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頓北漸”之爭

“頓悟”說認為,佛教真理是個整體,眾生無需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在須臾之間就能完成對它的體悟,從而成為圓滿無缺的佛。

簡介

唐代中葉,禪宗五祖弘忍門下分為慧能、神秀兩支,慧能以“頓悟”立說,主要在南方傳教,時稱“南宗”;神秀以“漸悟”立說,主要在北方傳教,時稱“北宗”。兩者的爭論即指“南頓北漸”之爭。

解釋

所謂“頓悟”與“漸悟”,是指眾生覺悟成佛的途徑。“頓悟”說認為,佛教真理是個整體,眾生無需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在須臾之間就能完成對它的體悟,從而成為圓滿無缺的佛。“漸悟”說認為,對佛教真理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眾生需要經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的修行,逐漸積累,方能在最後完成對它的認識,成為佛。
南宗認為,眾生的心性本來清淨,如天常清,只是為外物所遮蔽,才不得覺悟,悟與不悟,只在一念之間。北宗認為,眾生要根治煩惱,獲得對佛對己的覺悟,非短時期能成功,必須按照傳統做法,循序漸進才能奏效。
以上屬於簡單的概況。下面連結內容更加豐富全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