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本書是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行為準則,是一本所有公務員、公司職員必讀的實用教材。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只有失敗者為其失敗而找藉口,對於成功者而言並沒有藉口之說,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職場中,老闆最憎惡的就是不找方法找藉口的員工;官場中,領導最厭惡的就是總喜歡推卸責任的下屬;你就是這一類型嗎?當心,你的事業危機就要來了!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好書,是一本值得所有企業家、公務員、公司職員閱讀的好書。藉口就是一個推卸責任、掩飾弱點的“萬能器”,很多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個合適的藉口上、卻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藉口還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它扼殺人的創新精神、讓人消極頹廢;藉口更是劑鴉片,讓你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嘗它,逐漸地讓你變,骨心虛、懶惰、遇到困難就退縮,最終喪失執行的能力,其實、在每一個藉口的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潛台詞,只是我們不好意思說出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願說出來。藉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成功的人永遠在尋找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尋找藉口,當你不再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的時候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作者簡介

王明全,工商管理碩士,職業經理人,有著良好的職業境界、道德修養、專業管理能力,現在某外企任職。人生路上,對自己的失敗和成功有著獨特的思考和認識,“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是他最大的感悟。曾編寫出版的《磨難中成長》一書,深受廣大青年讀者喜愛。

目錄

第一章 藉口——走向失敗的溫床
 藉口使一個人變得懦弱
 藉口有時能釀成大遺憾
 藉口只會讓人步步跌倒
 藉口有時就等同於妥協
 藉口只會令人失去成功
 藉口會滋生拖延的惡習
 藉口能毀滅人的自制力
 自滿為藉口會使人倒退
 嫉妒為藉口會讓人墮落
 藉口能夠使人喪失自信
第二章 敗在抱怨,成在坦然
 抱怨是無能的表現
 以不抱怨的心態面對苦難
 成功成在穩重,敗在抱怨
 面對時運不濟,也不抱怨
 忍住抱怨增強自身的實力
 與其抱怨,不如盡力改變
 抱怨使你失去更多機會
 凡事要多往好的方面想
 用微笑和熱情擁抱失敗
 不是失敗而是沒有成功
第三章 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破解性格木桶的短板
 性格主宰你的命運
 性格成就不同人生
 性格決定職業成敗
第四章 征服自己,戰勝失敗
 征服自己也是一種成熟
 不要等待別人的恩賜
 成功永遠屬於追夢的人
 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成大事者往往不謀於眾
 完成一次獨立的行走
 丟掉了拐杖才能夠自立
 使自己成為一個認真的人
 要學會熱愛自己的工作
第五章 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解決困難會有多種方法
 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
 敢於大膽地突破職業瓶頸
 只要努力,方法比困難多
 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此路不通,改變方向
 消極等待,不如積極尋路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
 解決困難要先抓住實質
 要學會以已變應萬變
 質疑並改進自己的工作
 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第六章 不在失敗後哭泣,要從失敗中學習
 失敗了就別空手站起來
 在不利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失敗後要做到認真反省
 治癒失敗給你造成的創傷
 善於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
 成功要不斷學習學以致用
 學會在困難時抓住轉機
 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把失敗當作是最好的學校
第七章 不把失敗當藉口,而把失敗當階梯
 要在失敗中不斷進步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
 不要讓失敗擋住雙眼
 失敗中堅定你的信念
 把失敗當作一次成長
 失敗中磨練你的意志
 失敗並不是最終的結局
 讓失敗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第八章 杜絕藉口,突破自我
 杜絕藉口,從不怕失敗開始
 好員工找方法,不找藉口
 目標制勝,抵抗任何藉口
 擺脫藉口,做情緒的主人
 突破自我,才能突破困境
 成大事者,不找任何藉口
第九章 摒棄藉口,迎難而上
 正視失敗,不要逃避
 拋棄畏懼,直面困難
 面對困難,要敢於蔑視
 面對挫折,要自強不息
 面對挫折,不要慌亂
 奪取勝利,貴在堅持
 相信困難終會過去
 專注一事,直至成功
 成功就是再堅持一分鐘
 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第十章 拋開藉口,邁向成功
 成功就要逾越一切困難
 把信心與實際行動相結合
 把困難轉變成前進的動力
 多一分自信多一分成功
 丟掉幻想,立即行動
 相信自己能夠更強一些
 用困難塑造卓越的人生
 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前言

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失敗的藉口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卻只有一個,——為達到目標不懈地努力和奮鬥。
在生活中,事情由於太過艱難而屢戰屢敗,於是越來越倦怠、泄氣,最後半途而廢。可是人們到後來會發現,如果不為失敗找藉口,如果能再堅持久一點,如果能看得更遠一點,就會獲得成功。
保持一顆積極、絕不輕言放棄的心;鼓足勇氣,敢於接受和正視失敗,儘量發掘你周圍的人或事物最好的一面,從中尋求正面的看法,讓自己能有向前走的力量。即使最終失敗了,也能汲取教訓,把這次失敗作為走向目標的踏腳石,而不是讓藉口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但是,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失敗,他們認為失敗是一種很不光彩的事,每當失敗時他們總會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找理由。當他們做事不順心時,就會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正因為他們將精力與時間都花在尋找一個更好的藉口上,而不是在失敗後積極查找原因,尋求解決方法,總結教訓。因此,即使下一次重新開始,失敗仍然會找到他們。
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在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為自己找一堆無用的藉口,以借其掩飾自己的過錯和失敗。他們知道藉口是事業成功的最大障礙,凡事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不找藉口,就是敢於戰勝困難;不找藉口,就是永不放棄;‘不找藉口,就是銳意進取。面對失敗,要真正做到不給自己找藉口確實很難。基於這種考慮,本書在很多細節問題上依靠成功學研究的進展並結合成功人士的經驗,為人們儘快地擺脫失敗的陰影,拋棄藉口,邁向成功助一臂之力。
希望本書能夠為期盼勝利的人們提供借鑑,能夠為人們點亮人生成功的道路:從錯誤中尋找正確,從失敗中尋找成功,從黑暗中尋找光明,從不完美中尋找完美的過程。

精彩書摘

夏某在一家公司做銷售已經十幾年了,業績一直都不錯。有一天,他負責的一筆訂單突然被別的公司搶走了,上司來詢問情況,夏某推諉說,他腿上的舊傷復發了,比競爭對手晚到了一個小時。上司看他以往的業績都不錯,且腿傷也是幾年前出差時弄傷的,就沒有對他加以更多的責備。其實,夏某那天只是因為自己起晚了,耽誤了工作,他的腿傷完全不會影響到他的行動,也不會給工作帶來不便。自此,夏某發現了讓自己清閒起來的秘籍,只要一有比較艱巨的任務,他就以腿傷為藉口,告訴上司自己不能勝任。此後的半年,夏某發現,不但腿傷是個藉口,孩子生病,家裡裝修,等等,都可以成為遲到早退、不按時完成任務的藉口。就在夏某暗自為自己“英明”的舉動高興時,公司的“裁員大潮”開始了。領導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對他說:“我知道你為公司負過傷,以前也幹得不錯,可是近一年來,你的業績幾乎為零,所以,你被解僱了,不要對我做任何解釋,這一年來,我已經聽得夠多了。”
這就是夏某為每一天所使用的小藉口付出的代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藉口,讓人覺得危害不大,因為並沒給他人製造更多的麻煩。但如果長此以往,小藉口也會釀成大遺憾:它們會徹底改變上司、同事對他的看法,認為他是一個不能擔當責任、做事效率低下的人。這樣的印象不但會讓他錯過更多的發展機會,一旦出現危機,還會讓他首先遭到淘汰。
藉口可以幫助人們暫時緩解對自己的責備,降低自我要求,從而獲得短暫的自我滿足。然而,清醒的人都明白,這樣的藉口只不過是自我麻痹的毒藥,如同醫生給病人治病,麻醉劑雖然能暫時緩解病人的疼痛,但並不能徹底根治疾病,如果長期使用,甚至會讓病人命喪黃泉。人的一生中,藉口就好比麻醉劑,如果一個人習慣了依賴藉口生活,為了獲取眼下相對舒適的生活,卻要付出永遠與成功無緣的代價。有時候,正是那些習慣性的小藉口,會給人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結果,在美國的心理診所,平均每個月每位醫生至少會遇到一位這樣的病人:他們已經人到中年,肩負著家庭的重擔,卻還在公司的底層掙扎。這些病人最常說的話就是:“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做了一輩子,依然沒有得到提升。那些比我小十幾歲的人,都已經成了我的主管。”這些病人不斷向醫生抱怨,他們在一個崗位上如何辛苦耕耘了幾十年,公司卻總是對他們的貢獻視而不見。難道這些心力交瘁的中年人真的就是命運不濟才得不到公司的重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讀者文摘》上登載的一位美國醫生的記錄,從中便能找到這些病人的人生悲劇的根源:
今天我又遇到一位中年危機患者,他不停地抱怨公司不給他機會,我於是問他:“先生,您能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說清楚些嗎?”
“當然,前些日子,公司竟然要派我去海外營業部工作,您可以想像嗎?像我這樣的年紀,到遙遠的日本去?”病人情緒非常激動地說。
“可是,先生,去日本雖然很遠,也許還會水土不服,但您不認為這正是公司給您的一次機會嗎?”
“機會?我這樣一把年紀,還要我這么奔波,這些都應該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做的事情,我可不認為這是機會,這簡直是對我的折磨。”
“那么您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告訴我的上司,我有嚴重的心臟病,不適合到這么遠的地方去工作。”
“那么,先生,我覺得如果您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或許您應該降低一下對自我的要求,做一些閒差也不錯,您知道,做公司的管理人員壓力很大,這或許對您的身體並不好。”
“醫生,我的病並不嚴重,這只是我的一個藉口,這樣他們就不會派我去日本了。”
原來這位病人和我所見過的所有一事無成、牢騷滿腹的病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疾病,只不過他們總是為自己尋找藉口,從青年開始找藉口,一直找到中年,直至老年,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藉口才是他們人生鬱郁不得志的根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