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清質以昭明”透光鏡

鏡的外形與一般青銅鏡無異,但當光線照射鏡面時,與鏡面相對的牆上映出的影象與鏡背紋飾相應,這就是所謂“透光”效應。 透光鏡發明於西漢,著名的西漢透光鏡還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銘文的。 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因素迭加地發生作用,使鏡面產生與鏡背花紋相應而肉眼不易覺察的曲率,引起“透光”效應。

西漢中晚期青銅鏡。直徑11.5厘米,鏡背有連弧紋,銘文“內清質以昭明”。鏡的外形與一般青銅鏡無異,但當光線照射鏡面時,與鏡面相對的牆上映出的影象與鏡背紋飾相應,這就是所謂“透光”效應。現藏上海博物館。透光鏡發明於西漢,著名的西漢透光鏡還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銘文的。隋唐之際王度的《古鏡記》、宋周密的《雲煙過眼錄》等,都有關手透光鏡的記載。這種鏡的效應實際不是透光而是映象。上海交通大學鑄工教研組的研究認為:銅鏡在鑄造過程中,鏡背的花紋凹凸處凝固收縮,產生鑄造應力;研磨時又產生壓應力,因而形成彈性形變。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因素迭加地發生作用,使鏡面產生與鏡背花紋相應而肉眼不易覺察的曲率,引起“透光”效應。透光鏡的發明,反映了兩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