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一部將文化與人的相互創作,相互選擇的艱難歷程現實的展現出來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版(1992年8月1日)
精裝:548頁
開本:32開
ISBN:7300031554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把人文科學的價值性和科學性結合起來,深入的體現了雙方的共同本質,從不同的人學思潮探索各種不同的美學思潮。融解了理解的感性之心,將文化,精神和生命統一和凝聚。本書將文化與人的相互創作,相互選擇的艱難歷程現實的展現出來。

媒體推薦

人文叢書·總序
社會是個有機體,是多種因素的辯證統一。它不僅需要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以直接推動生產的發展,而且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以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和人自身,提高人對社會規律的認識,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學社會科學的最主要作用,用我們中國的古話說就是修、齊、治、平。而其中,人文學科無論對社會歷史的認識和對人自身的思想修養和道德境界的提高都是無可替代的。所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正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以及人自身過程中形成的兩種價值體系和思維方式。它們應該是互補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可應該並不等於事實。

在以農業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中,人文學科處於教育的主導地位。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和現代化的迅速推進,人文學科由於它的非生產性、非贏利性和非直接實用性,它的主導地位逐步被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所取代。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人文學科研究和教學缺乏職業吸引力,而且往往是人文學者的個人興趣和價值追求。人文學科發生危機是必然的。在我看來,西方思想領域所謂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雙峰對峙,所謂人文精神的危機,並不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自然科學和技術本身並不排斥人文精神,而是資本主義制度和它的市場經濟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表現。在西方,隨著所謂“人類困境”問題的提出和人文精神的危機,人們逐步認識到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因此,人文學科在危機中逐漸出現一定程度的復甦。但我可以斷言,在資本主義現代制度的範圍內,他們先輩們所曾創立的人文主義的高峰,如水東去,不可再回。當哲學家說人死了,就是在悲觀的眼神中目睹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文精神銳退的預言和感嘆。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致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當然要發展科學技術,提倡科學精神,反對偽科學。但我們決不能輕視人文學科,不能忽視人文精神的教育。西方在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重理工輕人文,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思潮對立的歷史教訓應該吸取。可無庸諱言,在我們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人文學科危機在我們這裡已初露苗頭。這很值得注意。人文學科之所以受到冷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市場導向引起的犀面效應。但同樣不應忽視的是我們對人文學科的科學性與價值性關係的看法。我們有的論者太過於強訶人文學科的非科學性,認為人文學科只是學者們的個人意見、觀點、看法,是個人特殊的生命體悟,是不可重複的。所以人文學科不是科學,也無所謂科學與不科學的問題,它只屬於價值判斷。如果的確如此,人文學科對於人類有什麼價值?國家為什麼花那么多錢辦人文學科,出版社為什麼花錢出版人文圖書,難道僅僅為了請一些專家學者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個人的生命體悟嗎?如果根本不管這些見解的是jE對錯,高下優劣,豈不是在基本理論和價值觀念方面製造混亂和發生導向錯誤嗎?
把人文學科的價值性與科學性絕對對立起來,片面強調人文學科的價值性,這實際上是重複新康德主義以及西方當代解釋學中的某些錯誤觀點。當然,人文學科不同於實證科學。不能用自然科學標準來要求人文學科,要求它數學化、公式化、定量化。人文學科的科學精神,我以為最主要的是反對認識主體的“理解”、“蕈讀”、“破譯”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強調人文學科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標準,使人文學科成為堅持真善美反對假惡醜的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