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燈籠椒

黃燈籠椒

黃燈籠椒為海南獨有的辣椒。黃燈籠椒又名黃帝椒、黃辣椒,為海南獨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燈籠椒 黃燈籠椒

黃燈籠椒,又名黃帝椒、黃辣椒,是海南島的地方品種。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多種礦物質;含有豐富的辣椒素,包括辣椒鹼、二氫辣椒鹼、去甲基二氫辣椒鹼、高辣椒鹼、高二氫辣椒鹼;含其它芳香類物質,氣味芳香,能增加人的食慾。

播種至開花約110天,至大量收穫約110天,至大量收穫約145天。主要分布於海南島東南、西南沿海地區。生長勢強,株高80cm~130cm,開展度70cm~90cm,分枝能力極強,株高茂盛。葉淺綠色至深綠色,葉表無毛。花梗和花萼間存在收縮,每節花梗數為3至多朵,最多的可達20朵以上,花朵比普通的小,花白色、花葯色為黃色或淺藍色,花梗較長,花萼緊靠繞。未成熟果綠色或綠白色,成熟果實黃色或金黃色,果長4cm~6cm,果寬3.5cm~5.0~cm,果姿向下,每果位座1~3果,個別果位可座5~6果,果實在植株上為持久型,果麵條溝多,果皮較硬,果梗長。

分布範圍

植株主要分布於海南島東南、西南的沿海區域。

主要價值

黃燈籠椒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多種礦物質,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含有豐富的辣椒素,包括辣椒鹼、二氫辣椒鹼、去甲二氫辣椒鹼、高辣椒鹼、高二氫辣椒鹼,具有極強的辣味,同時還含其它芳香類物質。氣味芳香,能增加人的食慾,是加工辣椒醬和提取辣椒素最好的原料之一。

栽培技術

黃燈籠椒由於具有較獨特的營養與保健價值,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加工成罐頭食品暢銷全國,已出口美國和歐洲,開發前景十分誘人。由於黃帝椒在海南長期以農民房前屋後零星種植為主,生產上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品種混雜,種性退化,加上管理粗放,栽培技術不過關,產量低下,每畝僅產鮮熟椒200~400公斤左右,二是品種高感病毒病(CMV、TMV),常造成減產,品質下降,甚至絕收。由於上述原因,使得這一珍稀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不能集約化生產與大規模開發,因而推廣優良品種和綜合豐產栽培技術勢在必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