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壺夜蛾

鳥嘴壺夜蛾

鳥嘴壺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該種昆蟲危害多種農作物,常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主要農業害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3-26毫米,翅展49-51mm,褐色。頭和前胸赤橙色,中、後胸赭色。前翅紫褐色,具線紋,翅尖鉤形,外緣中部圓突,後緣中部呈圓弧形內凹,自翅尖斜向中部有兩根並行的深褐色線,腎狀紋明顯。後翅淡褐色,緣毛淡褐色。
:球形,0.8毫米,初淡黃色漸變淡褐色、上有紅褐色斑紋。
幼蟲:體長44~45毫米,前端較尖,頭部灰褐色、布滿黃褐色斑點、頭頂桔黃色,體灰黑色,初孵幼蟲頭褐色、體細長淡黃綠色具黑色長剛毛。低齡全褐色。
:長23毫米,暗褐色。
成蟲成蟲

生態習性

在湖北武漢和浙江黃岩一年發生4代,以成蟲、幼蟲或蛹越冬。越冬代在6月中旬結束,第一代發生於6月上旬至7月幼蟲中旬,第二代發生於7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於8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蟲夜間活動吸食多種水果的汁液;有趨光性,略有假死性。成蟲羽化後需要吸食糖類物質作為補充營養,才能正常交尾產卵。卵多產在木防己植物上,幼蟲以產卵植物的葉片為食料,老熟幼蟲常在寄主基部或附近的雜草叢中,以絲將葉片、碎枝條、苔蘚粘作薄繭並化蛹其中。
幼蟲幼蟲

為害特點

幼蟲食害葡萄、木防已的葉片成缺刻與孔洞。成蟲以其構造獨特的虹吸式口器插入成熟果實吸取汁液,造成大量落果及貯運期間爛果。除柑桔外,尚可為害荔枝、龍眼、黃皮、枇杷、葡萄、桃、李、柿、番茄等多種果蔬成熟的果實,常招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鳥嘴壺夜蛾鳥嘴壺夜蛾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果園規劃:在山區或近山區新建果園時,儘可能連片種植;選種較遲熟的品種,避免同園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種。②栽種幼蟲寄主植物:在果園邊有計畫栽種木防己、漢防己、通草、十大功勞、飛揚草等寄主植物,引誘成蟲產卵、孵出幼蟲,加以捕殺。

人工防治

在果實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塊,並懸掛在果園,引誘成蟲取食,夜間進行捕殺。在果實被害初期,將爛果堆放誘捕,或在晚上用電筒照射進行捕殺成蟲。
物理防治
①每6700平方米(約10畝)果園設定40瓦黃色螢光燈或其他黃色燈5-6支,對吸果夜蛾有一定拒避作用。②對某些名優品種,果實成熟期可套袋保護。

藥劑防治

①在果實進入成熟初期,用香茅油紙片於傍晚均勻懸掛在公款冠上,上拒避成蟲。方法是用吸水性好的紙,剪成約5厘米×6厘米的小塊,滴上香油,於傍晚掛出樹冠外圍,5-7年的樹,每株掛5-10片,次晨收回放入塑膠袋密封保存,次日晚上加滴香茅油後繼續掛出,依次進行直至收果。②在果實將要成熟前,用甜瓜切成小塊,或選用較早熟的荔枝、龍眼果實(果穗),用針刺破瓜、果肉後,浸於90%晶體敵百蟲2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0倍液,或30%苯睛磷乳油,或40%苯溴磷等藥液中,經10分鐘後取出,於傍晚掛在樹冠上,對健果、壞果兼食的吸果夜蛾有一定誘殺作用。③在果實近熟期,用糖醋加90%晶體敵百蟲作誘殺劑,於黃昏放在果園誘殺成蛾。

生物防治

注意保護利用天敵。

節肢動物門(十九)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節肢動物門(一)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