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

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

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第一次世博會。這屆世博會上的建築設計特點如同該屆世博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所倡導的一樣,表現為崇尚科學、倡導文明及注重人性。世博會的場地選在距首都布魯塞爾城外7公里的風景如畫的海色爾公園,占地面積為200公頃,展區劃分為4個部分:比利時主辦國部分,比屬剛果部分、外國參展國部分和國際組織部分。

基本信息

地點:比利時布魯塞爾
會期: 1958/7/6-1958/9/29
名稱: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主題:世界人口文化
類別:綜合類-1
總面積:200公頃
參加國:42
參觀者:41454412
投資成本:2530500000比利時法郎

申辦背景

憑藉在歐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尼德蘭地區特有的商貿活動傳統,比利時可謂是世博會組織的行家裡手。自19世紀中葉起,比利時便不停地舉辦各種規模的世博會。其中較有影響的是:1897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05年列日(Liege)世博會、1910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13年根特世博會、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39年列日世博會。

然而,核子彈的弧光摧毀了世博會建設的和平。20世紀5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戰平息不久,經過幾年的建設,歐洲國家和蘇聯重建了被戰爭摧毀了的經濟,寒冷的政治氣候也稍微變暖,舉辦新一屆世博會的想法又重新成為話題。在希望和平進步的氛圍中,比利時率先以恢復舉辦世博會打破世界的沉寂和凝重,為世界帶來生機。

國際展覽局――作為管理世博會的國際組織更是倍感欣喜,這是自世界大戰後,由《國際展覽公約》締約國首次共同確定舉辦的綜合類世博會。1951年比利時比利時國王博杜安(Baudoin)向世界宣布舉辦1958年世博會,主題:“科學主導的文明與人道主義”(Science-Oriented Civilization and Humarism),世博會的場地選在距首都布魯塞爾城外7公里的風景如畫的海色爾公園,占地面積為200公頃。

會標

(圖)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

“世博星”——數字·圖形·建築

在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各種歷史紀錄中,經常能看到一個特別的徽標——“世博星”,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將數字、圖形與現實象形結合起來。在布魯塞爾世博會會徽的徵集過程中,“世博星”脫穎而出。“世博星”的主體是一個不規則的五星,五星中央是眾人熟知的布魯塞爾市政大廳。在右上方,五星觸角之間,為地球的造型,右下方“58”代表世博會會期。畫面上,五角星以其向外發散的觸角與微微俯衝的姿勢使主體建築成為整個畫面的焦點而越發突出,象徵著1958年整個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布魯塞爾,聚焦於這屆世界性的盛會。同時,5條發散的射線象徵著五大洲。

設計及創意

“人性化”的規劃設計

(圖)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原子塔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原子塔

布魯塞爾世博會主辦者以獨特的方式規劃設計了一個具有比利時傳統風格的園區,讓參觀者能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場地內有3條街道,6個廣場,150座房子,50個有歌舞助興的餐館,5個劇院,3個池塘和7個花園。園區內還集中複製了全國各省的主要紀念碑標誌物,強調了國家特色,“老比利時”城區,重現19世紀末該國家的面貌。比利時在這屆世博會約有40個展館。

世博會場地共建造了約200座不同建築。為了能方便遊客觀賞宏大的地域空間,主辦者設計了高架纜車和快速機動車,還有在專用車道上來回奔跑的運客小火車。為了方便步行者,特意設計了一條長500米,寬25米,高15米的天橋,人們從天橋上可以看到大多數展館和園區景色。比利時作為東道國的幾個主要展位各具特色:土木工程展位向公眾展示了比利時工業領域的成績;運輸展位可以頒發駕駛執照;電器展位展出了全部家用電器。

世博會中的國際文化活動更是豐富多樣,精彩紛呈。音樂節上有巴黎音樂家和柏林交響樂團的精彩演奏,也有時髦的電子音樂、木偶劇,爵士音樂會和大學生戲劇、時裝表演。世博會給人帶來的和平、歡樂和愉悅,各參展國在世博會上都表現出溫文爾雅的競爭姿態,這在戰後人與人關係中極為寶貴的。為此有評論道:“在世界歷史上1958年世博會成為推崇人道主義的年份。”

“原子球”建築的創意

世博會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標誌性建築――原子球(Atomium Pavilion)。1955年組委會在徵集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物時,一致選中了工程師沃特金(A.Waterkein)設計的原子球建築方案。原子球,它的建築形狀為9個巨大內空的金屬球體組成,每個圓球代表一個原子,各球之間由26米長,直徑3米的空心鋼管連線。圓球與連線圓球的鋼管構成一個正方體。這正是放大1650億倍的a鐵的正方體結構。9個圓球加上鋼架結構總重量為2200噸,最高球頂達102米。球面採用了5800塊三角弧形鋁合金焊接而成。

原子球的設計可謂匠心獨具。當時比利時是歐洲共同體的發起國之一,布魯塞爾被稱為“西歐的首都”。當時的歐共體擁有9個成員國,而比利時國內也劃分為9個省。因此原子球象徵著比利時國家和西歐各國團結、聯合的標誌。不過,建築設計師還另有含義:自1954年開始設計世博會標誌性建築時,便考慮到標誌性建築,除了其本身應具有引人注目的特點之外,更應該具有思想內容,能反映時代的特徵。1955年初,想到了“原子球”的設計方案。世界上所有物質的基礎是分子、原子、中子等無限小又極為重要的東西。但是人們對其缺乏了解,感到它們神秘莫測。所以,原子球是一座能向人們顯示這些無限小的東西的建築。同時經歷了二戰後,每個人對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認識,原子球體現了時代的主體意識:即人類如何和平地利用原子能,如何解決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的問題。

原子球建築不僅展示其與眾不同的建築結構,也把現代建築美學基礎的純幾何形態的原則,運用在現代空間概念的形象設計之中。同時,原子球也是比利時冶金工業能力和工程技術能力的綜合體現。原子球中間有一部當時歐洲最高速的電梯。僅23秒便可把22人送到92米的頂層圓球。頂層圓球專供遊客觀賞風景,四周有六面有機玻璃的大窗,並設有多架望遠鏡,250人可以同時從高處鳥瞰布魯塞爾的優美景色。此外,還有可供140人就餐的飯店和紀念品商亭。參觀“頂層”後,可改乘自動梯到其它圓球。在世博會會期,原子球內展覽國際核能技術,其中有不同的核反應堆模型,和一艘3萬噸核動力船的模型。另外還有太陽能利用、外層空間展覽,內容豐富。

建築創意的匯集

1958年世博會與歷史上的世博會的不同之處,在於各參展國的展示都強調了現代特色的表現和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在展館設計、展示布置和展品選擇上,都突出科學技術與思想理念的演繹,這與過去的世博會有了很大的區別,同時也為以後的世博會提供了典範。由於是戰後第一次世博會,各國對參展非常重視,竭盡全力在這個創意舞台爭奇鬥豔,各國設計建造的展館建築千姿百態,令人目眩。對於遊客來說,五花八門的展示,更是令人興奮。蘇聯、美國法國,這三個國家的展館被公認為是最吸引人。從建築和工程的角度看,其精彩之處都在設計上的標新立異和對主題的詮釋。

展館特色

(圖)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飛利浦企業館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飛利浦企業館

法國館的結構是一座巨大的綱質三角帆建築,三角帆的頂端是法國國旗。整個展館的金屬網路、固定接頭裝置、附屬支撐都固定在建築外部,整個結構重量都集中在惟一的受力點,面積約10000平方米牆壁基本是懸空的。建築物內部留出了寬廣的展區,這對於設計和布展十分有利。其建築中大膽的創意和不尋常的工程技術是傑出領先的。

美國館是由著名的現代派建築師愛德華設計,建築是一個直徑104米,柱高22米,透明圓柱形建築。外部立柱與金黃色的網狀結構交織,視覺上象一個火藥桶或一座棚架,結構本身很吸引人。根據美國設計師介紹:該建築是按照腳踏車輪的原理建造,採用圓形雙層懸索結構,中間是一圓形的箍,以便拉住向四周輻射的懸索。自然光從輪軸(園箍)處投射下來,照亮了位於展館正中的圓形噴水池,水池的周圍保留著原來的自然樹木。水光呼應,效果十分理想。

蘇聯館是一座占地面積達22000平方米的巨大的平行管子建築,長度為175米,寬度72米,高度22米。牆面和天花板都採用的玻璃。中心展館是一座三層建築,寬度有48米。根據規劃世博會結束之後展館將拆除運回蘇聯,因此它是一座可以拆卸、預製的建築。建築特點是沒有基礎,建築懸掛在16座高塔上。支撐物以金屬管子組合排列,並與金屬桁架和鋼索結合,設計非常新穎獨特。在現場僅一年多便施工完畢。蘇聯館的展品在“和平和勞動”的主題下分為18個部分。藝術展廳展出了蘇聯當代的藝術作品;工業展廳中有數量眾多的自動化機器,一台25立方米容量,臂長100米的可走動挖掘機模型,數字程控的機器。運輸展廳有伏爾加汽車、TU-114和AN-10飛機;科學研究展廳里,展示了一艘宇宙飛行器模型,並描繪了國家火箭工程的發展過程。蘇聯展館內展出了令本屆世博會最轟動的展品:1957年10月上天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航天的成功不僅標誌蘇聯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該館還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廠的模型和一艘核破冰船的模型。根據專家的意見,電子方面有代表性的是無線電收音機、電子束管、閘流管。建設分館通過模型描述了國家進行的住宅和城市建設的情況、全色相片、透視縮影等。會期參觀蘇聯館達到3000萬人次,足以表明人們對蘇聯展館的興趣和熱情,並能證明國家所取得的成功。

(圖)1958年世博會園區展館布局1958年世博會園區展館布局

英國館由兩座相聯的建築組成。體量和材質都給人以強大的衝擊感,也令人想起1851年倫敦世博會著名的水晶宮。展品既有皇家鑽石、古老的倫敦市長印章、城市的鑰匙和節杖等文物,也有現代科技的成果:最新的渦輪――噴氣客機、一顆人工心臟等。

瑞士館以“大小諸事都要精細嚴密”的思路,展品從精確到微米級精度的巨型渦輪葉片到傳統工藝手錶,無不表現了其國民對待一切的獨特主題。

梵蒂岡館成為國際館中最高的建築,三尖頂建築的正上方有一個金光燦燦的十字架,柔美的鐘聲陪伴著遊客進入展館,在梵蒂岡教堂展區內,甚至有牧師可以為遊客舉行婚禮。

飛利浦公司展館由著名建築師李·克普塞爾(Le Cobusier)設計,引起了公眾的特別注意和轟動。展館的外形如一頂帳篷覆蓋在地面上,形如一頂奇形怪狀的帳篷挑起三個尖尖的頂端。建築物由12個雙曲拋物面構成,每個雙曲拋物面都相互交疊,並由框架的拱肋支撐。銀色的展館的外面由池塘環繞,環形池塘上架小橋供參觀者進出。展館裡面一部電影向兩個方向播放,300個揚聲器產生的立體音樂和水面的影象輝映給人視覺、聽覺強大的衝擊。色彩、音樂、形象語言形成一體,菲利普公司以電器產品演繹了藝術新的形式,也為未來展覽如何運用科學技術對環境體驗、心理體驗進行了實驗,更為日後的多螢幕電影、幻燈片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提供了早期雛形。

影響

布魯塞爾世博會1958年4月17日世博會正式開幕,1958年10月19日閉幕,共有5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其中有聯合國歐洲共同體和歐洲煤炭和鋼鐵聯合會等著名的國際組織。參觀人次達到4145萬。共投資25億比利時法郎。主辦者實現了其初衷:世博會在人道主義領域裡邁出了一大步。

世博會結束後,世博園區整個展覽場地由布魯塞爾市政府買下,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場地也進行了調整,世博會的標誌建築原子球被完整地保留。原子球不僅是1958年世博會的標誌,如今也成了比利時國家形象的標誌。比利時通過世博會大大提升了國家和城市的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首都”和布魯塞爾也應眾多的國際組織在此辦公而成為一個著名的國際城市。

在原子球內電影院中,至今仍在放映一部原子球建造與世博會歷史的記錄片,泛黃的影片記載著原子球建設的每一步腳印。雖然從今天的眼光看,原子球工程製造工藝已經落後。但是看到工人們在風裡雨里通過一片片,一根根金屬拼接起的原子球,人們仍會激動不已,原子球記載了20世紀中最重要的一段歷史。原子球仍屹立在海色爾公園,50年的風雨黯淡了它金屬的光澤,但原子球建築仍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它的思想內涵,它對世人的醒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亡,它至今仍然是國際社會的發展前進的主題。

盤點形形色色的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簡稱World Expo)又稱國際博覽會及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世界博覽會一覽

世界博覽會,簡稱World Expo,全稱國際博覽會及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歷屆世博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