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是由陳素娟編寫的一本書籍。主要介紹:中國的家長總是最苦情的家長,不怕累,不怕苦,半輩子都在為孩子操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關鍵點。3歲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懂得了這一點,父母們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將3歲關鍵期的幼兒發展進行了詳細而通俗的講述,告訴家長如何在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長對了,那么以後就一勞永逸了。

編輯推薦

《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編輯推薦:教孩子沒那么累!關鍵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3歲的孩子,到底面臨哪些成長關鍵點——

凡事對著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智慧型發展的加速期;

什麼都想自己乾,主動品質的成就期;

從小小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體驗式學習的培養期;

和你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圖書目錄

CHAPTER 01

凡事對著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家裡有個“小魔頭” /002

保持理性的客觀,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是非 /005

讓孩子知道哭鬧不能左右任何事 /009

讓“不要”遠離你 /012

你建議,他(她)選擇 /015

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019

主動示弱,滿足孩子的成長欲 /023

衝動是魔鬼,別和孩子較勁 /027

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為什麼要反抗 /030

自我意識越強的孩子反抗性越強 /033

孩子能堅定地堅持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壞事 /036

誇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040

CHAPTER 02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尊重和關愛孩子假想中的朋友 /044

引導協作遊戲,但要掌握時間 /047

支持和鼓勵孩子自己去發展新朋友 /050

創設情境,給孩子更多的自我表達機會 /053

別拿“旁邊的那個人”嚇唬孩子 /056

巧妙教育孩子成為有禮貌的小標兵 /059

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當眾批評孩子 /063

對孩子表現出的分享品質表示讚賞 /066

鼓勵孩子利用合作而非衝突解決問題 /069

孩子之間的矛盾由他們自己去解決 /072

注意孩子有了最初的性別區分感 /076

你的鼓勵與信任是最好的親子調和劑 /080

CHAPTER 03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智慧型發展的加速期

呵護孩子對任何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 /084

孩子越愛提問,表明他們對生活越是用心 /088

拆壞的東西遠沒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 /092

切勿錯過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095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養觀察力 /099

讓孩子親自觸摸或體驗,增強感受力 /103

引導孩子進行動作練習,提升運動智慧型 /107

複述練習,孩子的記憶力會令你驚奇 /111

利用比較遊戲,學習區分各種不同 /114

排一排,數一數,建立基本數的概念 /118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多元智慧型開發 /121

該休息的時候要休息,睡覺也能長智慧 /125

CHAPTER 04

什麼都想自己乾,主動品質的成就期

重知識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 /130

孩子笨手笨腳的時候要忍住不幫忙 /134

過度保護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137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140

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143

給孩子工作,讓他自己去完成 /146

給孩子機會,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乾 /149

少設定條條框框,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152

面對困難,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156

“逼”著孩子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 /159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勵他去做 /162

適當“教訓”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165

CHAPTER 05

小小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體驗式學習的培養期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從玩樂中開發智慧 /170

不要過嚴斥責孩子出格但未出原則底線的行為 /173

對由於探索發生的傷害或破壞要淡化處理 /176

別將孩子看得太緊,給孩子機會自由探索 /180

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讓孩子進行多項感官的體驗 /184

發現孩子的探索欲望時,給予及時的鼓勵 /187

把學習演變成遊戲,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90

發起互動主題,引導孩子主動對事物進行探究 /193

及時發現學習難點,只給予必要的幫助 /196

百聞不如一見,創造機會增加孩子的見識 /199

及時發現孩子的獨特潛能或興趣,並予以特別關注 /202

CHAPTER 06

和你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定型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屬品 /206

別以你的想法衡量孩子,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210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只是配角 /214

不和其他孩子橫著比,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218

讓孩子在家庭中充當重要的角色,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22

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 /226

要想讓孩子尊重他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230

樂於享受孩子給予你的感動和驚喜,培養孩子的生活熱情 /234

孩子應擔的責任要讓他去承擔,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美德 /237

犯錯和失敗不是無能,保護孩子勇於嘗試的勇氣 /240

絕不強迫孩子盲從,打破對孩子的粗暴和專制 /243

孩子的個性要慢慢發掘、慢慢培養,不要急於一時 /247

CHAPTER 07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對孩子越苛求,你會越失望 /252

少用命令,多用指導 /255

制定規矩必須要結合孩子的能力 /259

建立基本是非觀,培養孩子辨別真偽善惡的能力 /263

事情做錯了,必然有後果 /266

行為有偏差,一定要糾正 /269

衝動是魔鬼,引導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 /273

誘惑無處不在,讓孩子了解誘惑背後的陷阱 /276

巧妙地延遲滿足,有助孩子控制欲望 /280

絕不縱容孩子,不應該得到的一定不要給 /284

遇到難題不退縮,讓孩子體驗堅持不懈的成就感 /287

原則面前家長態度堅決一致,不讓孩子有空可鑽 /290

家長時刻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293

序言

3歲看大,讓你的孩子為自己的將來做主

俗語有言:“3歲看大。”意思是,從一個人3歲左右的狀態就能看到他成年後的狀況。這不是謬論。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幾歲的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後的一些行為。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試驗觀察,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當地的1000名3歲兒童。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孩子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五大類。到2003年,當這些孩子長到26歲時,卡斯比等人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同時作了總結報告。報告上說,從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這個實驗報告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3歲看大”的觀點,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卡斯比教授還指出,在孩子的幼年成長中,父母和幼稚園老師有著不可忽視的重任。他還認為,雖然一個人的性格到成年後會隨著閱歷和各種教育方式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但這要看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若是父母、老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給予正確的引導,那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比較樂觀,反之亦然。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1920年,在印度發現了兩個“狼孩”,大的約七八歲,小的兩歲左右。牧師辛格將這兩個“怪物”帶到了村里,送進了當地的一所孤兒院,並給大的取名卡瑪拉,小的取名阿瑪拉。

為了使這兩個“狼孩”學會和適應人類的基本生活方式,辛格牧師夫婦做了種種努力,終未成功。阿瑪拉在第11個月就死掉了;卡瑪拉用了5年時間學會了兩腳步行,7年才學會了45個單詞。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時也沒有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這個例子說明,如果錯過孩子3歲左右的學習關鍵期,就會影響孩子今後各種能力的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3歲前是孩子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幼兒有著強大的學習和吸收能力。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於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繫的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型,並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型。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碟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因此,我們應該及早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但是,如果我們把開發腦潛能理解成背古詩、認生字、算算術等,那么,我們的做法就有失偏頗了,因為這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是“拔苗助長”。我們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感受、親自動手,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要怕孩子搞“破壞”、故意搗亂、犯錯誤,我們要給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從諸多的科學實驗中,我們發現,0~3歲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通過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有如下幾個方面: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不同的敏感期就會接踵而至。我們要細心觀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有些做父母的很愛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時時處處限制孩子的行動,不讓他幹這個、動那個;或者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腳,代替他們做一些事情。殊不知,我們在一點點地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主性。我們可以替孩子做事,但沒有辦法替孩子生活和成長;我們可以替孩子解決問題,但是沒有辦法替他們去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可以替孩子規劃未來,但不能替他們憧憬未來。一個沒有憧憬和希冀的童年,不能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有一個平庸痛苦的未來。

懂得了這些道理的父母,請讓您的孩子為自己的將來做主吧!

作者

陳素娟,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家教理論專家,兒童心理專欄作家。致力於親職教育、學校教育與心理學三元結合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親職教育理論和方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曾主持中央教科所眾多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