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原鮡

黑斑原鮡

黑斑原觥主要生活於石隙中,以昆蟲卵或幼魚為食。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波密至日喀則江段的幹流及支流中,是雅魯藏布江7種鮡科魚類中唯一分布到中、上游的種。商品價值高,為當地重要漁業對象之一。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黑斑原鮡
黑斑原鮡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Regan)屬鮎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原鮡屬Glyptosternum。原鮡屬有3個種,分別為黑斑原鮡、網紋原跳GlyptosternumreticulatumMeClelland和連鰭原GlyptosternumakhtariSilas。

地理分布

鮡科7屬11種,占我國已知11個屬的64%,我國已知47個種的23.4%,以雅魯藏布江下游分布最為集中,有8個種,瀾滄江1個種,怒江2個種。總的來看,在西藏地區它們的分布海拔大大低於裂腹魚和高原鰍類,僅黑斑原鮡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中游,在海拔4200m左右的謝通門江段數量仍很大。鮡科魚類的分布也不如裂腹魚亞科和條鰍亞科魚類廣泛,主要集中於藏東南各水系。

網紋原觥分布於印度河上游、喀布爾河上游、阿姆河錫爾河;連鰭原鮡分布於阿富汗的巴米安河;黑斑原鮡分布於中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稱IndusRiver)和錫金,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波密至日喀則江段的幹流及支流中,是雅魯藏布江7種鮡科魚類中唯一分布到中、上游的種。

此外,在藏南亞東縣的亞東河下司馬以下河段還分布有1種鮭形目鮭科魚類-亞東鮭(或稱河鮭、山溪高尾鮭)。據報導,它是由英國人1866年自歐洲移植到喜馬拉雅山南側的。目前已形成了較大的種群,具有重要漁業價值。

生物學特性

黑斑原觥主要生活於石隙中,以昆蟲卵或幼魚為食。黑斑原鮡的染色體數目2n=48,同時還存在2n=42與2n=44兩種核型。謝從新等[1]通過研究采自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黑斑原姚樣本發現黑斑原姚除在腹腔內具有正常肝臟外,在皮膚與體壁肌肉之間分生出一個與腹腔內肝臟連線的同功組織—腹腔外肝。有學者認為,黑斑原觥的進化發展和青藏高原的幾次隆升有關。

漁業價值

鮡科魚類的產量雖不大,但因這類魚肉質細嫩,肌間刺少,深受民眾喜愛,有一定的漁業價值,尤其是黑斑原鮡,在雅魯藏布江中游數量較多,商品價值高,為當地重要漁業對象之一。

遺傳多樣性分析及微衛星標記的開發

黑斑原(魚兆)(GlyptosternummaculatumRegan)隸屬鮎形目(Siluriformes)、(魚兆)科(Sisoridae)、原(魚兆)屬(Glyptosternum),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幹流及其支流,是唯一一種分布到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的(魚兆)科魚類。黑斑原(魚兆)在雅魯藏布江的兩支流,尼洋河、拉薩河和謝通門江段三地均存在著產卵場,漁獲個體大小差異明顯,確定他們是否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種群,還是一個種群,對於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利用AFLP和SSR兩種分子標記方法,研究雅魯藏布江兩支流,尼洋河、拉薩河和謝通門江段黑斑原(魚兆)地理群體的遺傳多樣性,重要結果如下:1.AFLP與SSR兩種標記揭示了黑斑原(魚兆)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水平(1)選用81對AFLP引物組合對3個地理群體共96個樣本進行了遺傳多樣性研究,選出的5對多態性引物組合共擴增出332條清晰可辨、可重複的條帶,平均每對引物組合擴增出66.4條帶;332條擴增出的條帶中有51條帶是多態的,多態條帶範圍在8(E-AAC/T-AAG,E-AAG/T-AAT和E-AAT/T-AGA)和17條(E-AAC/T-AAT)之間,平均為10.2條。3個地理群體的遺傳距離(D)分布範圍在0.0015-0.0042之間。(2)選用28對SSR引物對3個黑斑原(魚兆)地理群體共96個樣本進行了遺傳多樣性研究,選出的6對SSR多態性引物共擴出20個等位基因,平均每個位點為3.2個等位基因,多態信息含量為0.0394-0.4159,平均0.2837,屬中度多態,可作為黑斑原(魚兆)遺傳標記分析有效的微衛星引物。3個地理群體的遺傳距離(D)分布範圍在0.0022-0.0778之間。2.AFLP標記和SSR標記的比較AFLP標記共產生332條清晰可辨、可重複的條帶,其中51條帶是多態的;SSR標記共擴出20個等位基因。這兩種分子標記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均揭示了黑斑原(魚兆)群體遺傳多樣性水平比較低,並且拉薩河群體遺傳多樣性最低;3個地理群體間無遺傳差異。AFLP和SSR都是評價黑斑原(魚兆)遺傳多樣性有效的分子標記。3.黑斑原(魚兆)微衛星序列的開發在本研究所用的生物素標記的(CA)15探針構建的富集文庫克隆中,720個(70%)為初步定為含有微衛星序列(含有兩到三條帶)的陽性克隆中,從中隨機挑取145個克隆去測序,其中139個(89.2%)含有重複次數大於或等於7的克隆,序列比對後發現124個克隆為非同源性鹼基序列;重複次數範圍為8-165次,平均為52次。對124個微衛星序列進行劃分:其中perfect為80個(64.5%);imperfect為40個(32.3%);compoundperfect為14個(3.2%),部分序列已經在Genbank中進行了註冊。4.黑斑原(魚兆)微衛星標記的篩選共設計了33對微衛星引物,經過PCR擴增,其中有29對對黑斑原(魚兆)有擴增產物,從中篩選出具有多態性產物的25對引物。在黑斑原(魚兆)一個群體36個樣本的25個微衛星位點上,等位基因的數目從2到10不等,平均每個位點為4.6個等位基因;觀測雜合度(Ho)範圍從0到1,平均為0.5481;多態信息含量(PIC)範圍為0.2846-0.8173,平均值為0.5793,表明這些標記均適合黑斑原(魚兆)進行群體遺傳學分析。5.黑斑原(魚兆)微衛星標記通用性的檢測設計的33對微衛星引物擴增黃斑褶(魚兆)(與黑斑原(魚兆)同科不同屬)一個群體的18尾樣品,其中有14對成功擴增,全部顯示多態,並且都能進行多態分析。等位基因數目從2到7不等,平均為3.85;期望雜合度範圍為0.3476-0.8571,平均值為0.6054;觀測雜合度範圍為0-1,平均值為0.5992:信息多態含量範圍從0.3208到0.8111,平均值為0.7434。結果顯示,從黑斑原(魚兆)篩選出的微衛星標記中已有14對成功地跨屬擴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