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館

中國國家館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體。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館位置中國館位置

中國國家館,簡稱:中國館。中國國家館高63米,層疊出挑,形成城市雕塑,體現中國館的標誌性;地區館高14米,

水平展開,延伸城市肌理,形成建築物穩定的基座,構造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中國國家館可以泛指任何跨國商貿活動中的中方展廳,包括每一屆世博會,只要有中方參加,就會有中國國家館。

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體。

文化蘊含

器文化

中國館中國館

在中國文化這個富礦中找了青銅器陶瓷器等,並從中國傳統建築的九宮格線中汲取靈感,最後對斗拱這一傳統建築

構件進行提煉,以“中國之器”展開設計,後來又冠名為“東方之冠”。
建築本身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道法自然”等。國家館與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鹹亨”的願望,展現了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與本屆世博會的口號是一致的。

天下糧倉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築。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
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徵性、並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我想中國人都願意賦予它這樣的意義。同時,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國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築極其智慧地採用了斗拱。

生態環境

其中,以灘公園將以“雙灘諧生”為結構媒介,通過濕地、土壤和動植物群落等的保護與恢復,重現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

設計

設計理念

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主體構思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信息。在地區館最外側的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設計控制範圍

位於浦東B片區世博軸東側,北起北環路,南至南環路,西起上南路,東至雲台路,面積為6.52公頃。地塊內西北側有軌道交通8號線穿越,並設周家渡站
容量控制
規劃地上建築為永久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3000平方米。
展館分為中國國家館、中國地區館、港澳台館三個部分。其中中國國家館建築面積為20000平方米;中國地區館建築面積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館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別為獨立館,每展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中國國家館是建築的主體,建築布局上應處於主要地位。
建築控制
建築密度控制
設計控制範圍內的建築密度不大於40%。
綠地率控制
設計控制範圍內的綠地率不小於25%。
建築後退控制
展館建築後退北環路、南環路以及雲台路的道路紅線距離均為8米,軌道交通8號線東側控制線作為建築後退上南路的控制線:相鄰建築問距需滿足消防要求:沿集中綠地和活動廣場的展館主要出入口建議採用局部底層架空形式。
建築高度不大於50米。(可根據具體方案做微調)
地面標高控制
街坊地面標高高於周邊道路設計標高0.2~0.3米。
地下空間控制
中國館國家館地塊地下開發不超過3層:地下空間西側與軌道交通8號線的預留出入口和連通口(設計標高-3.4米)相連;南側及東側預留出入口,保留和會後周邊地下空間開發連通的可能性;地下空間的設計標高與周邊地下空間的設計標高銜接。

建設

開工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2007年12月18日上午,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核心建築之一——中國館正式動工建設。中國館開工建設是世博會籌

辦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世博會園區建設的核心工程已經全面啟動。
把中國館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要把中國館辦成展示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目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對參加上海世博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已有不少國家拿出了各自國家館的建築設計方案,都各具特色,精彩紛呈,這對籌建好中國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館建設一定要充分貫徹依法辦博、科學辦博、節約辦博、安全辦博、廉潔辦博、和諧辦博的精神,做到安全、質量、功能、工期、成本協調統一,努力把中國館工程建成世界一流的優良工程。

建築構造

中國館位於世博園區南北、東西軸線交匯處的核心地段,東接雲台路,南鄰南環路,北靠北環路,西依上南路,軌道8號線在基中國國家館地西南角地下穿過。中國館由國家館、地區館和港澳台館三個部分組成。國家館高63米,架空層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邊長為138米乘138米,下部四個立柱外邊距離70.2 米,建築面積約為2.7萬平方米。地區館高13米,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港澳台館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地區館和港澳台館將為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提供展覽場所,展示中國多民族的風采及城市變遷。 中國館將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形象,讓世界更直觀地了解中國。兩個展館可以同時寬鬆地容納7000名觀眾

內部空間

國家館由4個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立柱和鋼結構組成,展示區域主要分為3層,分別位於中國館49米層、41米層和33米層,展覽面積約15000平方米。在參觀過程中,觀眾最先到達的是頂層——49米層,“發展”和時空轉換是這一層的關鍵字和特色。這裡將設有一個超常規的多媒體劇院,由導演陸川執導的“大片”將讓觀眾感受到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宏偉氣魄。預計觀看時間在7分鐘左右,加上觀眾進出場的時間,總共在10分鐘左右。在前一批觀眾離場後,第二批觀眾就可以繼續進場觀看。因此,中國國家館現在計畫按每10分鐘700人分批參觀,每小時接待4200名觀眾。世博會時,觀眾在南廣場排隊後,將經自動扶梯登上大平台等候,隨後分批乘坐核心筒內的垂直電梯到達49米展廳,在逐級參觀完三個展廳後,觀眾再由中國館中心的兩部自動扶梯回到大平台,然後登上周圍中國地區館的屋頂,欣賞具有圓明園特色的中國式園林“九州清晏”,最後經由高架步道離開。

通信

為了滿足世博會期間的通訊需求,上海市正加快完善移動通訊網路。中國移動為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為實現“移動世博”的目標,預計年內將新建3G基站近3000個,形成覆蓋全市大部分地區的3G信號網路。並擴大TD-SCDMA網路的覆蓋,計畫世博園區內將實現TD網路100%無縫覆蓋。而TD-LTE(4G)試驗網將在上海世博園區啟用[35]。

主題理念

素有“東方之冠”之稱的中國館綻放出美麗的光芒素有“東方之冠”之稱的中國館綻放出美麗的光芒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

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體。世博會期間,國家館將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下,展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現出一幅偉大的中國城市文明圖。地區館將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提供展覽場所,展示中國多民族的不同風采,以及全國各地的城市建設成就。世博會後,國家館將成為中華歷史文化藝術的展示基地,地區館將轉型為標準展覽場館,和世博會主題館一起,作為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的場所,並與周邊的世博建築共同打造以會議、展覽、活動等功能為主的現代化服務業聚集區。

技術特點

節能環保

中國館的設計引入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環保節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在四季分明的上海,無論展會期間各種氣候如約而至,讓觀眾都能感到有一股股與人體相宜的氣流在撫摸自己的肌膚。外牆材料為無放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比如所有的門窗都採用LOM-E玻璃,不僅反射熱量,降低能耗,還可能會噴塗一種塗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並儲存起來,為建築外牆照明提供能量。地區館平台上厚達1.5米的覆土層,可為展館節省10%以上的能耗。國家館頂上的觀景台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並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淨化用於沖洗衛生間和車輛。主體建築的挑出層,構成了自遮陽體型,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能了。所有管線甚至捷運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築體內。

供電工程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35千伏變電站正式投入運營,中國館的正式通電,是世博園區電力建設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著世博各項供電工程已全面進入衝刺階段。
中國館35千伏變電站總容量為1.6萬千伏安,投入運營後將直接為中國國家館、中國地區館以及港澳台館提供安全、穩定的電力。該變電站自今年3月18日開工以來,從電氣安裝、設備調試到正式送電只用了97天,比正常工期縮短了40多天。其他5座為“一軸四館一村”供電的35千伏變電站都將於6月底7月初具備送電條件。
世博會園區電力核心工程和世博配套工程建設目前正按計畫節點加緊建設。直接為5.28平方公里世博會園區供電的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10千伏開關站8座,以及北京西路-華夏西路等3條電力隧道工程等一批供電配套設施,總投資近60億元,也將陸續在年底前竣工。

公開徵集

中國館中國館

4月25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最重要場館項目之一——中國館項目建築方案公開向全球華人徵集,建設部副部長黃衛出席儀式並宣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築設計方案徵集活動正式啟動,他表示中國館是中華民族風貌的集中展示,將備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由華人建築設計專家中參與徵集中國館的建築設計方案,集聚華人建築設計專家的智慧,打“中華牌”,這個做法即有創意,更有意義。

根據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進程,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中國館位於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規劃區核心區,處於世博會園區浦東區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規劃中的中國館包括中國國家館、中國地區館、港澳台館三部分組成。其中中國國家館建築面積為20000平方米;中國地區館建築面積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館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別為獨立館,每展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中國國家館是建築的主體,建築布局上應處於主要地位。

根據設計要求在世博會舉辦期間,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通過各種視聽效果,展示古今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內容。世博會後,中國國家館將作為世博會永久性的專題博物館保留,中國地區館則將和世博會主題館一起綜合考慮、統籌利用,作為舉辦各類商業性展覽和活動的場所。

大事記

(圖)中國國家館中國國家館

07年12月18日 開工建設
07年4月25日 項目建築方案公開徵集
08年1月30日 展示設計方案答疑會
09年5月 中國館亮起“中國紅”
09年6月23日 中國館正式通電

交通

軌道交通

中國國家館-交通中國國家館-交通

與中國館建築設計互相呼應的軌道交通八號線耀華路站站廳為了方便市民以及中外遊客出入世博園區,上海市軌道交通公司共規劃了三條直接與世博會園區相連的軌道交通線路,分別為軌道交通7、8、13號線。其中直接服務於世博會的軌道交通八號線,一與二期皆已開通,包括位於世博園區浦東大門的耀華路站。此外,全線35公里、直接緊鄰世博園區的軌道交通七號線也已開通;軌道交通十三號線世博專用段主要由四座捷運車站—盧浦大橋站世博大道站馬當路站長清路站(備車功能)和四段捷運隧道區間等組成,全長約5公里,將於2009年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世博會前投入使用。
除了直接進出的軌道交通線路以外,軌交10號線、2號線東延伸、2號線西西延伸、7號線北延伸、13號線世博段等五線(段)將在2009年年內貫通並上線調試,2010年世博會前(經過推測大約為2010年4月)投入通車試運營。

市政道路

打浦路隧道正在進行擴容工程。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市對數千條道路進行翻修。2008年一年內翻建1400餘條道路,約占全市道路總數的26%,涉及中心城區36.8%的道路。
除此以外,為了疏解世博會後灘地區及耀華地區的交通狀況。市政部門在盧浦大橋浦東段新建下匝道。
為了方便市民及遊客參觀,上海市政府在黃浦江底開挖數個隧道,其中包括,對打浦路隧道的擴容,西藏南路越江隧道的修建等等,並且該隧道將會建設成為可供無軌電車通行的隧道。

鐵路

作為長三角地區的主要鐵路的重要城際交通,滬寧城際鐵路滬杭高鐵的建設也會在世博會前完成。[

用途

中國館是展示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館。規劃建議設定中國知名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開放城市的城市主題展廳,建議設定展示參展地區歷史、現狀、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徵以及與辦博主題相關的主要地區展廳。
中國館將呈現中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它不僅是國家精神和中國理念的集中體現之地,也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

開館日

上海世博園,五星紅旗在中國館(網上中國館)上空飄揚上海世博園,五星紅旗在中國館(網上中國館)上空飄揚

2010年國慶節,也是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官方儀式將於當天上午10時30分在世博中心(網上世博中心)中央大廳(綠廳)啟動,中外貴賓共約700人參加。儀式將由中國貿促會會長、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萬季飛主持,中國國家領導人和國展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致辭。中央電視台將向全球直播儀式實況。

2010上海世博會展館一覽

一軸四館
世博軸 | 中國國家館 | 世博主題館 | 世博中心 | 世博文化中心
國家館亞洲阿聯館 | 阿曼館 | 巴基斯坦館 | 哈薩克斯坦館 | 朝鮮館 | 卡達館 | 黎巴嫩館 | 尼泊爾館 | 日本館 | 韓國館 | 沙烏地阿拉伯館 | 斯里蘭卡館 | 土庫曼斯坦館 | 伊朗館 | 以色列館 | 印度館 | 越南館 | 菲律賓館 | 高棉館 | 馬來西亞館 | 泰國館 | 汶萊館 | 新加坡館 | 印度尼西亞館 | 馬爾地夫館 | 東帝汶館 | 吉爾吉斯館 | 孟加拉館 | 蒙古館 | 緬甸館 | 葉門館 | 巴勒斯坦館 | 約旦館 | 阿富汗館 | 敘利亞館 | 寮國館 | 烏茲別克斯坦館 | 土耳其館 | 亞美尼亞館 | 亞塞拜然館 | 賽普勒斯館 | 喬治亞館
歐洲愛爾蘭館 | 愛沙尼亞館 | 奧地利館 | 白俄羅斯館 | 比利時館 | 冰島館 | 波赫館 | 波蘭館 | 丹麥館 | 德國館 | 俄羅斯館 | 法國館 | 芬蘭館 | 荷蘭館 | 捷克館 | 拉脫維亞館 | 盧森堡館 | 羅馬尼亞館 | 摩納哥館 | 挪威館 | 葡萄牙館 | 瑞典館 | 瑞士館 | 塞爾維亞館 | 斯洛伐克館 | 烏克蘭館 | 西班牙館 | 希臘館 | 匈牙利館 | 義大利館 | 英國館 | 保加利亞館 | 黑山館 | 摩爾多瓦館 | 馬爾他館 | 聖馬利諾館 | 列支敦斯登館
美洲
巴西館 | 哥倫比亞館 | 古巴館 | 加拿大館 | 美國館 | 秘魯館 | 墨西哥館 | 委內瑞拉館 | 智利館 | 安提瓜和巴布達館 | 蘇利南館 | 貝里斯館 | 厄瓜多館 | 烏拉圭館 | 巴拿馬館 | 尼加拉瓜館 | 瓜地馬拉館 | 多米尼加館 | 玻利維亞館 | 哥斯大黎加館 | 薩爾瓦多館 | 宏都拉斯館 | 巴拉圭館 | 格瑞那達館 | 巴貝多館 | 巴哈馬館 | 聖文森特館 | 聖露西亞館 | 海地館 | 聖基茨和尼維斯館 | 蓋亞那館 | 多米尼克館
非洲
摩洛哥館 | 喀麥隆館 | 塞內加爾館 | 塞席爾館 | 阿爾及利亞館 | 埃及館 | 突尼西亞館 | 利比亞館 | 南非館 | 奈及利亞館 | 尚比亞館 | 獅子山館 | 幾內亞館 | 幾內亞比索館 | 馬達加斯加館 | 馬里館 | 馬拉威館 | 厄利垂亞館 | 中非館 | 貝寧館 | 甘比亞館 | 模里西斯館 | 茅利塔尼亞館 | 烏干達館 | 蒲隆地館 | 盧安達館 | 查德館 | 尼日館 | 加納館 | 加彭館 | 吉布地館 | 剛果(布)館 | 剛果(金)館 | 多哥館 | 赤道幾內亞館 | 蘇丹館 | 賴比瑞亞館 | 維德角館 | 納米比亞館 | 坦尚尼亞館 | 肯亞館 | 象牙海岸館 | 葛摩館 | 辛巴威館 | 衣索比亞館 | 賴索托館 | 莫三比克館 | 索馬里館 | 波札那館
大洋洲澳大利亞館 | 太平洋聯合館 | 紐西蘭館
主題館
城市人館 | 城市生命館 | 城市地球館 | 城市足跡館 | 城市未來館
地方館澳門館 | 台灣館 | 香港館 | 黑龍江館 | 北京館 | 天津館 | 河北館 | 吉林館 | 山西館 | 內蒙古館 | 遼寧館 | 浙江館 | 江蘇館 | 安徽館 | 上海館 | 湖南館 | 湖北館 | 河南館 | 山東館 | 江西館 | 福建館 | 新疆館 | 廣東館 | 廣西館 | 海南館 | 重慶館 | 四川館 | 貴州館 | 雲南館 | 寧夏館 | 青海館 | 甘肅館 | 陝西館 | 西藏館
企業館中國鐵路館 | 國家電網館 | 韓國企業館 | 可口可樂館 | 上海企業館 | 思科館 | 中國人保館 | 震旦館 | 中國石油館 | 公眾參與館 | 通用汽車館 | 萬科館 | 信息通信館 | 遠大館 | 中國船舶館 | 中國航空館 | 太空家園館
組織館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館 | 國際信息發展網館 | 世界氣象館 | 聯合國聯合館 |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聯合館 | 上海合作組織館 |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館 | 世界水理事會館 | 世界自然基金會館 |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 | 全球環境基金館 | 阿拉伯國家聯盟館 | 國際竹藤組織館 | 國際博物館協會館 | 法語國家商務論壇館 | 博鰲亞洲論壇館 | 加勒比共同體組織館 | 非洲聯盟館
城市最佳實踐區寧波案例館 | 西安案例館 | 麥加案例館 | 溫哥華案例館 | 上海案例館 | 馬德里案例館 | 倫敦案例館 | 漢堡案例館 | 阿爾薩斯案例館 | 羅阿案例館 | 澳門案例館 | 成都案例館 | 歐登塞案例館 | 羅阿燈光案例

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館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