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道德前景》

本書著重從兩個方面討論道德問題。第一是對道德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簡單邏輯來分析各種道德主張的矛盾性和一致性,引起喜歡思考的人的興趣。第二是大量結合我國經濟改革以來出現的各種社會現象來展開理性分析,有助於我們更透徹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並看出我們應朝什麼方向來修正自己的道德觀念。本書1999年獲昨安東尼·費雪爵士國際紀念獎。是傾心關注中國社會三十年而成的一部厚重之作,反思中國現實,拷問社會良知,那些在社會風氣敗壞時,仍能不為所動,堅守道德信條的人,是我們民族的脊族。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中國人的道德前景

本書著重從兩個方面討論道德問題。第一是對道德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簡單邏輯來分析各種道德主張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種主張隱含的出發點是什麼,它可以推廣到何種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說教之所以蒼白無力就在於缺少理性分析。說教者板著面孔,說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圓其說的主張。叫人覺得滑稽可笑。其實。道德問題中充滿著引人人勝的矛盾論證,它常引起喜歡思考的人的興趣。第二是大量結合中國經濟改革以來出現的各種社會現象來展開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純粹的形式邏輯里兜圈子。不僅報刊上有趣的新聞報導可以用作我們的素材,許多司空見慣的現象也是我們討論問題的出發點。越是我們熟視無睹的事,越能體現大家共同認可的規則。對這類現象作深層次的探討將有助於我們更透徹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並看出我們應朝什麼方向來修正自己的道德觀念。

作者簡介

茅于軾茅于軾

茅于軾(1929.1.14—),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是中國民間經濟學者的重要代表。1929年1月14日出生於南京,父親茅以新是鐵路機械工程師,伯父茅以升是著名橋樑專家。抗戰時期轉輾於大後方柳州、桂林、重慶。1946年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50年從機械系畢業,分配在齊齊哈爾鐵路局,任火車司機、技術員、工程師。1985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任註冊訪問學者,1993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與其他四位經濟學家共同創辦天則經濟研究所,現任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代表作:《擇優分配原理》、《中國人的道德前景》、《誰妨礙我們致富》等。

書籍目錄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中國人的道德前景

第三版前言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道德的悖論
第二章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道德、法律和利益
第三章道德是自發和演化形成的
第四章 金錢、權力——商品經濟中的兩大支配力量
第五章 個人和社會的致富之道
第六章 再造中國人
第七章 道德與快樂
附錄一 作者近年發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
附錄二 關於作者及其作品的部分報導和評論
跋:一位學者的深沉憂思
再版後記

文摘

茅于軾談中國人的道德前景茅于軾談中國人的道德前景

18至19世紀之間,我國文學家李汝珍寫了一本小說,名叫《鏡花緣》。書里講了一位叫唐敖的人,由於宦途受挫,跟隨他的妻弟林之洋到海外去遊歷。途中經過了許多國家,見識了許多奇風異俗。他們經過的第一個國家就是“君子國”。
君子國里的人,個個都以自己吃虧讓人得利為樂事。小說的第十一回里描寫了君子國里一名隸卒(在衙門裡當差的小兵,作者有意用隸卒作例,因為隸卒有點特權,往往欺侮百姓)買物的情況:
隸卒……手中拿著貨物道:“老兄如此高貨,卻討恁般低價,教小弟買去,如何能安!務求將價加增,方好遵教。若再過謙,那是有意賞光不肯交易了。”賣貨人答道:“既承照顧,敢不仰體!但適才妄討大價,已覺厚顏,不意老兄反說貨高價賤,豈不更教小弟慚愧?況貨並非‘言無二價’,其中頗有虛頭。俗雲‘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今老兄不但不減,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請到別家交易,小弟實難遵命。”只聽隸卒又說道:“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說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總要彼此無欺,方為公允。試問哪個腹中無算盤?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談了許久,賣貨人執意不增。隸卒賭氣,照數討價,拿了一半貨物。剛要舉步,賣貨人哪裡肯依,只說“價多貨少”攔住不放。路旁走過兩個老翁,作好作歹,從公評定,令隸卒照價拿了八折貨物,這才交易而去。
接著小說又描寫了另一筆交易。這筆交易中的買方認為貨色鮮美索價太低,而賣方則堅持自己的貨色既欠新鮮,又屬平常。最後成交時買者盡挑了次等貨物,引起公眾議論,說買者欺人不公。買方只好將上等貨與下等貨各攜一半而去。第三筆交易的雙方是在銀子的成色和分量上發生了爭執。付銀的一方硬說自己的銀子成色欠佳,分量不足。而收銀的一方則嫌成色超標,戥頭又過高。無奈付銀人已走遠,收銀人只好將他覺得多收的銀子稱出,送給了過路的乞丐。
小說中關於君子國的描寫,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雙方讓利和雙方爭利都會引起爭論。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爭論,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如果關心別人的利益勝過關心自己的利益,爭論就不會發生。而君子國里發生的事情,說明了以別人的利益作為自己行動的原則同樣會引起爭論,結果我們仍然得不到一個和諧、協調的社會。——(第一章 道德的悖論1.君子國里的利益衝突)

書評

這本書不作空洞的說教,也沒有意識形態化的道德理想主義的餘毒,而是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對道德問題進行例行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簡單邏輯來分析各種道德主張的矛盾性和一致性——《南方周末
與一般文學、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相比,道德不啻是一項十分獨特的領域,這是一片極易陷於枯燥冗長的沼澤地。所幸,與常見的道德說教大異其趣,《中國人的道德前景》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討論道德問題,因此書中充滿了別開生面、引人人勝的豐富內容。——《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繼承了制度學派將道德觀視為影響社會經濟進程的非正式制度的觀點,確立了道德作為“公共服務”的性質——香港《中國社會科學季刊》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很久以來一直作為中國人的道德信條,然而,我們選擇了市場經濟作為經濟改革的目標,就必須肯定追求自利是正當行為。那么,市場經濟環境下什麼是真正的道德,它與傳統道德有何異同呢?《中國人的道德前景》就是這樣一本討論道德是非問題的作品。——中國中央電視台
茅老師通過自己的行為,證明了在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時代也可以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循道德規範的人。他的道德形象最終會對這個社會的道德秩序的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茅老師的所有這些貢獻都將融入我們的社會與文明,並將超越生命,與社會和文明一起永存。——著名經濟學家盛洪
《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主要是從經濟學方面討論道德問題的,但是卻用一種自由輕鬆的隨筆寫法,列舉大量生動的案例,進而加以分析和展開議論,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這既是該書的成功之處,也是茅教授與眾不同的特色。——著名經濟學家張曙光
茅先生是一個數學功底很好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思想的經濟學家,這本《中國人的道德前景》從某一側面充分展示了茅先生的思想性。——北京大學副教授王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