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UX模型

REDUX模型

REDUX模型英文名稱是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該模型是在完全彈性價格的條件下進行討論的,而融入粘性價格的分析,進一步發展了跨時均衡的分析,它是新開放經濟總量經濟學分析的起點,也是開放經濟總量經濟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REDUX模型REDUX模型

概述

REDUX模型REDUX模型
奧布茨弗爾德和羅格夫(1995) 著名的 Redux模型融入了微觀基礎的分析,它代替了多恩布希模型成為新開放經濟總量經濟學分析起點,並考慮了政策的福利分析。福利分析的結果依賴於價格粘性和偏好,而多恩布希模型由於缺乏福利標準可能會得出錯誤的政策安排。OR匯率模型是一個動態的、完全預期的、壟斷競爭市場的跨期兩國模型。OR模型在進行跨期研究時將價格剛性引入經常帳戶,並能根據福利分析對匯率和生產政策予以恰當的評估。它將新凱恩斯主義理論(該理論強調“壟斷” 的重要影響)擴展到了開放經濟下的總量經濟學

0R(1995)建立的兩國動態的包含微觀基礎的一般均衡模型,考慮到名義價格的剛性、不完全競爭、生產和消費相統一的廠商。每一個廠商生產唯一的不同的產品,所有的廠商有同樣的偏好,表現在跨時效用函式中是跨時效用和消費、實質貨幣餘額正相關,和勞動負相關,勞動和產量正相關。匯率是外國貨幣的國內價格,兩國分別是本國和外國。因為模型假定沒有貿易壁壘.每單個產品的一價定律是存在的,對國際上同樣的消費籃子而言,購買力平價是存在的。如果價格固定,短期內產量將由需求決定。在壟斷存在的條件下,定價必須高於邊際成本

均衡分析

REDUX模型REDUX模型
匯率理論的動態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分支是經常賬戶的跨時均衡的分析,把最優的增長理論套用到開放經濟中。在80年代早期,許多研究者建立了經常賬戶的跨時模型,其中儲蓄和投資表示前瞻性的最優決策。在凱恩斯的分析方法中,淨出口主要有當期的相對收入水平和對外淨利息支付決定,在跨時方法中,忽略了這些因素。該模型不同於早期的開放經濟的增長模型,這些模型能夠分析短期的動態問題,如貿易條件衝擊的短期和長期的動態效果,也能夠用這種方法分析一國的跨時預算約束和政府的跨時預算約束。

開放經濟與封閉經濟的一個基本區別在於,一個開放經濟能夠從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引進或輸出資源。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出現短期波動時,能夠藉助國外貸款避免消費和投資的急劇萎縮。類似地,一個國家如果儲蓄充足,就能夠參與國外的生產性投資項目或對外放款。這種資源的跨時交易就是跨時貿易(IntertemporalTrade)。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大多數的巨觀經濟行為都與其跨時貿易有關,而跨時貿易通常可以用經常賬戶的收支平衡狀況來反映。模型通過考察影響消費和投資行為的關鍵因素以及世界利率的決定,能夠分析經常賬戶等變數跨時均衡的變化。另外還有疊代模型((overlappinggeneration)),該模型允許不同年齡的消費者之間存在異質性。根據該模型,可做出如下推論:人口變化趨勢和稅收的代際影響也是決定國民收入和經常賬戶的重要因素。舉例來說,根據疊代模型分析框架,導致美國低儲蓄率、高經常賬戶赤字的部分原因是其在80年代的巨額預算赤字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養老金開支。另一方面,日本高儲蓄率和高經常賬戶盈餘可部分歸結為其相對年輕的勞動力的儲蓄行為。果真如此的話,隨著大批勞動力在21世紀初的同時退休,日本經常賬戶盈餘將會急劇下降。

在經典的國際金融文獻中,沒有考察巨觀經濟政策的微觀基礎問題,而微觀基礎問題又是保證經濟政策之間內在聯繫所不可或缺的;經典的國際金融文獻,不能用統一的框架對動態的經濟問題進行解釋,對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的分析也是非常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許多經典文獻沒有也不可能對許多當前的重大經濟政策問題進行分析,例如:經常賬戶問題,政府的預算赤字問題,投機性貨幣衝擊問題,以及金融市場全球化對證券和衍生產品的影響等等。

跨時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個理論分析框架,能夠分析重要的外部均衡的相互關聯的政策問題,外部的持續性和均衡的實際匯率,所有這些都是和一國經濟所面臨的跨時均衡相聯繫得到。跨時方法能夠分析開放經濟下政策的福利效果。這種方法從自動的調節機制和動態的穩定分析轉向跨時預算約束和最大化的橫截麵條件。

和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方法一樣,80年代建立起來的經常賬戶的跨時分析通常假定價格是完全彈性的,因此它忽略了短期價格剛性和商品要素市場同時不均衡的存在。貨幣和跨時模型通常也假定經濟的高度一體化,這樣國際商品的套利存在導致價格調整的彈性大。融入粘性價格的分析,開闢了新的開放經濟的總量經濟學

名義價格

REDUX模型REDUX模型
關於名義價格剛性,REDUX模型假定價格是提前一期確定的,在一期後調整到均衡點。如果價格剛性是由於固定的選單成本所確定的,廠商希望在衝擊後立即調整價格(如果衝擊非常大導致邊際成本超過價格),因此REDUX模型的分析只有在一定的衝擊範圍內可能是合理的。

Hau(2000)研究了要素價格剛性和非貿易品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首先模型考慮了要素市場和名義價格剛性。第二,假定本國貨幣匯率是彈性價格的,但不存在國際商品的套利。儘管由於最優的壟斷價格,一價定律還是存在的,但消費價格指數中的非貿易品導致偏離購買力平價。第三,和REDUX模型不同的是Hau也考慮了非貿易品,其主要結論是要素價格剛性對國內生產價格的剛性有類似的含義,在要素價格剛性的市場結構中證實了REDUX模型的分析。但是非貿易品改變了傳導機制,較大的非貿易品份額意味著放大了匯率變化,由於貨幣市場的均衡依賴於短期價格的調整,能夠解釋名義匯率相對於產品價格的高波動性。

價格水平剛性的情況下,確定價格水平粘性是考慮平緩的而不是間斷的總的價格水平的調整。這類例子有Taylor(1980),Calvo(1983)等。Kollmann(1997)建立了一個包括粘性價格和粘性工資動態的開放經濟的模型,探討了在價格和工資事先確定和Calvo型的名義剛性的條件下,貨幣衝擊對匯率和價格水平的影響。他的結論顯示Calvo型的名義剛性和觀察到的名義和實際匯率的相關關係相當吻合。但是和產量與其他巨觀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並不吻合。

Chari,Kehoe,andMcGrattan(1998,2000)建立了粘性價格和實際匯率之間新開放經濟的巨觀經濟模型。他們觀察到實際匯率大幅度、持續偏離購買力平價,可能主要是由於貿易品偏離一價定律。實際和名義匯率的波動幅度比相對價格水平高6倍多,實際和名義匯率具有持續的相關性,一階的年相關係數分別為0.85和0.83。CKM在壟斷價格歧視(導致貿易品偏離一價定律)的基礎上還建立了一個粘性價格的模型,模型假定價格在三個月之前確定和單位的貨幣需求消費彈性,但是這個模型並沒有得出上面的名義和實際匯率的序列相關的特徵。生產者在18個月之前確定價格水平,貨幣需求的消費彈性為0.27,能夠更好地得出實際和名義匯率的持續波動的特徵。實際和名義匯率的序列相關係數分別為0.65,0.66,但匯率比名義價格水平的波動幅度高三倍多。

Jeanne(1998)試圖研究在經濟周期動態的一般均衡的模型中,匯率是否能導致持續的經濟波動。Jeanne指出商品市場較小的名義摩擦能夠被勞動力市場的實際工資剛性所放大,導致產量對貨幣衝擊的持續和大幅波動。他也指出在實際工資剛性的條件下,較小的名義剛性可解釋貨幣衝擊足以導致經濟持續波動。

OR(2000a)在粘性的名義工資、壟斷競爭和用出口商的貨幣定價的條件下,建立了隨機的新的開放經濟的巨觀經濟模型。在不確定條件下解決了工資水平確定的問題,有利於分析不同貨幣制度下的政策福利含義和他們對預期產量和貿易條件的影響。OR指出貿易條件和匯率之間所觀察到的相關性和名義剛性的假設比在用當地貨幣定價的假設下更加一致。

市場定價

Redux模型假定所有貿易品的一價定律是存在的,許多研究者對這個模型提出疑問,偏離一價定律超越了通過區域距離或運輸成本所能解釋的程度。所以一些學者結合了不完全競爭廠商的國際分割和當地貨幣定價(Pricingtomarket或PTM)擴展了Redux模型。Krugman(1987)用PTM來形容某些商品(如汽車和許多電子產品)的價格歧視,國際套利很難或幾乎是不可能的,例如這可能由於不同的國家標準等。另一方面壟斷廠商可能限制和阻止國際商品的套利,如通過拒絕提供在另一個國家購買的商品的保證服務。根據價格不能夠被套利的幅度,生產者可能在不同的國際市場上實行價格歧視。

考慮到PTM,研究指出PTM在匯率決定和國際巨觀經濟的波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PTM限制了匯率變動對價格水平的移遞,減少了匯率變動的支出轉換的作用,導致了匯率在不是PTM的條件下更大幅度的波動。而且名義價格剛性和PTM相結合放大了匯率對巨觀基本因素衝擊的反應。進一步地由於偏離購買力平價,PTM模型也傾向於減少了不同國家消費的共同變動,而增加了產量的共同變動,這符合某些著名的經驗研究(Backus,Kehoe,andKydland,1992)。最後,PTM的引入對貨幣衝擊的國際傳導有重要的福利含義

市場結構

REDUX模型REDUX模型
Redux模型假定只有無風險的實際債券的國際交易,因此金融市場是不完全的。CKM(1998)在PTM模型的框架內,比較了在完全市場的條件下和只有國內貨幣標價的名義債券交易的條件下,貨幣衝擊的效應,其結論顯示redux在這方面也頗有說服力。

Sutherland(1996)在跨時的一般均衡的模型框架內分析了交易摩擦――金融市場是不完全的,購買債券涉及到凸的調整成本。商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是Calvo型的緩慢調整市場。Sutherland指出價格慣性越大,金融一體化的障礙對產量的影響越大。價格慣性較大,產量調整緩慢,更多的廠商通過國際金融的市場煨平消費。Sutherland的模擬指出當衝擊來源於貨幣市場,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增大了許多變數的波動;當衝擊來源於實際需求或供給,減弱了大多數變數的波動。在Sutherland的一般化的模型中(Senay,1998),這些結論也存在,例如,正的國內貨幣的衝擊導致國內利率下降,所以和國外有一個負的利差,而負的利差導致較小的匯率貶值和國內消費相對更大的變化,這意味著國內產量比redux模型上升的小。

OR(1995)認為分析商品市場的不完全性或慣性似乎是不具有說服力的,故假定國際資本市場是完全的。實際上,如果是完全的國際風險分擔,價格或工資剛性怎么可能與之共存?不過,完全的資本市場一體化的假設是有爭論的,儘管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金融一體化的程度逐步增加,但是金融市場的摩擦阻力可能還是存在的。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