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隆務寺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隆務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務鎮鎮西山腳下,地處隆務河中遊河畔,氣候宜人。“隆務”系藏語,意為農業區。隆務寺,藏語全稱“隆務大樂法輪洲”。在安多地區,其規模、地位、影響僅次於甘肅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爾寺。

基本簡介

黃南隆務寺黃南隆務寺

隆務寺在黃南州同仁縣地區,轄有10幾座屬寺。據《安多政教史》所載,主要有隆務鎮投毛寺、投毛恰尕寺(現在吳屯上、下莊寺);蘭彩鄉的葉什姜寺;黃乃亥鄉的扎西其寺隆務貢寺麻巴鄉乙格寺;保全鄉的當格寺、沙尕夏寺;雙棚西鄉的西關寺加吾鄉乙格寺;曲庫乎鄉達江寺;扎毛鄉的德欽寺宗俄寺、宗噶寺以及已消亡的宗賽寺、多熱卡索寺、宗瑪寺、曲瑪爾寺和卡貢拉當寺等寺院。屬寺多為一世夏日倉及其弟子所建。

隆務寺的香火村莊主要有原隆務鎮七莊、麻巴七莊、四寨子、浪加、吉卡三莊、加吾浪倉、賽龍巴三莊、曲庫乎鄉、澤庫的和日鄉、寧秀鄉、賽山川三地以及上下和日年桑等。此外,隆務河流域的其它農牧區亦為隆務寺的勢力範圍。

歷史溯源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這裡已建有藏傳佛教薩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後,當地名僧三木旦仁欽與其胞弟羅哲森格,維修並擴建了該寺。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格魯派青海地區很有影響,隆務寺遂改宗格魯派。在明王朝的扶持下,由該寺僧人與當地民眾建成大經堂。明天啟五年(1625)熹宗帝題“西域勝境”匾額,懸於新建大經堂門首。1607年,夏日倉噶丹嘉措誕生於隆務家族,被認定為三木旦仁欽的轉世,從而形成了夏日倉活佛系統。1630年,噶丹嘉措開始主持隆務寺,並道建顯宗經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一世夏日倉被乾隆皇帝封為“隆務呼圖克圖宏修妙悟國師”,成為隆務寺寺主和隆務寺所屬十二族政教首領,歷輩轉世,直到全國解放前,在同仁地區行使區域性的政教合一統治。該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第二世夏日倉阿旺嘉措建立密宗學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第三世夏日倉根敦赤列拉傑創建時輪學院,從而發展成顯密雙修的格魯派大寺,僧人最多時達到2300人,曾下轄有數十座屬寺,發展成為顯密雙修的格魯派大寺。

建築規模

黃南隆務寺黃南隆務寺

1958年前,全寺建築占地 380畝,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間,活佛昂欠43座4201間,僧舍303院,計2734間。全寺共有耕地區性1000畝,馬2000匹,牛7200頭,羊15500隻,寺僧1712人(其中活佛43人)。

該寺於“文革”期間拆毀大部,僅存經堂3座353間,昂欠5 座623間,僧舍24院225間。 1980年12月批准開放,現重建天女殿、靈塔殿、觀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學院,僧舍 10餘院。

盤點青海旅遊景點

青海省是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青海除有名的青海湖外,還有諸如三江源,青海湖鳥島等上百個旅遊景點。
塔爾寺| 鳥島| 日月山| 黃南坎布拉| 三江源| 互助土族故土園旅遊區| 海東循化旅遊區| 北禪寺| 金銀灘草原| 湟源峽| 果洛阿尼瑪卿雪山| 萬丈鹽橋| 巴隆國際狩獵場| 南山公園| 貴德溫泉| 倒淌河| 勒巴溝岩畫| 黃南熱貢藝術鄉| 星宿海| 娘娘山| 藥水灘溫泉| 黃南隆務寺| 南麥秀原始森林| 果洛年保玉則| 盧山岩畫| 瞿曇寺| 湟中縣博物館| 格薩爾王獅龍宮殿| 千姿湖| 黃河源 | 西來寺| 青海湖沙島| 西寧人民公園| 海西柏樹山| 果洛白玉寺| 唐蕃古道| 果洛神女峰| 海東積石山| 塔璉湖| 結古寺| 仙米林場| 海西貝殼山 | 都蘭國際狩獵場| 西寧兒童公園| 果洛多卡寺| 海西瀚海柏林| 柳灣墓地| 西寧卡約文化遺址| 黃南德欽寺| 賽宗寺| 鹽海玉波| 諾木洪遺址| 通天河曬經台|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 天峻山| 可魯克湖| 東關清真大寺| 佑寧寺| 三岔河特大橋| 將軍樓| 達那寺 | 藏娘古塔| 嘎爾寺 | 尕藏寺| 格薩爾遺蹟| 唐僧曬經台| 克魯克湖| 白公山| 天峻石林| 黑石山水庫| 柯柯鹽湖| 巴塘熱水溝| 二郎洞| 青海省博物館| 群果扎西灘 | 尕朵覺悟雪山| 汪家莊漢墓| 雅丹林 | 紅軍溝| 塔溫搭里哈遺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