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壩鄉

黨壩鄉

黨壩鄉位於馬爾康縣城東南面,全鄉拔海高度在2260米以上,氣候溫和,素有“馬爾康小江南”之美稱。

基本信息

黨壩鄉風光獨好
黨壩鄉位於馬爾康縣城東南面,距馬爾康縣城68公里處,南與金川縣接壤,東面與小金縣接壤,北面與白灣鄉連線,全鄉拔海高度在2260米以上,氣候溫和,素有“馬爾康小江南”之美稱。全鄉幅員面積312。4平方公里,轄區內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8474.1公頃,草原面積21萬畝,水資源及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有一座水電站,兩個礦產資源開發企業。

自然行政

黨壩鄉當地村民
黨壩鄉所轄有格爾威、劍北、尕南、石果壩、阿拉伯、銀郎、石加友、地拉秋、高爾達9個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48個自然村寨。全鄉共有農戶598戶,農業人口2677人,站總人口的98%,藏族人口站98%。大小牲畜14709頭,全鄉有鄉級衛生醫療站2所,村級衛生醫療站7個,派出所1個,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6所。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實施“通縣油路”、“農網改造”、“新村扶貧”、“遠程教育”等工程,全鄉的基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鄉基本實現水、電、路“三通”,村村通有線電視,2個村通電話,7個村通人畜飲水,4個村通gsm移動通訊和cdni移動通訊,其餘各鄉的移動通訊工程正在建設中。
 

農村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

2005年全鄉gdp達553萬元,比2004年增長29.7萬元,增長5.6%,其中農業收入187.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下同)的34%,林業收入20.35萬元,占3.6%牧業收入234萬元,占42%。運輸業收入26.5萬元,占4.8%,服務業收入21萬元,占3.9%,商業、飲食業收入18萬元,占3.3%,其它收入46萬元,占8.4%。年人均純收入2200元,比去年增長17%,全年糧食總產量901噸,比去年增長6噸,人均有糧336公斤;全鄉“普九”率為100%,計畫生育率為100%。

資源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黨壩鄉氣候溫和,山清水秀,有獨特的自然風光。這是一個嘉絨藏族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地方,是馬爾康四大土司之一的黨壩土司的聚居地,在這裡勤勞、善良、聰慧的嘉絨藏族兒女正攜手共同創造美好明天。這裡有長久流傳的土司故事及美妙而神氣的傳說,獨特的嘉絨藏族鍋莊在這裡世代相傳。這裡風光獨特,景觀各異,各官寨藏居建築獨特,結構精細,裝飾精緻。這裡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鉭、鈮等,尤其以鋰礦資源儲量大,品位高,主要分部在阿拉伯和地拉秋兩地,易開採經濟價值高,是馬爾康縣又一較好的優勢礦產之一。通過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引導,積極爭取招商引資項目。目前,引進外資採礦企業2個,其中馬爾康縣鋰業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已投產5年,現已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該公司正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改進技術,提高礦產開採量;金鑫公司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完成,預計明年7月正是投產。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潛力巨大

全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的發展,為引進外資創造良好投資環境,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兩個企業在我鄉投資開礦。另外,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村民致富增收,在全鄉大力推廣科技致富技術,引導村民自主經營,最佳化經濟結構,改變品種,在阿拉伯、劍北兩村推廣支部+協會模式,積極培育蔬菜基地,逐步形成產供銷服務鏈,促進資源的轉化。在高半山村寨積極興辦“畜產品加工廠”,對各戶土養的畜產品進行加工,積極打造具有黨壩特色的畜產品“香豬腿”等,現全鄉正積極謀求廣大有志之士的合謀及指導,共同參與,共同促進黨壩的經濟發展。

發展思路及奮鬥目標

緊緊圍繞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的“強農、興工、拓旅、建市”的“八字”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及“四各最”的戰略目標,立足鄉情,我鄉確立“綠色立鄉,民營富鄉,礦業強鄉,穩定安鄉,法德治鄉”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針,以農村穩糧增收為突破點,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結構結構調整為切入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並帶領全鄉人民,努力實踐,不斷進取,積極推進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發展,努力構建民主團結、和諧發展的黨壩而不懈努力。
 全鄉轄區內有豐富的野生菌類:松茸青崗菌羊肚菌黃絲菌等,還有大量的野生中藥材:麝香、冬蟲夏草、川貝、紅豆杉柴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