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位於紐約“9·11”恐怖攻擊的發生地——世貿中心遺址,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方形瀑布池,一個主體建在地下的博物館,以及環繞它們的成群樹木。紀念博物館的建築由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並於2006年3月13日開工建設,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攻擊十周年之際紀念館部分正式對外開放,而博物館的場館將於2012年9月11日開放。首任紀念館館長是喬·丹尼爾斯。

基本信息

簡介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the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andMuseum),是由DavisBrodyBond設計的9.11紀念博物館,該項目面積125,000平方英尺,2011年9月11日完工。以紀念在1993年2月26日和2001年9月11日在恐怖攻擊中逝去的近3000名受害者。

設計充分體現了紀念博物館的特色,同時也為遊客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有機空間,在這個空間裡遊客們可以自由地想像。在博物館內,每個遊客都會慢慢記憶起那些逐漸淡忘的往事。博物館的立面會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化,在一年不同的季節中展現出不同的特色。

建築歷程

2001年911襲擊發生後,很快就有人提議建造一個紀念館,來紀念受害者和參與救援的人。
2002年,紐約市與紐約州共同組建了曼哈頓下城開發公司,負責世貿雙子樓所在地曼哈頓下城地區的重建與恢復工作。一年後,曼哈頓下城開發公司發起了世貿中心紀念館設計競標,全球50多個國家5000多件作品參與。
2004年1月,包括越戰紀念館設計者MayaLin在內的13名評審選擇了以色列美國建築師邁克·阿拉德(MichaelArad)的作品“倒影缺失”(ReflectingAbsence)。
阿拉德是漢德建築公司合伙人,後來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和配合建築師戴維斯·邦德也加入到了合作團隊之中。實際上,在官方競標開始之前,阿拉德就已經自己開始獨立設計紀念館方案了。他本人出生於倫敦,其父曾經是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阿拉德成長曆程中足跡遍及多個國家,1999年,他開始定居紐約。911當天,阿拉德在自家屋頂上親眼看到第二架飛機撞進世貿大樓,不久之後,大樓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轟然倒下。他說,“我想我希望為這個地址設計一個未來,主要來自於那天激發出的情感。”
在紀念博物館附近,知名投資者索羅斯等人曾支持建立一個名叫“國際自由中心”的文化空間,但遭到多方批評,認為這箇中心與911之間沒有任何直接關係。最後紐約州長GeorgePataki只好回撤了對該項目的支持。
2005年1月,世貿中心紀念基金會成立,該基金會與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一起負責設計和施工管理方案。基金會以非營利組織的方式籌集資金,負責紀念館的建造管理和後續運營。次年8月,世貿中心紀念基金會與紐約和新澤西港務局一起開始建造紀念館。
紐約市長彭博在2006年成為了世貿中心紀念基金會董事長。一年後,該基金會正式以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為名稱。

紀念館將在2011年9月11日開放,但只面對遇難者家屬,公眾要等到9月12日才能進入參觀,而且事先必須在網上預訂。

建築結構

兩個瀑布池

9·11紀念館 瀑布池 9·11紀念館 瀑布池

兩個瀑布池分別位於雙子塔留下的大坑中,深6米,各占地4000平方米,內部以灰色大理石砌成,是北美最大的人造瀑布:那涓涓水流形成瀑布,在水池四周形成壯觀的水幕,清水靜靜地流入池中央的深井之中……四起的水聲遮蔽了鬧市區的喧囂,水流則過濾著外部強烈的光線。

9·11國家紀念館北池四周的青銅板上鐫刻著1993年2月26日世貿中心爆炸案和911事件中世貿中心北樓及11次航班上的遇難者的名字,南池的四周則鐫刻著911事件中世貿中心南樓、五角大樓、175次航班、77次航班、93次航班和先遣急救人員的名字。這些遇難者的名字不是由字母或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是由親人安排。此外,兩個水池通過一個通道連線,通道牆壁的凹陷空間是專供親屬緬懷死難者的場所,他們可以在此點燃蠟燭或者靜默禱告。

博物館主體

9·11紀念館博物館內展示遇難者照片的走廊9·11紀念館博物館內展示遇難者照片的走廊

9·11國家紀念館的博物館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部分是進入紀念館的的主要入口,它的鋼架結構和鑲嵌在其中的反射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門面。在博物館的地上部分包括了樓梯、自動扶梯和電梯引導遊客進入街道平面70英尺以下的紀念廣場,另外,一座高約21米,重約90噸的象徵世貿雙塔的三叉戟雙異型柱矗立在館內,其主幹分叉的形狀不僅與廣場上的橡樹相呼應,象徵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而中庭的照明則為晚上來參觀的遊客提供了便利。
9·11國家紀念館的博物館的地下部分陳列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死難者遺物,其中包括之前未公布有關911的錄像、雙子北塔樓的天線、一輛紐約消防局的救火車殘骸,該車在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災難中計畫用來疏散困在世貿中心的人們,抵達現場時大樓倒塌,車上的11位消防員也不幸遇難。此外,博物館走廊的牆壁上貼滿了遇難者的照片。

園林景觀

“9·11”倖存樹開花了“9·11”倖存樹開花了

9·11國家紀念館的園林景觀是由一位著名的老設計師——彼得·沃克設計的,他採用了楓樹、洋槐、菩提樹櫟樹、橡樹、香楓等來彌補“石屎叢林”的荒蕪和壓抑,秋天一到它們將為地下紀念館撐開一把金色和褐色交織的大傘;春天來臨時,這些樹木又會相繼誕生新的枝葉。樹木傳達的力量、安靜、生與死的緊鄰關係、變化和持久,與紀念館一脈相承。
9·11國家紀念館的園林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廣場,它獨特的灌溉系統和病蟲害管理系統能很大程度上的節約水和其他能源,用來收集雨水的儲存罐被埋在廣場的下面,儲存罐里收集的雨水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灌溉需求。

沃克設計的園林不僅使空曠的力量顯得更為強大,而且為參觀者、曼哈頓下城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一種公園氛圍。值得一提的是那棵著名的“9·11”倖存樹也移植到了這裡,繼續給人們提供清涼。

將收門票費

2013年5月,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決定在2014年正式開館後,向遊客收取每張20-25美元(約合123元-154元人民幣)的門票費,但9·11遇難者家屬前來免收一切費用。一些911事件遇難者親屬對該決定感到震驚和憤怒,他們認為博物館應是一處紀念場所,不應該收取門票。

正式開放

2014年1月26日據美國媒體報導,曼哈頓911紀念博物館將於2014年5月開放,而籌備工作也已經進入尾聲。1月25,日博物館董事會召開記者會,公布博物館的部分展品和籌備細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