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AL-Qaeda)成立於1988年,由本.拉登創建.拉登成立該組織的最初目的是以次組織為基地,來訓練和指揮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戰鬥的阿富汗義勇軍。蘇軍撤退後,該組織便開始將目標轉為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該組織主要在阿富汗、中亞、中東地區活動。基地組織的最高領導是以拉登為首的中央委員會,下設有4個專門職能委員會,分別負責管理軍事、宗教、宣傳和財務事務。基地組織在阿拉伯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使用電腦。

起源

3

1988年,本·拉登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組織(又譯卡達或凱達)。成立之初,其目的是為了訓練和指揮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戰鬥的阿富汗義勇軍,但是從蘇軍撤退後的1991年前後開始,該組織將目標轉為打倒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

“東伊運”的活動資金主要來源於本·拉登“基地”組織的資助。

發展歷程

“基地”組織本不該叫“基地”,拉登其實不是“基地”的創始人正是由於我對拉登一行有著長達四年的跟蹤採訪經歷,所以可以說是西方媒介中真正掌握拉登及其“基地”組織第一手資料的人。

那么,人們一定會問一個最關心的問題:“基地”究竟是什麼?人們對“基地”這個辭的理解普遍是錯誤的,“基地”(al-qaeda)這個辭源於阿拉伯語qaf-ayn-dal,它的直意可以是“基地”、“營地”、“家”或者“根本”,更重要的是,它還有“組織”、“原則”、“方式”、“方法”和“普遍真理”的意思。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反抗蘇軍侵占阿富汗的時候,前往阿富汗作戰的宗教極端分子們就已經熟知“基地”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了。拉登的精神導師阿卜杜拉·阿扎姆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寫道:“每一條宗教原則都得有人去維護,每個人都應該扛起重任和作出犧牲,這就是我們的根本!”阿扎姆這時候談的“基地”是“根本”的意思,並不特指某個組織。1988年年末至1989年初,阿拉姆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成立了一個名叫“根本”的準軍事團體,他們希望這個團體能成為捍衛原教旨主義的“衛道士”。成立之初的這個團體人員不超過12人,並且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其它世界的林林總總的沒啥兩樣。因此,“基地”組織真正的創始人根本不是拉登。

1

1989年,拉登離開巴基斯坦回到自己的祖國沙特。1990年,當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之後,拉登和從阿富汗打戰回來的一班老兵們自告奮勇地要組建一支民兵來保衛麥加麥地那。沙特政府斷然拒絕了他的提法,於是,32歲年輕氣盛的拉登開始著手“改革”自己的祖國。1991年,已經不為沙特政府所容的拉登逃離了祖國,取道巴基斯坦逃到蘇丹

西方情報官員一直被批評說,他們對“基地”組織反應過慢。這不太公平,因為拉登在蘇丹的五年時間裡,所謂的“基地”組織僅僅是一個鬆散的團體,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更沒有襲擊西方具體目標的意思,拉登本人更是只醉心於承攬建築和道路工程。另外,直到這個時候,他的“基地”組織也不超過12個人。

更重要的是,拉登此時對象埃及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有嚴重的依賴性,甚至可能說是埃及宗教極端組織的附屬,因此,此時的拉登和他那個鬆散和組織根本沒有襲擊西方目標的計畫,至於世貿中心第一次遭襲擊確實無關,而索馬里美軍遭伏擊事件也不見他的影子。如果不是美國政府隨即緊逼蘇丹政府把拉登交出來的話,那么拉登這輩子說不定只能呆在蘇丹當他的億萬富翁了。

1996年,拉登被迫逃離蘇丹前往阿富汗。直到這時,無路可走的拉登才決定應該有一個象模象樣的組織。

訓練基地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境內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發射迫擊炮和火箭筒、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據估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基地”接受過訓練的人有3萬以上,他們被稱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據悉,“基地”組織核心成員約4000~5000人,主要由“阿富汗的阿拉伯人”組成。拉登通過傳真、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或信使遙控指揮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

與美作戰

基地和其它幾個恐怖組織有聯繫,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菲律賓、衣索比亞和要脫離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內的組織。一提到“基地”組織,人們立即聯想到的肯定是雲中霧裡的拉登,無處不在的恐怖分子,神出鬼沒的武裝人員。然而,這樣的印象多來自於跟“基地”組織毫無干係的媒體報導,來自於西方情治單位的猜測推斷,甚至來自於道聽途說。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反恐怖機構做夢也沒有想到,2001年12月,美軍天上地下聯手對龜縮在阿富汗西部托拉博拉山區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殘部進行瘋狂清剿之際,英國《觀察家報》的記者雅松·伯克正在跟“恐怖分子”們經歷美英炮火的“洗禮”。

3

在那段日子裡,“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戰士們每天都要打以半夜才能回到隱身之處,借著間或騰起的戰火,英國記者能看清斜挎在他們肩上的槍枝彈藥。新回來的人剛一進屋,原來睡在火塘邊的戰士們紛紛站起來,把最暖和的地方讓給打了大半夜仗的人。屋外天寒地凍,是呵一口氣就能結成凍的三九寒天。

在一天的戰鬥中,有2名同伴被美英部隊俘虜,好幾個人被對方打死或者打傷。對於死傷和被俘虜同伴的情況,回來的人不願意多說。不過,他們也有收穫,一名塔利班戰士正在仔細地檢查一挺從美國大兵手裡繳獲的輕機槍,多數的人則在搶喝好幾個小時前給他們燉的一鍋雞湯暖暖身。現在是凌晨3點鐘了,隱蔽處里的每個人都知道,如果前兩天摸的規律沒錯的話,那么離美軍戰機的轟炸還有兩到三個小時,所以他們還有點時間補補覺。

美軍的B-52就象是掛在托拉博拉的天上,沒完沒了地盤鏇尋找攻擊目標——我們先看著它們從北邊飛來,盤鏇打轉,然後急轉彎向西飛,緊接著我們就看到西邊的山上騰起一陣陣的煙霧,幾秒鐘後我們便能聽到爆炸發出的巨響。三小時後,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屋裡的其它人都已經起床忙碌著:把薄薄的毛毯整整齊齊地摺疊好,挎上各自的“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把子彈匣小心翼翼地插進口袋裡,然後便消失在奇冷的屋外。隨便提一句,這些毛毯多是他們從60公里外的賈拉拉巴德買來的,毛毯本身是從伊朗進口的,多是綠色或者桃紅色,上面織有大花圖案。戰士們三五成群分批分撥地走向各自的陣地,新一天的戰鬥開始了。

天空開始亮了起來。我們的北邊是賈拉拉巴德和環繞它四周的大漠。突然,賈拉拉巴德湛藍的天空劃出了幾道白跡,一天中的第一撥B-52轟炸機開始來臨了。白跡不斷地向山區逼近,然後消失在西方的空中,緊接著我們四周的山上便響起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

美國人是從2001年的11月30日開始轟炸我們隱身的托拉博拉山洞的。17天前,塔利班和他們的外國夥伴撤出了喀布爾。就在北方聯盟的部隊湧入喀布爾的頭幾個小時裡,一群聖戰戰士和我偷偷地出城,幾個小時後就溜到了賈拉拉巴德。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美軍的戰機和特種部隊接連對賈拉拉巴德地區進行了清剿,我們的抵抗非常微弱。

拉登其實是在坎大哈,一直到12月初,他和他的數百人馬才進入托拉博拉山區的。到12月中旬,拉登本人、拉登的高級助手和塔利班最高指揮部的數百人馬已經悄然離開山區,他們完全溜出了美軍布下的天羅地網。我也離開了托拉博拉,在賈拉拉巴德呆了幾天后,驅車前往巴基斯坦,然後又趕回倫敦過聖誕節。至此,我已經對阿富汗、巴基斯坦、特別是拉登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跟蹤報導。

組織結構

“基地”組織三層核心鮮為人知,邊緣團體跑到“基地”訓練營偷藝被逐到1999年和2000年的樣子,“基地”組織才真正地成熟起來。不過,就算“基地”組織成熟的時候,其核心機構其實也沒有多大,甚至於外界動不動就指某個組織是“基地”,那是不了解基地組織的真正結構情況。

“基地”組織有三層核心

第一層核心是“基地硬骨頭”,這個核心是由拉登本人以及那些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隨拉登鞍前馬後跑的人組成,人數在數十人左右。當然了,後來也有一些有經驗的人被吸納入這層核心,比如說曾在菲律賓和其它地方屢屢製造炸彈爆炸事件的哈立德-穆罕默德

6

第二層核心是數十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地”組織分支的領袖人物。這些組織分支往往原本就是當地極端組織,它們通過各種關係與拉登搭上線,並且得到拉登的完全賞識、信任和訓練之後,才能進入“基地”圈子;

第三層核心是拉登最鐵桿的秘密信徒。這些人並不從事恐怖行動,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有著正當的職業和道德操守,但他們卻秘密為拉登蒐集情報和籌集資金!這個核心拉登非常看重。

至於大量的外圍組織其實有許多根本跟拉登和“基地”無關。比如說伊拉克北部的安薩爾組織,盡管美英指責該組織與拉登有關,但事實情況卻是,根據記者對安薩爾長時間追訪所了解的情況,安薩爾組織不但跟基地毫無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基地”的死對頭,因為不論是從該組織提倡的指導思想,還是奮鬥目標來看,都與拉登格格不入。不過,安薩爾組織派人到阿富汗的拉登訓練營參加訓練是真,因為安薩爾想從拉登那裡偷學點藝。不過,這一企圖後來被“基地”察覺,結果被驅逐出阿富汗。

另外,通過對基地組織四年追訪的情況來看,參加拉登的人情況各異。如果西方反恐怖機構不能消除這些人對西方文化的敵對情緒的話,那么光靠武力恐怕難以解決問題。

基地”組織生活真相

在坎大哈以南12英里的地方,反塔聯盟的軍隊發現了“基地”組織的一個重要營地:“狼穴”。專家認為,透過對“狼穴”的觀察,人們也許可以發現一些“基地”組織在阿富汗活動的真相。
“狼穴”四周以黃褐色的泥磚壘成高牆,儼然一座城堡,裡面足有5個足球場大。有一條小路從這裡直通坎大哈機場,沿途部署了坦克和防空武器。“狼穴”里有一個訓練場,設有障礙翻越和叢林作戰的訓練設施,四周則布滿地雷。這是“基地”組織的一個重要的新兵訓練營地,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基地”成員進行訓練和拉登手持AK—47衝鋒鎗射擊的畫面,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0

反塔部隊到來之前,美軍已發現了“狼穴”,並將其近乎炸為平地,所以設在建築下的地下掩體現在都暴露在外,一幢被認為是“狼穴”的指揮中心的三層小樓,只剩下了一座空殼。拉登曾住過的屋子,更是滿地碎磚,其間還散落著破碎的銀制杯盤和各式茶具。
“狼穴”內有個不小的圖書館,“基地”組織在這裡對收集來的圖書資料分類整理,並做有檔案目錄。資料中有對墨西哥石油工業的分析,美國和沙特簽署的各類協定複印文本,從美國堪薩斯城市圖書館弄來的《化學周刊》雜誌,甚至美國國務院發布的公告。
“基地”的生活是相對封閉於外面的世界,自成體系的。當地人說,“狼穴”原來是一片麥田,如今裡面仍保留著一塊麥地,其草地上有屬於兒童的腳踏車和鞦韆,還有一個小賣部,出售婦女用的衛生棉和嬰兒奶粉等物品。“狼穴”內還有製造塑膠炸彈和重機槍子彈帶的小型兵工廠,其堅固的石屋囤滿了武器彈藥。
“基地”成員在這裡的生活看來極為秘密。一個名叫阿卜杜拉的普什圖族戰士曾住在“狼穴”附近,但他以前對這裡一無所知。他說:“在塔利班時代,即便是阿富汗人也不得進入這個營地,裡面的一切都是那樣神秘,我們只能聽到不時響起的射擊聲,看到高牆內瀰漫的塵煙。”

躲在簡陋的山洞裡

如果說“基地”組織平時過的是一種與世隔絕的軍事化生活,那戰時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洞穴游擊戰。雖然美國和反塔聯盟把拉登和“基地”組織成員堵截在托拉博拉山區已經好幾個星期了,但拉登這個逃跑專家還是讓美國抓不住蹤跡。於是人們開始盛傳,拉登和“基地”組織躲藏的洞穴是如何神秘、龐大、設備齊備,甚至有空調和供電系統。但隨著反塔聯盟部隊搜尋的深入,阿富汗神秘洞穴的真面目終於被撩開了一角。反塔聯盟部隊目前大概已經占據並搜查了12個“基地”組織曾經駐守的洞穴,但與人們的想像大相逕庭,這些洞穴幾乎就是在山體內天然形成的坑洞,洞壁粗糙簡陋,看起來很破爛,並沒有裝備照明系統,更別說空調了。這些山洞一般都是10英尺寬、6英尺高,10英尺深,一個接一個,相互毗鄰。它們的入口都非常狹小,但卻有不少通氣口,可用來對外射擊。
“基地”成員在洞穴內的生活,可以從遺留在穴壁上的詩作窺見一斑:“白天是那樣黑暗,夜晚是如此寒冷,我們必須等待死亡;只要我們不向異教徒屈從,便能升入渴望已久的天堂。”由於洞穴內發現許多“基地”組織堆放的彈藥和補給,所以有人認為,這些洞穴只是由一兩個人駐守的儲備倉庫,而拉登躲在更為隱蔽的山洞裡,那裡的條件可能要好一些。

帶著老婆孩子打仗

“基地”成員呆過的山洞裡竟然發現有殘存的兒童玩具,這也讓人們驚訝不已。原來,“基地”成員打仗是整體行動、拉家帶口的,當男人們退守到山洞裡的時候,老婆孩子也帶在身邊,要死也死在一起。據反塔聯盟的指揮官稱,不少在托拉博拉的“基地”組織外籍戰士都拐了阿富汗婦女做老婆,前些日子,可能預見惡戰將臨,他們將這些阿富汗婦女轉移出了托拉博拉山區,但仍有不少他們的“原配”外籍妻子,在洞穴中照看孩子。
一位反塔聯盟指揮官說,他們曾截聽到“酋長”(拉登的代號)的一番話,他命令手下人,“把你們的孩子放在山洞裡,出來為真主而戰。把槍枝分發給你們的妻子,必要時讓她們一起來消滅入侵的異教徒。”

相關事件

基地組織由成立至今已被指策動過多宗恐怖攻擊:

8

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

1998年中美國駐東非國家肯亞大使館遭受汽車炸彈襲擊,200多人死亡。事後美國以巡航飛彈轟炸東非蘇丹部分被指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武器庫。

2000年葉門遇襲。

2000年10月,基地組織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轟炸美國駐中東的船艦,17名美國士兵死亡。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美國政府一直聲稱此事件是由基地組織策動,最初“基地”組織否認這一指控。但隨後的情報資料,包括基地組織的檔案、錄像帶、磁帶記錄顯示,本·拉登參與了這一行動的策劃。

倫敦七七爆炸案2005年7月7日早上交通尖峰時間,倫敦連環發生的至少7起爆炸案。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共52人,傷者逾百。

儘管國際上多視其為恐怖組織,然從相關檔案指出:“基地”組織自認是奉阿拉之名向西歐各國宣戰的神聖組織,其戰術則為在對方領地內實施病毒戰術(游擊戰的變化之一,二戰時波蘭游擊軍在德國即施用此戰術。其目的在干擾甚至癱瘓敵方後線,使其無心力再戰;由於己方一如病毒般癱瘓人體內臟使做為敵方主力的雙拳無力化,故得名)

《基地》系列科幻小說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著,葉李華譯。

中譯本共11冊,包括:“前傳”:《基地前奏》上下、《邁向基地》上下;“正傳”:《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後傳”:《基地邊緣》上下、《基地與地球》上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