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

《中國三峽》

《中國三峽》是首部全景式反映三峽工程的官方電影,歷經近3年的拍攝製作。影片選擇了以災難片的表現手法,再現長江洪災的慘景;以此凸現是長江水患和百姓安危迫使中國不得不選擇修建三峽工程,這種核心動因和價值取向一直作為背景線索貫穿劇本的始末。採用敘事與政論相結合的手法,在文獻性和史詩感的底蘊上追求一種大氣、唯美、厚重的風格,並以電影所獨有的視覺衝擊力和畫面感染力為觀眾營造一種詩意空間。

基本信息

簡介

紀錄片《中國三峽》海報紀錄片《中國三峽》海報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發布訊息說,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長江治水史詩、全方位解讀三峽工程意義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中國三峽》2008年10月18日在北京正式開機。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是綜合治理長江和開發長江水利資源的關鍵工程,1994年底正式開工建設。目前,三峽樞紐工程和輸變電工程已進入後期建設階段,三峽移民搬遷安置已達124萬人,三峽工程巨大的綜合效益逐步發揮,三峽庫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國務院三峽辦、湖北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決定聯合拍攝一部全景式反映三峽工程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中國三峽》,以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並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

影片採用敘事與政論相結合的手法,在文獻性和史詩感的底蘊上追求一種大氣、唯美、厚重的風格,並以電影所獨有的視覺衝擊力和畫面感染力為觀眾營造一種詩意空間。該片由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兼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廠長高峰擔任總導演,預計2009年7月製作完成,並以7國文字版本向國內外發行和播映。

影片特色

中央新影集團與國務院三峽辦、湖北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聯合攝製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中國三峽》在國務院三峽辦進行評審,獲得了領導的高度讚揚和好評。

《中國三峽》是首部全景式反映三峽工程的官方電影,歷經近3年的拍攝製作。該片自從2008年初開始啟動至今,劇本經過18次論證修改,劇組曾4次深入三峽庫區以及前往美國進行拍攝,後期製作經過10多次的反覆修改後,去年年底曾送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審查,李鵬同志及其夫人在對本片給予了高度評價的同時也為本片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由於三峽歷史跨度漫長、論證過程複雜、需要展示的成就眾多、很難取捨和把握,因此導演跳出三峽看三峽,以防洪啟迪智慧,治水產生文明為基調、底蘊和背景,以“水與生命的關係”,“水與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為歷史縱向坐標,以“築壩防洪”、“治水興利”的世界建壩史和水利史為橫向坐標,建立一個坐標系,把三峽工程放在這個坐標繫上,對其進行定位,力求做到思想性、文化性、普世性兼備,史詩感、藝術感、認同感皆有。

目前,劇組正按照國務院三峽辦評審的意見做最後的修改,並對影片做最後的精心打磨,不久將送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查。此片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年的獻禮影片,於明年“兩會”之後在全國各大電影院線上映。

導演闡述

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中國三峽》是全球首部全景式反映三峽工程的官方電影。由國務院三峽辦、湖北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投資,歷時5年精心策劃、精心拍攝、精心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國人感到最驕傲的一項工程。《中國三峽》從國家的層面對三峽工程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展示,其高規格、高質量的水準奠定了它的權威性、唯一性和典藏性。

該片從“水與人類文明”的人文高度,和“治水與治國”的哲學深度,以及“人水關係”的客觀角度,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解讀三峽工程這一人類“治水興利”的偉大創舉。

影片選擇了以災難片的表現手法,再現長江洪災的慘景;以此凸現是長江水患和百姓安危迫使中國不得不選擇修建三峽工程,這種核心動因和價值取向一直作為背景線索貫穿劇本的始末。影片以史詩電影的基調,採用敘事與政論相結合的手法,在文獻性和史詩感的底蘊上追求大氣、唯美、厚重的風格。並以電影所獨具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讓觀眾獲得一種心靈的震撼。

在題材把握上,我們力求“做足精、氣、神,把好五個度。”精:即是精心策劃、精心攝製、打造精品。氣:就是以治水文明為底氣、展民族工程之大氣、揚中華兒女志氣。神:就是要展現決策者的民主科學精神、建設者們的創新奮鬥精神、百萬移民的奉獻協作精神。五個度:就是人文高度、哲學深度、客觀角度、公正尺度、大國氣度。

由於三峽工程歷史跨度漫長,論證過程複雜,需展示的成就眾多,難以取捨和把握。因此,我們跳出三峽看三峽,以“水與人類文明的演變進化過程”為縱向坐標,以“築壩防洪、治水興利”的世界建壩史和水利史為橫向坐標,建立一個坐標系,把三峽工程放在這個坐標繫上進行定位。為了避免影片出現假、大、空的現象,我們力求通過放大細節,拍活情節讓影片生動而豐滿。同時還運用“對比”與“揭迷”等方式,力求使影片在充滿人文特性並富有理性色彩的同時,做到思想性、文化性、普世性兼備,史詩感、藝術感、認同感皆有。

影片製作

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楊書華秘書長執導的《中國三峽》攝製組一行8人來到巴東,對巴東縣三峽移民遷建、移民生產生活進行采景和攝製。

大型紀錄電影《中國三峽》是由國務院三峽辦公室、重慶市政府、湖北省政府、國家電網公司、三峽總公司和中央電視台新聞紀錄片製作中心聯合推出的,旨在反映三峽工程建設以來20多年的建設成果、移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庫區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為建國60周年獻禮的紀錄電影。

《中國三峽》攝製組來巴東采景的場面主要有東襄口村的橘園、巴東縣城遷建、長江巫峽口風光、神農溪縴夫、三峽四期移民遷建鄉鎮——沿渡河集鎮、三峽庫區四期最後一棟搬遷的學校——沿渡河中學

據了解,大型紀錄電影片《中國三峽》已完成在湖北秭歸、興山的拍攝,還將在重慶市巫山、奉節、萬州等地拍攝,作為建國60周年獻禮影片將在2009年國慶節前以7種語言在國際國內播出。

所獲獎項

2011年8月28日,第14屆華表獎頒獎禮在北京展覽館劇場隆重舉行,榮獲紀錄片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