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派

龍門派

龍門派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主流支派。它承襲全真教法,處於道教的明清時代。由掌管天下道教的丘處機所傳。邱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縣濱都里人。邱祖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童年時即嚮往修煉成“仙”。棲身村北之公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時年十九歲,他悟世空華,棄家學道,潛居崑嵛山,次年,得知王重陽在山東寧海創全真庵,便前往拜師求道,待重陽祖師仙化,又守墓三年後,先到陝西磻溪苦修六年,後至龍門修道七載,道功日增。

基本信息

簡介

龍門派龍門派

龍門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處機為祖師。尊邱處機弟子趙道堅為創派宗師。

趙道堅 (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雲),父任平涼府同知時,徙居平涼(今屬甘肅)。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其事,《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列有其傳。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師馬鈺於華亭(今屬甘肅)。二十年,馬鈺還終 南,命其往龍門山師事邱處機,易名道堅。元太祖十四年(1219),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選趙道堅從行,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途經一年余,於1221年五月渡陸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賽蘭城。道堅謂尹志平曰:“我隨師在宣德時,覺有長往之 兆,頗倦行。後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動心,不以苦 樂介懷,所適無不可。今歸期將至,公等善事父師。”數日示疾而逝。邱處機命門弟子葬九古於東郭原上。觀上述趙 道堅行誼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他似無創立龍門派的行為和打算;而龍門派以之為宗主 者,恐系出於依託。後世龍門派道士為了證實趙道堅為該派創建人,卻另有一番描寫。《金蓋心燈》卷一《趙虛靜宗師傳》曰:“師姓趙,名道堅,號虛靜,南陽新野人。”

歷史

龍門派龍門派

龍門派聞七真演教,獨攜瓢笠,謁長春邱祖,誠敬精嚴執弟子禮。邱祖與語而奇之,曰:‘此元門柱石,天 仙領袖也。他日續心燈,而流傳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闡教,祖乃傳以 清虛自然之秘,棲隱龍門者多載。復出侍祖於白雲觀,統大眾。師於至元庚辰(1280) 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極戒,如法行持,無漏妙德。祖乃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贈偈四句,以為龍門派,計二十字。

祖庭

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

白雲觀是道教全真第一叢林,也是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

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白雲觀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被破壞的寺廟之一。

宗師

李圓忠李圓忠

第一代宗師趙道堅,修持凡三十年,功圓行滿,將示化,始以戒法口訣,於皇慶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鄭重其禮,親授河南道士張碧芝名德純。”此傳本之王常月《缽鑒》,其文稍簡。將此傳與《長春真人西遊記》、《祖庭仙真內傳》比較,除改變籍貫外,主要是略而不提 趙道堅的真實經歷,而將其時代延後,著重敘寫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如何受邱處機傳三戒,付衣缽等事。意在標榜龍門派的建立是出於邱處機的旨意,他所選定的趙道堅是邱處機衣缽的繼承人,即龍門派的創建人。

據《缽鑒》《金蓋心燈》等所記,趙道堅下傳第二代宗師為張德純,號碧芝,河南 洛陽人。元皇慶元年(1312)受教,隱華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以教付陳通微, 不知所終。

王常月王常月

第三代宗師陳通微,號沖夷子,山東東昌(今聊城)人,原為正一派道士,受教後, 週遊各地多年,隱入青城山,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以戒法傳周玄朴。第四代宗師周玄朴,號大拙,陝西西安人,受教後,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後他適,不知所終。

李圓忠此後,龍門派第五代分張靜定和沈靜圓兩支傳播。張靜定,號無我子,浙江餘杭人, 受教後,還隱天台,於嘉靖元年(1522)以教傳趙真嵩。第六代宗師趙真嵩,號復陽子, 山東琅琊人,於天台受教後,隱王屋山,後傳法與第七代宗師王常月,於崇禎元年(1628)逝世。

另一第五代宗師沈靜圓,號頓空氏,江蘇句容人,正統十四年(1449)受教,隱浙 江金蓋山,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衛真定,後無人見之者。第六代宗師衛真定,號平 陽子,浙江嘉興人,受教後,雲遊各地,至於蜀,傳法與第七代宗師沈常敬,傳說卒於 清順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歲。

發展

概況

自清初王常月先後在北京白雲觀,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以後,龍門派確有很大的發展。發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 因此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別,幾乎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佛教 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相類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天下”之說。

詳細

龍門派以第一代趙道堅為上托的開教祖師,第二代張德純活到元末,其事跡難以全部憑信,第三代以後進入明代。據此,明代實為龍門派的肇建時期。在那個時期中,徒眾甚 少,還未形成獨立道派。如第四代宗師周玄朴於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傳記曰: “是時玄門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隱青城,不履塵世五十餘年,面壁內觀, 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心,弟子數人,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致湮沒。”第五代宗師沈靜圓於明天順三年(1459)至金蓋山,掛單于書隱樓,亦發出:“慨仙蹤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的浩嘆,而“有終焉志”其後,終明之世,不見起色。

龍門派龍門派

明至清初,形勢有所變化。清統治者為了籠絡漢人,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行較為寬鬆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當時民族矛盾尖銳,使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於剃髮易服

的明遺民,不願事清,而願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興擴大了道士來源。在上述情況下,龍門派第七代宗師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掛單于靈佑宮,不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裡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一度獲得復興, 一改明代衰落的舊觀。

紀念物紀念物

王常月,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今屬山西)人。兩遇趙真嵩傳道,居華山多年。 清順治二十年(1655)離華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講白雲觀,賜 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道風大振”。康熙年間,王常月又率弟子詹 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後至南京隱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湖北武當山等地 傳戒收徒。二十餘年間,度弟子甚眾,使久衰的全真道頓呈中興之象。王常月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

王常月死後,其弟子更在各地開山授徒,形成許多龍門小支派。如黃虛堂(派名守正)啟蘇州滸墅關太微律院支派,門下有孫碧陽。陶靖庵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門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遞相嗣傳。金築老人盛宗師啟餘杭金築坪天柱觀支派,門下有潘牧心——王洞陽——潘天厓遞相嗣傳。黃赤陽(派名守圓),住持杭州大德觀,下傳周明陽,啟杭州金鼓洞支派。呂雲隱(派名守璞),啟蘇州冠山支派,門下有呂全陽、鮑三陽、樊初陽、翁朝陽、金玉衡,徐艮陽、邱寅陽、錢函陽、孫則陽、歸南陽、 邵悟真、徐鶴嶺、潘無盡等,十分興盛。其中邱寅陽又啟嘉善長春宮支派,錢函陽又啟無錫長春宮支派。另外王常月還有不少弟子,或雲遊四方傳道,或隱居一地修煉。譚守誠(?~1689)則得王常月衣缽,住持京師白雲觀。後來呂雲隱門下鮑三陽繼任該觀住 持。

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門庭亦盛。沈常敬門下有孫玉陽、黃赤陽,黃赤陽又從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傳承於一。孫玉陽住持茅山乾元觀、下傳閻曉峰、周明陽(派名太朗)、范青雲(派名太青)。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棲霞嶺金鼓洞支 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餘人。其中高東籬(1621~1768)晚年繼范青雲主持天台 桐柏觀,門下有方鎔陽、沈輕雲、閔懶雲(派名一得),門庭最盛。

紀念物以上是龍門派傳衍繁盛之區,集中於江、浙一帶,是為龍門派傳播的中心。除此之 外,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皆有龍門派的傳播。如東北遼陽道士郭守貞(?~1673),隱於本溪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修煉三十餘年,為關東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將軍烏庫倫迎請至盛京,尊為師長,建三教堂以居之,後擴建,改名太清宮,即今瀋陽太清宮。據《太清宮叢林歷史法略》載,從道光三年至光緒五年,該宮就傳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遞增,前後凡數百人。

後有陳清覺(1606~1705),道號寒松,又號煙霞,湖北武昌人。辭官去武當山太 子坡,禮龍門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為師。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後去 成都青羊宮。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憲趙良壁見而異之,捐銀命建二仙庵, 請其住持。後又得康熙帝召見,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號碧洞真人。從此開龍門派 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為龍門派著名叢林。從清初傳至如今已歷二十四代,成為近代四 川道教的主要派別。

大腳仙大腳仙

據《長春道教源流》卷七載,有龍門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貫,於康熙間入廣東羅浮山。 任沖虛觀住持。其徒柯陽桂(1693~1745),度弟子百餘人。清末,有儒士陳銘珪(1824~?)嗣其傳,派名教友,住持羅浮山酥醪觀。撰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收集全 真道史料頗富,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資料。其卷七云:“今粵東羅浮及會城諸道觀, 詢其派,又皆全真也。”

大腳仙在西北地區,有龍門派第十一代劉一明(1734~1821),號悟元子,山西曲沃(今 聞喜縣東北)人。出家後,雲遊晉、陝、川、甘一帶,遇龕谷老人傳丹術以後,隱甘肅榆中縣棲雲山修煉,並著書立說,所寫丹書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廣,成為清代內丹學一大家。

在雲南,還有被稱為“龍門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據《金蓋心燈》所述,該派祖 師雞足道者,自雲月支國人,名野怛婆闍,自印度來華,居雞足山修煉。順治十六年 (1659),赴京師謁王常月,受其戒法,贈名黃守中,為龍門第八代。該派以雞足山為 活動中心,下傳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腳仙(王太原)。再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長春觀,在清末,“著屋千間,道友萬數”,與西安八仙庵、成 都二仙庵等並稱天下龍門大叢林。山東福山縣道士張宗璿,為龍門派第二十三代,於光 緒十年(1884)赴白雲觀傳法,開霍山派。又有龍門派第八代徐守誠(1632~1692),於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傳淨明道,成為當時淨明道的重要傳人。

特點

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餘緒,以精於內丹學著稱於世。

其門下擁有許多著名內丹理論家,如伍守陽、謝凝素、柳華陽、劉一明、閔一得, 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承襲,也有發展,總的特點是功法更細緻,更淺明。

傳播

玉昆子著玉昆子著

景秀道長龍門派傳播的中心在江南(與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響,表現出與正一道融合的傾向。如鐵竹道人施亮,本從王常月受戒,為龍門第八代,後改宗正一,啟蘇州穹窿山支派。八代孫守一門下閻曉峰,住茅山乾元觀,其所傳後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誠,參禮南昌西山淨明道士孔玄微,兼傳淨明道,其徒 張太玄亦兼師淨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陽晚住餘杭大滌山,濟人作福無虛日,延請祈禱無不立應,《金蓋心燈》謂其“名譽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後歸正一道,法名漢臣,精於道法,其徒蔣雨庵、陳樵雲、朱春陽,皆得正一法,蔣雨庵並傳承正一派。其後還有沈一炳、閔一得、曾一貫、王來因、陳來乾等等。至清末,各地全真派龍門道士,大都兼行祈禳齋醮,以香火收入為謀生之一途,全真與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漸無多大區別。

支派

雲巢支派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陶靖庵、黃珏受戒於北京白雲觀王常月,授以卷冊,遣歸金蓋山,啟全真教龍門雲巢支派,清閔一得《金蓋心燈》曰:"其昔居山者,田韓崇法,二屈崇玄,陸則學博而務本,宮之道高而無上,梅所事,近而無涯,若衛與何,志維綱常而明哲者也,是皆足以參天育化,別開生面者。夫龍門一派,學窮性命,不事神奇,乃道而儒,儒道者也,啟派祖師為長春邱祖,名處機,元太祖師事之,呼曰儒仙,褒封五代,卒定天下,一言止殺之功也,呂祖之得加帝號。世祖武宗遁褒之。邱師王吉,號重陽。自此呂祖弟子,得邱一振,而宗風丕著,此陶、黃之所以皈律。"

第十一代龍門道士閔一得(號懶雲),提倡的神仙與忠臣孝子不二,出家與在家、出仕與入山各隨方便的思想,使龍門派更加世俗化。《覺雲本支道統薪傳·後跋》云:"自閔祖居'方便法派'而來,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於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廣。今者雲壇竟遍布於江浙。"

閔一得啟龍門之方便法門--嗣龍門,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在龍門派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考其源流,古梅花觀龍門派嗣龍門亦接龍門道脈。

天柱觀支派

金鼓洞支派

桐柏宮支派

龍門派的百字“字輩表”

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

未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

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

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

龍門中興

清初,經王常月闡揚後,全真教龍門派在康、雍、乾時期出現中興盛世,遍及大江南北。其中,龍門派第十一代閔一得,憑藉教理及著作的顯赫成就,最為著名。

閔一得(1758-1836)修道經歷豐富,歷吳楚燕趙,足跡半天下。“三教同修”,“以儒釋之精華詮道家之元妙”。輯撰《古書隱樓藏書》,以內丹為主,收道書三十餘種。他被尊為啟龍門方便法門全真龍門嗣派之祖,在江浙一帶影響頗大。

洋道長

洋道士洋道士

道士。丰姿綽約的美女。正襟危坐的道士。衣著艷麗時尚、金髮飄飄、濃妝艷抹的美女。一襲黑色道袍、綰髮為髻、素麵自然的道士。哎呀哎呀,這兩種截然不同又妙趣橫生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和諧地融合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有人驚嘆不已。而34歲的法蘭西女郎KARINE MARTIN女士,也就是法國道教協會會長、中國道教全真派三十二代龍門派弟子景秀道長卻一點也不覺得詫異。她用流利的中文說--這兩種形象都是我。

KARINE MARTIN的家在法國巴黎南部小鎮MONTLUCON。她是巴黎大學的西醫學博士。她曾在英國工作了5年,研究腦部對藥物的反應。科研工作使人緊張而專注。有一天,KARINE放鬆了下來。 放鬆,正是源於中國道教傳統文化。1998年的一天,一位英國同事帶KARINE去打坐。這是她第一次接觸與道教文化有關的東西。"打坐讓我很放鬆,我從來沒有那個感覺。" KARINE回憶多年前的感覺依舊滿臉新奇:"過去我以為我知道

洋道士洋道士

很多的東西了,現在才知道那邊還有更多我從來都不知道的東西呢。"她說著,一邊在面前比劃了一下,又伸長了胳膊朝遠處畫了一個圓。對中國道教文化的初體驗,激起了KARINE的濃厚興趣。她找來法文版、英文版的中國古典文化典籍<老子>、 <莊子>閱讀,簡直著了迷。終於,她辭去了在英國的工作,到中國來做一名道士了。

中國道教派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現在,就讓我們去學習有關道教的知識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