱讀馬列主義著作,研究蘇聯社會主義社會,併到蘇聯各地參觀考察,為國內報刊寫了不少通訊,報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的政治、經濟生活,對國內報刊起了一定的影響。1935年夏,接到鄒韜奮兩次電報,邀他回國重新籌辦《生活日報》,他即啟程回滬。不久因闌尾炎住院,不幸於10月22日病逝,年僅45歲。戈公振去世後,鄒韜奮為他寫了悼文。戈公振是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臨終時對韜奮說:“在俄國有許多朋友勸我不要回來,…… 國勢垂危至此,我是中國人,當然要回來參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壯志未酬就辭世。當時,愛國老人沈鈞儒先生寫了《讀韜奮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詩,前兩首要我們學習勾踐,“臥薪嘗膽”,“雙睛炯炯,怒視敵人”,第三首詩云:“哀哉稻奮作,壯哉戈先生,死猶斷續說,我是中國人。”第四首先寫一句“我是中國人”,第二句竟不能續,仍寫這五個字,再寫,還是這五個字,一連寫了四句“我是中國人”。沈老寫完,“淚滴滿紙”,感動得情不自禁了。

寫作由來

戈公振在《時報》工作期間,經常在上海一些大學講授新聞學和報學史的課程。《中國報學史》就是他在上海國民大學講課時寫成的。他在《中國報學史自序》(1935年1月商務版)中談到“民國十四年夏,民國大學成立,延予講中國報學史。……姑取關於報紙之掌故與事實,附予己見,編次成書。”該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特點

該書中最能反映戈公振個人風格的是他的幾篇“結論”。第一篇總結中國古代的報刊發展,開篇從秦朝的言禁開

《中國報學史》《中國報學史》手稿
始,歷數歷代的言論政策,各種典故信手拈來,短短15行,就把中國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言論政策說盡了。最後得出結論:“專制之下,言禁必嚴,勢也!”後兩段,一段寫官報的作用,一段分析官報為什麼不發達,字數都不多,每段7行左右,也是引經據典,說理透徹。揭示了中國封建統治者在“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統治哲學指導下,遏制了中國古代報業的發展。全文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足見戈公振的古文功底深厚!
第二篇“結論”總結的是中國近代早期報業,第三篇“結論”總結的是清末報業的發展。新聞史的書一般文筆都比較謹慎,就事論事,即便是介紹到歷史背景也多是簡略的、客觀的提一下,不含個人感情在其中。但是戈公振的幾篇結論都飽含了濃厚的個人情感。尤其是第三篇“結論”,他開篇就寫道:“以龐大之中國,敗於蕞爾之日本,遺傳惟我獨尊之夢,至斯方憬然覺悟。在野之有識者,知政治之有待改革,而又無柄可操,則不得不借報紙以發抒其意見,亦勢也。”類似這樣富有情感的語句在其他的幾篇的結論中,也是比比皆是,使文章更具親和力。
除了筆鋒常帶感情,戈公振對人對事的點評都是很精確、獨到。比如他提到維新派及維新派報紙失敗的原因,就指出:“然此派實力薄弱,而視天下事太易,故其發為議論也,燏煌光怪而有餘;其施於政治也,誠實懇摯而不足。殆清室徒有變法之名,無以慰人民之望,於是種族之學說起,與維新派立於對峙之地位。”這樣的點評也是隨處可見,讓人眼睛一亮。
該書的第四篇“結論”總結的是民國以來的報業。也許談論的是作者正在生活的時代,所以作者的情感格外的暴露在外,批評也格外尖銳。一開篇作者就下判斷:“民國以來之報紙,舍一部分之雜誌外,其精神遠遜於清末。蓋有為之記者,非進而為官,即退而為營業所化。”而且通篇不斷用反問的句式,舉出各種事例,斥責報業的庸俗化對社會風氣和進步造成的惡劣影響

地位與影響

《中國報學史》在中國近代新聞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中國報紙歷史的著作。該書第一次確立了報刊史在學術研究中的地位。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明確地提出將報業史作為一門學科來進行研究。對此戈公振可稱為有開創之功。
為寫作該書,作者四處蒐集資料,刊登廣告“訪求舊報”;埋頭於徐家匯天主教藏書樓的報庫尋找原始資料。《中國報學史》對我國自古以來的新聞史的發展作了系統的敘述,收集了大量的、珍貴的、近代新聞史上的資料,許多史料保留了其原始的面目,頗具史學研究價值,為後繼的新聞史學研究者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