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到處旅行的貓》

《一隻到處旅行的貓》

一本詼諧生動、富有情趣的小書,通過一隻貓的視角來觀察、記錄和評論人類生活,貓言貓語,除了獨特不羈,還分外輕鬆詼諧。

基本信息

《一隻到處旅行的貓》一隻到處旅行的貓
一本詼諧生動、富有情趣的小書,通過一隻貓的視角來觀察、記錄和評論人類生活,貓言貓語,除了獨特不羈,還分外輕鬆詼諧。
《一隻到處旅行的貓》貓眼看世界 擁有全球化世界觀的貓愷撒,一隻有著白色爪子的黑貓,出生倫敦近郊,熱愛生活鍾情評論。
他曾一路跟隨他的記者主人到處旅行,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領略了各種不同的人類文化與生活風貌,可謂見多識廣。
另外,書中也描述了很多寵物與主人之間相處的微妙情感心理細節,讀來饒有人情味,相信能博得眾多愛生活也愛貓咪的人士的會心一笑。
貓言貓語
我的身子像烏鴉一般黑,身材高大魁梧。我有四隻白色的“巨無霸爪子”,其中右後腿像穿了一隻白色的靴子。除此之外,我全身的毛皮濃密厚實。大家都稱我為克瑞恩堡(Krahenberg)之王。我,愷撒,是此處的一方霸主,管轄這塊領土上所有的老鼠和鼴鼠。
身為一隻貓,我不得不佩服人類,還有他們的種種缺點和臭架子。有趣的是,我發現有咱人像孔雀一樣喜歡自我炫耀……

基本信息

作者: (瑞典)安娜·瑪麗·伊勞 著,張志成 譯
出 版 社: 哈爾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7-1 字數: 80000
版次: 1 頁數: 205 印刷時間: 2008/07/0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7533009
包裝: 平裝
定價:¥19.80

內容簡介

愷撒,一隻有著白色爪子的黑貓,出生在倫敦近郊。他的主人是一名瑞典女記者,他曾一路跟隨他的記者主人到處旅行,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領略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生活風貌,可謂見多識廣。
愷撒觀察力敏銳、內心感受豐富,除了喜歡金魚和美女,也堪稱最愛發表評論的黑貓。他在書的一開場便天花亂墜地講了起來:人類的狹隘、金魚的美味以及維多利亞女王的癖好等等,幾乎無所不談,本書通過一隻貓的視角來觀察、記錄和評論人類生活,除了獨特不羈,還分外輕鬆詼諧。

作者簡介

安娜•瑪麗•伊勞(Anna Marie Ihlau),1914年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曾為瑞典各大報擔任駐外記者,足跡遍及雅典、貝爾格勒、新德里、倫敦及整個德國。與一名德國人結為連理,育有一個女兒,常與貓兒相依相伴。

譯者簡介 

張志成,台灣桃園縣中壢市人,輔仁大學德語系碩士班畢業,喜好閱讀,現為專職德文譯者。

序章1

我,愷撒,一隻到處旅行的貓
1、我的素描
我的身子像烏鴉一般黑,身材高大魁梧。我有四隻白色的“巨無霸爪子”,其中右後腿像穿了一隻白色的靴子。除此之外,我全身的毛皮濃密厚實。大家都稱我為克瑞恩堡(Krähenberg)之王。我,愷撒,是此處的一方霸主,管轄這塊領地上所有老鼠及鼴鼠。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我的那把白須,其中幾根足足有9厘米長,讓那些兩條腿的看了,就想到海象。
我縱身一躍幾乎可達三米高,聲音比鋸齒還響亮,我的甜言蜜語讓我的子民如痴如醉。然而這一切,都隨我的心情而定。我非常熟悉人類的語言——懂得德語、英語、瑞典語、西班牙語,還會幾句印度話。很多時候,我都在沙發上蜷成一團,裝出一副睡覺的樣子。不過,許多事我都明白,有些不明白的我會用我聰明的腦袋去猜。
只要家裡出現吵架或政治爭論,我就會馬上清醒過來。當我想要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會不停地喵嗚叫,得不到決不善罷甘休,那時的我可能變得凶神惡煞。
當我被撫弄或被揪抓的時候,沒有人能來救我。
女主人的驚恐萬分,會給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我潛伏在滿是抓痕的沙發後面,像只黑豹那樣撲向驚聲尖叫的女主人,並一口咬住她的褲管。
但我從沒咬過男主人。
2、愚蠢的人類
身為一隻貓,我不得不佩服人類,還有他們的種種缺點和臭架子。有趣的是,我發現有種人像孔雀一樣喜歡自我炫耀。
直到今天,我還是很好奇,為什麼有那么多人會因為一些愚蠢的怪毛病而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呢?我們貓兒和人類不同,我們只為重要的事情爭吵,例如:是否能吃飽喝足、能不能玩耍嬉戲、有沒有一小塊能供我們小憩的溫暖地方、有沒愛情與是否犯罪。
人類已經無法再享受本質中最單純的東西了,他們當中有太多人愚蠢至極。
長久以來,我在德國這個國家度過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汪達爾人和條頓人一度由此出發,企圖將歐洲夷為荒地。
我當時住在漢堡,一座位於易北河畔的港都,環境極度潮濕。我非常喜歡生活在這個地方,因為這兒的人口僅八百萬,貓兒和狗兒卻有一千萬,無論如何,這都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那兒的百萬富翁比無業游民還要多,這是男主人用嘲諷口吻說的。
在這段期間,我對漢莎人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他們真是呆板,不過其它方面都很正常。他們對寵物十分溺愛,這點和大部分德國人沒兩樣,但有一部分人不太喜歡寵物。鳥類也是他們的寵物之一,所以我們貓兒的必須小心點,德國人的眼睛尖得很。
我的女主人是瑞典人,男主人是普魯士人,小女主人則是在貝爾格勒出生的,那是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方。我遊歷四方,見多識廣,最熟悉的是懂得生活情趣的萊茵州人,以及當時的“科爾權力運作系統”。
要嚇唬我可沒那么容易,連偉大的巴伐利亞人都沒有成功過。
我對柏林的普魯士人也同樣熟悉。
紀律、秩序、服從,是普魯士人的三大美德,今天有人喜歡稱之為一種領導文化,這對我來說也頗具意義。在普魯士地區內的柏林,餐點都非常準時。只不過有些東德貓兒極度傲慢無禮,令人難以忍受。東德那邊兩條腿的常常得對他們四條腿寵動物說些好話,這更讓它們認為自己比其它貓兒都要優秀。
比起那些西德貓兒,這些東德貓兒算是謙遜多了。我曾經拜訪過一隻叫居特的東柏林貓,乾過秘探,儘管它不斷試圖掩蓋這段過去,卻只能欲蓋彌彰。
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序章(2)

3、德國的嘉年華
當一隻既會弔單槓又愛四處遊蕩的貓兒,數我最在行了。跟我們家的那個怪胎主人一樣,我喜歡四處遊蕩。我對行李箱早就習以為常。以我的經歷,五湖四海到處充滿了冒險和刺激。
慕尼黑,我在這個地方忍受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悶熱。我收集松鼠尾巴作為戰利品,並且發現越往南,這些搗蛋鬼的毛色就越顯蒼白。有一間人類所謂的啤酒屋,從我們的住處只需縱身一躍即可到達。在這裡,我經常觀察人類是如何離開這個地方的,發現他們總是左搖右晃地走出去,動作十分好笑。
在波恩,我體驗到了一種恆常的狀態,當地的氣候令我非常滿意。那兒的人走路同樣是左搖右晃。和慕尼黑不同的是,這種現象並不僅僅出現在啤酒屋裡,他們的這副德行幾乎整年都能看到,因為萊茵州的人終日舉行嘉年華會,尤以科隆人和波恩人為甚。嘉年華會不是正在舉行就是正在籌備中,連銀行和商場都加入了這個行列。街角那家肉食店的女收銀員,令我畢生難忘,她總是打扮得像個印第安人在那兒忙上忙下,全身五彩繽紛。一旦她“唱”出刺耳的音調,撒腿就跑的可不單單是我們貓兒。
在我這隻周遊列國貓兒的印象中,許多德國人喝啤酒如同喝白開水。難怪在這個國家得肝病跟得勇氣獎一樣容易。不論是啤酒、葡萄酒還是燒酒——兩條腿的丟在路上的空瓶數量驚人,到處瀰漫著酒精的氣味。
4、“外國貓”和他的“怪胎”主人
說到住哪兒,我家主人身在何處,該處就是我的家。但事實上,我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歸屬何方——走到哪裡我都是一隻“外國貓”,然而我內心中卻對英國有著無限眷戀。
倫敦的里奇蒙公園(RichmondPark)一度屬於我的地盤。在這座超級城市的市郊,煙霧瀰漫的情況並沒有那么嚴重。我常常徹夜狂歡。露西女士和她的女兒梅吉是我的女伴,這兩位女士毛色白皙,略帶銀白。她們的女主人經常囊中羞澀,因此我們三個的晚餐只能以玉米片果腹。
這個英國女人經常穿著一雙年久變形的拖鞋,嘩啦嘩啦地走上走下。金斯頓的賓果遊樂場是她的最愛。但如果讓她幫自己品種名貴的貓兒清除跳蚤,這筆錢卻永遠湊不出來。
5、我的“九條命”
眾所皆知,貓兒有九條命——少說有九條。
我其中的一條命屬於瑞典。我會偶爾在當地現身,而且完全不會驚擾到那些使命感強烈的海關官員。瑞典人對狂犬病有一種萬分可笑的恐懼感,英國人也是這樣。儘管如此,他們那些差勁的隔離檢疫制度,對我絲毫不起作用。
有時,我乾脆從丹麥的爾瑞松游到瑞典去,就像一隻孟加拉海豹,在水中依然勇猛矯健。當然,如果搭上開往瑞典南部的油輪,途中跳到海里,速度一定快得多。
幸虧我不必再強迫自己去和冷冰凍的海潮對抗。瑞典海關官員在此期間想出了解決辦法,可以說,他們的頭腦再不像以前那么死板了——他們的辦法是在瑞典和丹麥之間搭起一座橋。
瑞典,一個潔淨而明亮的國度,狗兒都戴著項圈乖乖地在路上走著。這個國家曾經在我陷入最危難的時候救了我一命。那時,我跟著當記者的男女主人到印度工作,竟然意外地在當地住了下來。
那兒真是一處煉獄。
當地的老鼠足足有德國臘腸狗那么大。在大街小巷裡窩著一頭頭白色的牛,睡得東倒西歪的;它們瘦得可憐,地位卻無比神聖,據說它們源自於一個印度教的萬能天神——梵天神(Brahma)的雙腳。
我當時還很小,這樣的環境,以我這種貪玩的心性都難以招架。我生了一場大病,心情陷入極度的憂鬱。最後,女主人再也看不下去我這樣悲慘的處境,於是帶著我搭機飛往瑞典,把我交給她妹妹收養了一陣子。
6、另一個故鄉
從幾年前開始,我除了克瑞恩堡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故鄉——西班牙,這樣我就變成了一隻西班牙貓,說得具體一點是伊比薩貓。一年中,我要和我那一家子兩條腿的飛往伊比薩島【1】好幾趟。有句話我不得不說:我從沒遇到過像這座島上那么調皮和下流的貓兒。有幾隻瘦巴巴的金絲貓,不僅搶我的飼料,還在背後用西班牙語叫我“ElGordo”,意思是“大肥貓”。幸好我在漢堡的愛侶莫歌莉完全不這么認為,真是謝天謝地。
伊比薩島!留給了我一段真他媽火熱的故事——我這么說應該不過分吧。
【1】譯註:伊比薩島(Ibiza),隸屬西班牙的一座島嶼,位於西國本土東南方。

讀者評論

難得看完一本描寫貓言貓語的書籍之後,我會陡然感到一陣傷感。
突如其來的空寂的傷感。
也許人類國籍的差異也會波及到貓兒。在穿越過牛貓的潑皮似的快樂之後,我一下子沉入到探討現實的沉重--這還僅僅是只貓兒的視野。
於是,再也無法像之前過癮的沒心沒肺,我被一隻外國的貓類給鎮住了。
而這隻見識不凡的貓,名叫凱撒。
當初,一看凱撒不厭其煩的介紹他那尊貴的外表和經歷,我心裡就在想--啊!真是一位活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紳士!
我按照自己的視角,跟隨凱撒的描述,繪製出一隻玩世不恭、稍嫌矜持的週遊各國的外交貓的形象。但是不久就發現自己的判斷出了偏差--凱撒並非一隻貓,雖然他不斷的強調貓類與人類行事不同之處--但凱撒確實並非一隻貓。
但是我還是不禁固執的想:啊,這不過是個噱頭,事情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上來。可我錯了,此書的本意根本就是探討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可宣之於口的貓膩。凱撒,不過是披著貓皮的作者本人而已。借貓喻人,借貓喻事,啊啊,我被他騙了。
--這時候,我已經看了將近一半了。
恍然大悟的同時,許多湮滅褪色的事件突然之間像穿了鏈子的珍珠一般被提了上來。原來只要生活在社會當中,無論是貓是人都無法跳脫開去。
我看到了在受到法律保護的莊嚴古蹟中,沒法兒受到保護的流浪漢一夜之間被悄無聲息的凍死;我看到法律規定了婆羅門的種種特權,而最下層的吠舍、首陀羅動輒被毆打驅逐監禁;我看到上流政要紳士金粉輝煌,關係家國民生的決策一夕就可制定推翻;我看到自以為是的道德標準,與現實碰撞成血淋淋的生活。這,都是透著凱撒的貓眼告訴我的。
身為一個成年人,明明已經知道了現實,但是被一隻貓戲謔的講出來,我還是覺得一陣羞愧窘迫難當--這應該就是高等的人類被低等的貓類揭穿瞬間的難堪。
於是,就算善解人意的凱撒間或不斷自爆家事,訴說捕捉青蛙,收集松鼠尾巴,管理轄地的所有鼴鼠、家鼠……我都不再覺得徹底的喜悅,只是有一點點傷感。
人果然一旦討論到自己就會怯場好多。
我們可以肆意談論低等動物的種種劣根性,其中自然的優先排除了自己。
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藝術,來深深埋藏心裡若深若淺的魔障。
我們卻不能真正切實客觀的剖析高等動物--人。
今天,我在一隻貓眼中找不到地方躲藏--也不能辯解--這些都是發生了好久的事情,都是寫入歷史的文字。我再強大也不可能與時間做對。
是因為我沒有所謂的權利才能夠對現實進行淺顯的責問?
還是因為我安樂的生活了太久才不能夠直視另一面的黯淡?
凱撒並非一隻貓,正如同我是他貓眼裡窺視或是蔑視的人。
我真想不知道為了什麼才覺得這樣悲哀的傷感。
只覺得無法正視面對這樣一雙動物的眼睛。
希望我們都會與瑪特的羽毛等重,凱撒。

作品相關

一隻貓的人類學觀察日記
文/子愈
有時候,身為一個人類,總有評述周遭世界的衝動。然而躲在人類的軀殼後面,在可言說與不可言說之間,總有一大段蒙著薄霧的灰色地帶,不知該適用哪一種表情。畢竟明天生活還要繼續,而那些複雜而微妙的東西,不小心就會引發人心的不適,尤其是想要把自己放在一個人類學家的位置的那種俯瞰。因此聰明的講述者,往往跳出圈外,巧妙地請出一個代言者。於是,那些貓咪、大象、精靈、外星球來的小王子,紛紛登場。
在這本書里,安娜 ;瑪麗 ;伊勞就用上了自家的寵物貓“愷撒”。安娜是一位記者,當然有機會四處旅行,見識各式各樣人類的生活。每當人們到一個新的國度展開探索,也都一定會有很多感觸要說,況且她安娜還是一位職業心極強的記者,觀察與評述,自然是免不了的功課。然而安娜一定不想讓自己的評述變得扁平乏味,那樣也顯然的不符合生活的原始面貌。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的人群以及生活,總會有些生動鮮活、值得玩味的側面,關鍵在於有心的感受與發現,因此觀察和評述不必總是要緊繃了臉。於是安娜把自己化身為自家的大黑貓,隨時隨地大睜著好奇的圓眼,興致勃勃的打量周遭這些人類熱火朝天的生活。
大黑貓愷撒總是很有主見,並且自我感覺十足不錯。也難怪,人們總是會在一些場合里忽略狗狗們的存在,然而卻很難能把一隻貓咪視作空氣。畢竟貓咪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大部分都能很好的保有自己的隱私。它們總是會在需要你的食物以及有心情的時候蹭著你的雙腿團團轉,其他時候嘛,則是任你千喚頂多抬抬眼,接著自顧自走路睡覺,懶得理。再無聊點的時候,就索性跳上窗台,到外面溜溜達達撲蝴蝶。因此貓咪們都擁有自己的完整內心世界也說不定。安娜明顯地揣摩透了愷撒的心理,因此才能把愷撒眼中的世界揮灑得淋漓盡致。
愷撒觀察力敏銳、內心情感豐富,一點也不遜於它那資深記者的女主人。除了喜歡金魚和美女貓,它還對觀察自己的主人以及主人的那些客人們抱有極大的興趣,並且有心情的時候,它還會自己跑去結識一些新的人類朋友。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它到過的國家裡,它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奇遇,這使得它的生活經驗極為可觀,就像一個萬花筒。因而它做起人類學的觀察報告,也格外得心應手。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愷撒是那種會無辜地注視著你、露出天使微笑的純真小貓咪,它可是很有想法、見多識廣、老於世故、甚至會偶爾耍些小詭計的克瑞恩堡(Krähenberg)之王!
首先是它的主人們。愷撒自從脫離了它那缺乏自主能力的嬰兒貓時代,就已經對主人們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了。它稱它的主人們為“我們家那些兩條腿兒的”,言語中透露著自己身為一隻貓的某種程度的不屑和優越。切。那些可笑的人類總是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可是在我們貓兒們看來,人類才是些一天到晚不知道會做出多少蠢事來的傻瓜蛋呢。就拿男女主人來說,這兩個怪胎總是喜歡到處搬家,害得它總是得時不時調整自己的身心以及感情。還有,男女主人之間,不管有沒有客人在場,總會在客廳里里爆發各式各樣沒完沒了的爭論,而它已經學會了對這種狀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它還是實在不能忍受男主人動不動就搬出他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艾本洛特(Abendroth)東拉西扯,以及女主人大吹特吹她當年是如何採訪了披頭士,而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在採訪結束時還吻了一下她的左臉頰。每當這時,愷撒都會對他們打心眼裡瞧不起。哼哼,我們貓咪才不會那么大言不慚和神經質。
由於每年都得跟著主人們到處旅行,愷撒非常熟悉人類的語言——懂得德語、英語、瑞典語、西班牙語,還會幾句印度話,因此它也很會跟各式各樣的“外國貓”和“外國人”打交道。在印度,它除了對印度的種姓制度有了更深切的貼身體會,還見證了甘地家族的兩位重要人物的悲劇命運,甚至領略了頗有聖誕樹風格的某位尼泊爾公主的衣飾裝扮氣派,不過,令它印象最深的還是印度的美女們,連她們養的貓也都無比的美艷動人。在瑞典,它對少女們仲夏夜晚五月節上的美夢感到迷惑不解,不過這並不妨礙它在一年一度的“龍蝦饗宴”上大快朵頤,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在瑞典的一個小村旁邂逅了一位調皮的貓小姐,並且和她在海邊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冒險。在德國,它在一棟紅磚別墅里進行了一場鄭重其事的人類學觀察,但是它還是不能很好的理解那些把頭髮染成紅色、在嘴唇上穿洞的人類小孩們到底想做些什麼,而且同樣不能理解的是德國人對啤酒的狂熱以及人們在嘉年華會上的瘋狂舉止。然而德國畢竟有它此生的親密愛人莫歌莉,因此每當重返德國,它都滿心期待。除了以上那些地方,它還能時不時地到西班牙一個叫伊比薩的小島上散心度假,在牧歌一樣的田園美景中修身養性。然而在島上,依舊發生了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無論是備客群貓咪恥笑的“鈴鐺貓”的尷尬身份,還是濱海大道深夜的槍殺案,都使得它不由自主的深思起“到底貓咪們有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專屬天堂”這樣的問題。
愷撒的故事在書的結尾暫告一段落,它的人類學觀察或許還在繼續,但無論如何,相信讀完了這本書,你會有會心一笑的感覺:原來,一個貓咪的世界還可以是這樣的啊。這樣,也就等於我們多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或許還包括我們自身的)一個側面,多看到了上帝那肆無忌憚的調色盤的一個小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