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組織

3I組織

3I組織與一般組織不同。這種模式不適用於軍隊、工廠或政府官僚機構的組織哲學,而是適用於知識占據關鍵地位的地方,那些頭腦比四肢更重要的地方。

成功效率的新公式是3I=AV,其中I 代表智慧信息概念,AV 是金錢或任何形式的增值。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

3I組織3I組織
會,要想從知識中獲取價值,僅有聰明才智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價值的信息可用,有價值的概念可作立足之基礎。

當然我們指的是組織的核心,是心臟地帶。組織里還有一些日常工作辦公室要清潔,燈泡要更換,會議室要有人安排。這些事永遠不可能實現自動化。不過,只有組織核心關注3I,才能獲得增值為這些服務支付報酬

支持者

查爾斯· 漢迪是歐洲最知名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 以“ 組織與個人的關係”、“未來的工作形態”等新

3I組織3I組織
觀念聞名於世。早在20 多年前,漢迪就預言21 世紀的全職工作者將不到就業人口的一半。他本人在49 歲時親身實踐這一預言,轉職為獨立工作者。(漢迪的系列作品中文版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解讀大師”欄目現陸續選載查爾斯· 漢迪的部分著作,希望讀者能夠藉以聆聽和理解這位管理大師的理論和思想,敬請大家關注。本文系編者根據漢迪的《工作與生活的未來》部分章節整理而成,闡述了他用以描述組織形態變化趨勢的一個核心概念——3I組織。漢迪認為,21 世紀成功和效率的新公式是:3I=AV,I 代表智慧(Intelligence)、信息(Information)以及概念(Idea),AV 代表附加價值(added value)。在當今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如果組織渴望從知識中創造價值,單純依靠頭腦是不夠的,還需要信息和作為基礎的概念。

內容分析

3I組織與一般組織不同。這種模式不適用於軍隊工廠政府官僚機構的組織哲學,而是適用於知識占據關鍵地位的地方,那些頭腦比四肢更重要的地方。

3I組織的最為獨特之處,就是核心中每個人都必須擔負起經理的職責,但是同時,誰也不能僅僅做個經理。核心的人數越少,越需要靈活性,需要成員承擔更多責任。每個人不單要有某一方面的專長,還要儘快擔負起財務、人事或項目的職責,甚至要三者兼具。換句話說,這是管理任務。將來組織核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是管理者,不僅要有能力,還要會管理。

新型組織的關鍵,在於每個核心人員不僅要具備跟自己特定角色相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知道和理解商業,要有分析技能、人際關係技能和概念技能。對於管理者來說智慧是三維的。新型組織需要每個成員都具備這種三維智慧,但是這不是召之即來的,智慧的種子首先必須種下,這是招聘階段的工作,種子還需要在合適的環境中發芽,需要精心照料成長。3I組織在所有層次上都必須是學習型組織

質量即真理

質量已經成為許多組織的口號,這可不是又一個噱頭。長久以來,許多公司都更關心投機、賺錢,或者短期剩餘

3I組織3I組織
價值。把金錢作為目標,以此衡量一切,也就自然地把人作為可以最小化的成本,對所有花錢的地方都嚴加控制。

日本人受到朱蘭(Juran) 和戴明(Deming)的啟發,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戴明提出,從長期來看,要保持業內的地位和競爭力,並不是最便宜的才最好,而是要尊重顧客,提供給他們想要和需要的東西。而只有每個人都相信質量的意義,都為之努力,這樣才能夠達到卓越的質量。質量來自高素質的人被委以重任,為整個社區的利益而積極工作。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裡,組織只有保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才能夠生存,犧牲質量獲得短期利潤則會導致組織短命。在此意義上,質量就是組織的真理,起最終決定作用;沒有人也沒有組織可以在謊言中活得長久。質量跟真理一樣難以明確定義,不可能立法,它是一種思維態度,這種態度現在終於開始進入我們的組織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戴明直到80 歲高齡才成為西方世界最受歡迎的導師,這距離當初他跟日本人說這些話已經有40 年了!

質量並非唾手可得,它需要合適的設備,合適的人以及合適的環境。今天卓有成效的組織都在迅速學習,來不斷地適應新的機器、新的成員和新的贊同文化。在風格和特點方面這些組織都是一種新型組織,雖不容易管理和領導,可是在未來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中,越來越需要這樣的組織。我稱之為3I 組織,是為了與過去的組織相區別,過去的組織付錢給別人不是要讓他們思考,而只是讓他們做事。3I 組織給別人報酬是為了讓他們思考並且做事,連機器也一樣。這會給組織管理帶來巨大的不同。

新事業

只要覺得必要,新型組織會一直設法留住核心主管。而新型主管卻並不情願被束縛,特別是他們有了某種資質可以做通行證的時候。實際上,隨著管理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會出現更多專業資質,主管也開始把自己的職業看成是專業職業,看成若干份前後相繼的工作,不一定要在一個組織里。公司也不情願為每個人提供終生職業保障,核心人員也不例外。招聘廣告提供工作,而不承諾事業。

現在年輕的求職者和公司都不會把任命看成永久性的。組織確實越來越少去管理你的事業了;相反,它們承諾機會,並幫助年輕人開發自己的能力,並把握這些機會。正如美國人所說,這是“個人主動,公司支持”的事情。

這種變化,部分原因是殘酷的競爭現實強加給組織的。非連續性變化和新專業化傾向結合起來,對大多數人意味著在公司事業的終結。新主管必須為自己打算,要記住在這個新世界裡,現在有工作只表示你現在還好,卻不保證未來也如此。此時教育就成為一種投資,豐富的經驗就是一種資產,對公司的忠誠變成了公司必須從個人那裡贏得的東西,不再是生硬的要求。

職業生涯由此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大一些的公司有多樣化和進步的機會,但是這些公司越來越走向聯邦制,更多的決策權給了各個部分,組織中心只扮演代理和參謀的角色,個人需要自己負責,保證組織提供的機會最終能給自己一條合理的職業道路。

有些人會希望在職業生涯中離開一段時間去學習。面對這個市場,大學商學院會提供更多正規的教育。其他人,特別是女性但也不限於女性,會需要臨時中斷職業生涯去照顧家庭。也有人想抓緊時間早點工作,這樣在老到動不了之前,好有機會嘗試第二種生活。有人把組織當作訓練的地方,到30 多歲時就獨立創業,或做企業家,或做顧問,或成為公司外包部分的專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到50 歲才離開組織,雖然未來還有20 年時間能活動,他們卻肯定要開始淡出組織里的職業生涯了。

主管應該是新社會裡的幸運兒,他們有能力為工作之外的5 萬小時找到事情做,不過他們需要為此準備,要意識到總有一天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對他們來說,正視這種改變,承認這個現實,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西門子公司

在西門子,合理化建議有一個特別的稱呼:“3i”。即:“建議(ideas)、激勵(impulses)、主動性(initiative

3I組織3I組織
s)”。3i對合理化建議的幾個要素進行了很好的概括。早在1890年,西門子便有系統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管理體系,並且1997年明確成文提出3i項目,目的就是面向員工進行合理化建議的流程管理。

在世界各地,西門子的3i儘管採用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各具特色,但是其組織原則和工作流程卻大體一致,從而使西門子員工合理化建議的管理保持了全球範圍內的一致性。

但與德國企業傳統的合理化建議管理機構不同,3i既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機構,也不是近年興起的引進“點子公司”的方式,而是一個介於員工與部門經理之間的平衡機構,其主要作用在於平衡員工與部門經理之間關於建議的分歧。“3i是保證流程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是第三方的督促者。員工和部門主管之間的平衡需要3i協調。”西門子(中國)業務發展部3i辦公室專員宋小玲如是說。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