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對孩子有多重要

“說話”對孩子有多重要

《說話”對孩子有多重要》是2009-12-1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滄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美國的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帶著錄像機住進中產階級家庭和貧民家庭,比較兩者育兒方法的異同。他們發現,最大區別是語言環境的不同。一是話語數量不同,中產階級父母對孩子講的話語量遠遠超過貧民家庭。到3歲時,中產階級家庭的兒童平均聽73000萬個單詞,而貧民家庭只有1000萬個。二是話語質量不同,中產階級父母的話語要複雜得多,而且很多父母經常念書給孩子聽。三是態度不同,中產階級父母更尊重兒童。比如,在飯桌上閒談時,他們的話題和語氣,已經假設了孩子是要加入討論的,而貧民家庭通常是父母決定,孩子執行。

本書分別從教孩子說話、為孩子創造語言環境、教孩子學會傾聽、幫孩子積累語言素材、在實踐中磨礪孩子的口才以及正確地進行親子溝通、消除孩子的語言障礙和與孩子交流時的語言禁忌等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如何從小客觀、科學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一個個生活中常見的鮮明問題,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個個簡單易懂的道理,一個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揮揮灑灑,躍然紙上,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份教孩子“說話”的良方。

相信通過家長的努力,一定可以把孩子培養成擁有絕佳口才的“語言小專家”,讓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贏得先機,一步步順利邁向成功的未來!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你會教孩子說話嗎——語言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線

天生“口才”必有用,好口才等於好未來

孩子的語言天賦越早開發越好

抓住孩子說話能力培養的關鍵期

積極開發孩子的語言潛能

培養語言能力,促進孩子智力的全面發展

你會教孩子說話嗎

第二章 家庭語言教育的“貧富"差距——語言環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沃土

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多說話

家庭對話決定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多讓孩子參與家庭討論

家長要走出語言引導的誤區.

第三章 會說不如會聽——用心傾聽為孩子學會“說話”奠定基礎

說話之前先學會傾聽

告訴孩子傾聽時一定要專注

讓孩子學會有效傾聽

讓孩子養成傾聽的習慣

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

第四章 語言素質在於培養——厚積薄發才能讓孩子“口燦蓮花”

多和孩子做語言遊戲

多講故事,促進孩子的語言開發

多讀好書,為孩子“說話”積累素材

不斷豐富孩子的辭彙

改掉孩子說話時的壞習慣

第五章 江河不擇其細流——多種渠道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心理素質是口才天平上的“定盤星”

塑造開朗的性格,為孩子的溝通奠定基礎

自信讓孩子的語言表達“騰飛”起來

朗讀讓孩子學會大膽說話

背誦讓孩子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幽默可以縮短心靈之間的距離

第六章 金玉良言更要“溫柔動聽”——告訴孩子說話也有技巧

抑揚頓挫讓語言更動聽

教孩子正確運用體態語言

教孩子學會讚美別人

讓孩子的“忠言”不再“逆耳”

告訴孩子說服別人有高招

拒絕別人時要委婉真誠

第七章 搭建口才實戰平台——在實踐中磨礪孩子的語言素質

鼓勵交往,為孩子“說話”構建一個平台

讓孩子在溝通中練習口才

在實踐活動中鍛鍊孩子的口才

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禮儀是好口才的名片

未來的社會,讓不會演講的人走開

第八章 父母這樣說孩子才會聽——用語言構建親子溝通的橋樑

一句話能影響孩子一生

要用藝術性的語言讚美孩子

父母的鼓勵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掌握批評孩子的藝術

利用善意的謊言呵護孩子

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善於向孩子說“謝謝”和“對不起”

積極有效的親子溝通讓孩子更出色

第九章 用愛心澆灌“晚開的花”——怎樣消除孩子的語言問題

幫孩子克服羞怯的心理

口吃的孩子需要家長的耐心教導

鼓勵開口晚的孩子多說話

第十章 你會和孩子說話嗎——溝通的目的是提升孩子而不是毀掉孩子

威脅恐嚇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挖苦諷刺會損害孩子的自尊

暴武斷會影響親子關係

嘮叨和說教讓孩子產生反叛心理

拒絕和忽略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訴苦求助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書摘插圖

第一章 你會教孩子說話嗎——語言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線

天生“口才”必有用,好口才等於好未來

教子真經

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表情達意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令人交際暢達、談笑風生,能助人處世安樂、事業成功。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孩子大膽說話,讓好口才為孩子的人生保駕護航。

現代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與合作的社會,有的人可以在其中乘風破浪、大獲全勝,而有的人卻在其中損兵折將、銷聲匿跡,這其中奧妙何在?一言以蔽之,往往是口才在“作怪”。

口才、金錢、電腦被稱為現代人生存、發展的“三大武器”,而口才位居“三大武器”之首,足見其作用與價值非同小可。西方有位哲人曾這樣說過:“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在談古論今之時,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沒有燭之武的“巧舌如簧、能言善辯”,誰又能使鄭國在秦晉聯軍壓境的危急關頭免除亡國之禍,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沒有“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蘇秦,誰又能說服六國,身掛六國帥印,促成合縱抗秦的聯盟?沒有“舌戰群儒”的諸葛亮,誰又能說服吳主孫權聯劉抗曹,最終成就“火燒赤壁”的千古美談?沒有梁啓超面對國難的大聲疾呼,誰又能引領中國民眾政治運動的開端?沒有周恩來總理“柔中帶剛,綿里藏針”的談判藝術,誰又能在一次次與外國人的“交鋒”中捍衛祖國的尊嚴?沒有妙語連珠、幽默機智的口才,林肯又怎會被譽為總統中的“語言大師”?

穿越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偉人雄才都是博古通今的雄辯家,他們無不是借著敏捷的思維、犀利的目光,在洞察了世間的真諦之後,進而領悟了聲遏連珠之法,最終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而當時間的腳步走進21世紀的今天,口才更是成為各路英才“廝拼殺場”的利器。有時候,口才不僅可以駕馭人生的航船,甚至還能決定人的命運。

2006年7月,香港大學在內地招生,15名各省高考狀元參加面試,結果只有4位狀元通過了面試,其餘11位全部被淘汰。香港大學究竟出了怎樣高深的題目,竟然讓成績優異的高考狀元們紛紛落馬,人們非常好奇。但當這些面試的題目被公開之後,人們又感到萬分詫異。原來,這些面試題目既無關高深的數理化,也沒有難懂的外語表達,只是幾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一、1分鐘自我介紹;二、2分鐘童年故事;三、2分鐘即席演講。高考狀元們就是被這短短的5分鐘語言表達“阻擋”在了香港大學的門外。

香港大學的這場招生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關於語言表達的社會大討論。2007年,上海高校在高招中向香港大學學習,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判標準被列入其中。2008年,全國許多高校也紛紛開始效仿這種高招模式。語言表達能力正逐漸成為進入一流高校的“敲門磚”。

由此可見,口才不僅是~種能力,更是一種成功人生的強大資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對於口才的重要性卻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千重要萬重要,孩子的學習成績最重要,至於會不會說話,口才好不好這些都是“小事”,甚至是無關緊要的。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語言仍然是最常用、最方便的信息傳遞方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具有良好的口才是一個人行走天下的資本。而如果一個人不善言辭,那么即使他胸有奇才,也不一定能夠成就偉業,反而會錯失許多發展機遇,甚至人生也會一敗塗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