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班

注音:yòu xiǎo xián jiē釋義:指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處於幼稚園與國小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介紹

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班

注音:yòu xiǎo xián jiē 釋義:指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處於幼稚園與國小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幼稚園與國小教育銜接是指幼稚園與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幼稚園與國小的教育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現狀

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近幾年來,幼稚園和國小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了銜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後的適應和今後的健康成長,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質量的提高。在幼小銜接問題中,只重視知識上的片面銜接,不注重幼兒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因此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幼稚園關注國小情況多一些,國小則不關注幼稚園形成了單向銜接的局面,《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稚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問題

幼稚園和國小之間缺乏聯繫

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班

幼稚園和國小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學習生活上

幼稚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國小卻是以學習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孩子,午睡時間較少,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如國小生守則、國小生行為規範等,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對新校園的新鮮感就減少了。如:學期過了一半,丁丁的新鮮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樣興奮。回到家,媽媽問他上學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學沒意思,不能像幼稚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際關係上

幼稚園教師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們一起遊戲,而國小生和教師的接觸主要是上課,同學間的交往也很少。如:國小的上課時間已增加到40分鐘,課間活動10分鐘,因此,與教師的接觸主要是上課,和同學間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師評價的標準和要求上

幼稚園教師較重視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而國小教師較重視孩子知識、能力的培養。如:國小一年級美術課程的展開,首先授課教師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畫按照順序說了一遍,然後又把已準備好的一幅范畫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臨摹。課堂紀律很好,同學們在聚精會神地畫老師的范畫,從他們那股認真勁來看,總擔心自己畫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聽老師發現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學卻按自己的想法,畫了一幅跟老師範畫不一樣的畫,他認為,雖然沒有其他同學按照老師範畫畫的構圖完整、色彩鮮艷,但也別有一番“童趣”,小男孩滿懷希望把自己的作業拿到講台給老師看看,只見老師右手接過孩子的畫,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著老花鏡,俯著身子瞧了瞧,語調不快不慢地說:“畫的比例不對,顏色不好看,不怎么樣,但可以給分,就給你65分吧!”可是在幼稚園教學活動中,幼稚園教師一定會給予恰當的肯定及表揚,並積極鼓勵其他幼兒向小男孩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教育國小化,忽視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1、幼稚園教育活動國小化

許多人都簡單地認為提前學些國小的教材,就可以減輕入學的壓力,就是為入國小做好準備,因而有一些幼稚園將國小生行為規範等搬到幼稚園來,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玩小動作,說話等。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要安靜的休息。要求幼兒尤其是即將升入國小的大班孩子像國小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幼稚園應有的教具演示、圖案色彩、生動的遊戲等。如:學習6的組成,幼稚園應首先運用直觀形象的猴子演示6隻小猴子分兩組爬樹的幾種方法。第二步又運用數字卡讓幼兒進行6的組成操作,待幼兒掌握後第三步運用紅花數字頭飾讓幼兒做找朋友的遊戲,複習6的組成。然而老師卻採取口頭上說出問題來,讓幼兒自己在腦海中去想6可以由什麼組成,缺乏幼稚園應有的教具演示。講完後還要求幼兒做作業,幼稚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

2、幼稚園的國小化,也源自於家長的要求

有些家長認為會讀、寫、算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於是要求幼稚園要教會孩子漢語拼音、20以內的加減法等等,家長當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後面,於是隨波逐流。當然這是不符合幼兒剛剛適應新環境的心理特點的。

3、新環境的改變使剛入學的孩子難以適應

剛入園的幼兒個性強、自理能力較弱、情緒不穩定,而進入國小後,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老師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幼兒以遊戲為主的活動逐漸改變為以學習為主的活動,課後還要複習、預習做作業。另外,學習以口頭語言為主改變為書面語。剛剛由大班升入國小的幼兒心理情緒必定會受到影響,由於從幼兒教育到國小教育的協調工作被忽視,新生入學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學習壓力、交往壓力,甚至難以適應國小學習生活,出現種種逆反心理。

忽視全面的教育銜接,注重於片面的、局部的銜接

1、在銜接的時間上

只注重開始於大班末期,截止於國小一年級第一學期,甚至是更短的時間,忽視了整個學期教育階段中各個環節的銜接。 一些幼稚園在幼兒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帶幼兒去參觀國小,請國小生回園介紹等。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些遠遠不夠。部分家長或教師在銜接過程中急於求成,忽視了幼兒的可接受性,致使幼兒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突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還使幼兒對國小和未來的學習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2、在銜接的內容上

注重於智育的銜接,尤其是對大班幼兒的知識技能等進行強化訓練,忽視了對幼兒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的體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銜接,特別是忽視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 。在智育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學、語文知識的銜接,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同時,由於幼兒教師沒有經過國小教育的專門訓練,對國小教學要求不怎么了解,所教知識和技能有時不夠規範,使幼兒養成不正確的習慣,如書寫漢字的筆順錯誤,致使兒童剛入學就面臨首先糾正錯誤的問題,阻礙了兒童應有的發展。

這種片面的、單一的銜接內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學的適應能力,反而使幼兒很難去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家長教育理念落後,在親職教育中往往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培養

1、孩子知識的培養

有些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在幼稚園學會了寫字、拼音,還是算術,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甚至有的家長竟將國小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教給幼兒掌握。他們認為入學前應該讓幼兒學會讀和寫,學會做數學題,例如:一位幼兒的媽媽每天在空閒的時候都教幼兒背唐詩宋詞、背故事、學寫字,但從來不讓幼兒玩玩具,也不讓幼兒參與勞動實踐。這種只重視知識積累,而忽視孩子興趣開發和能力培養的行為,實屬拔苗助長,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可能導致幼兒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剛入學時感覺很輕鬆,老師教的都會,於是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加大,許多孩子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出現“厭學”等問題。

2、孩子自理能力的薄弱

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門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孩子在幼稚園里,過的是集體生活,整天都和老師在一起,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入廁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動作慢、能力差,必然會影響他的學習。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不應該是幼稚園的範圍,更不是國小的範圍,幼小銜接恰恰處於一個中間範圍,現在的好多幼稚園也教授很多的國小知識,也有所謂的幼小銜接,但是,家長朋友們?真的能銜接上嗎?幼小銜接到底是銜接知識還是能力,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呢?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現在的好多幼小銜接班,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學前班,大部分是以知識為主,而忽略了最為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行為習慣,這樣的幼小銜接我們是要拒絕的!

擇校

選擇教學品質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銜接班十分重要。建議家長對備選培訓機構的辦學理念、辦學業績、辦學特色、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和口碑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再從培訓時間的安排與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慮,並要對擬選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1、辦學資質:考察學校是否具備政府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照,避免誤入沒有辦學資質的非法辦學機構。

2、學校口碑:選擇一所口碑好的學校比什麼都重要!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口碑!”所以報班前一定得對這所學校有個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圍的同事、朋友、親戚打聽一下,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3、師資水平:重點考察師資是否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與學校的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與科學系統培訓體系的機構,教學水平高,質量有保障。

4、教學環境:教學區的設定是否合理,教室面積、通風以及教學環境硬體設施是否完善、教學服務等都需要認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頭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長們篩選學前班時需要重點考量的一道關卡。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注意考察教學場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齊備。

6、交通:是否便利。

7、費用:最後要考慮的就是最現實的費用問題,依據學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學質量的差異都會有不同的差價,但是費用應該不是唯一或第一考慮的因素,因為“價廉”未必就會“物美”,各位家長應該綜合比較,判斷其是否合理。

其他

南京出現天價“幼小銜接班”12節課11000元

12節課11000元,這不是針對高中生的出國班,而是培訓機構面向幼稚園大班孩子推出的專門應對重點國小面試的“包過班”!這種班,有一個俗稱,叫做“幼小銜接班”,也就是銜接幼稚園和國小教學教育的一種培訓班。

2011年的國小入學招生工作很快就要啟動,南京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將孩子送入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班”,惡補國小知識。

評論

相關漫畫相關漫畫

12節課11000元,這是培訓機構面向幼稚園大班孩子推出的專門應對重點國小面試的“包過班”,俗稱“幼小銜接班”,就是銜接幼稚園和國小教育的一種培訓班。南京很多家長紛紛將孩子送入各種“幼小銜接班”。
在筆者看來,幼小銜接班不如叫“幼小錢接班”更恰當——不是在幼稚園和重點國小之間用錢搭了一座橋嗎?人家提供的可絕對是優質服務,“如果孩子的目標是沖重點國小的話,上我們這個VIP班能包通過名國小的面試。”
現實生活中,想讓孩子進名校的人不在少數。而家長們寧可花大錢也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去讀書的原因還用說嗎?和普通學校相比,名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優勢明顯。讓中國小教育不存在窪地很難嗎?在教育投入方面向非名校傾斜的同時,只要將名校的老師和非名校的老師每年都交換,非名校的教學質量有理由不提高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