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絹野螟

瓜絹野螟

瓜絹野螟(拉丁名:Diaphania indica (Saunder,1851))為螟蛾科、絹野螟屬。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幼蟲危害常春藤、木槿、冬葵、大葉黃楊等花木,成蟲白天不活動,多棲息在葉叢、雜草間,夜間活動,有較強的趨光性。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瓜絹野螟瓜絹野螟

成蟲體長15mm,翅展23~26mm。白色帶絲絹般閃光。頭部及胸部濃墨褐色;觸角灰褐色,線形,長度約與翅長相等;下唇須下側白色,上部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金屬紫光;翅基片深褐色,末端鱗片白色;前翅沿前緣及外緣各有一淡墨褐色帶,翅面其餘部分為白色三角形,緣毛黑褐色;後翅白色半透明有閃光,外緣有一條淡黑褐色帶,緣毛黑褐色。腹部白色,第7、8腹節深黑褐色,腹部兩側各有一束黃褐色臀鱗毛叢。卵橢圓形,長0.5mm,寬0.3mm;扁平,赤黃色;各卵成魚鱗狀排列。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5mm;體黃綠色,頭部黑色,亞背線和氣門上線有暗褐色條斑。蛹長15mm,綠色,背面有黑褐色斑紋。

生活習性

瓜絹野螟瓜絹野螟

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域不同而有差異。浙江年發生2代;江西一帶年發生4~5代,以老熟幼蟲在枯卷葉中越冬。世代重疊。一般第二年4月化蛹。5月間第一代成蟲羽化,並交尾產卵。7、8、9三個月各蟲態均可見到。10月以後老熟幼蟲吐絲結薄繭開始越冬。成蟲白天不活動,多在葉叢、雜草間隱藏,黃昏則飛出撲火,有較強的趨光性。成蟲產卵於寄主植物葉背,卵散產或幾粒堆在一起。初孵幼蟲取食寄主植物葉背嫩肉,3齡以後吐絲連綴葉片,左右捲起後居住於其中,取食時伸出頭胸部。幼蟲化蛹於卷葉內。

分布

幼蟲幼蟲

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福建江西江蘇、山東、浙江、安徽、上海、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天津、河南、河北、陝西、山西、遼寧、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地區。

危害對象

常春藤木槿冬葵大葉黃楊等花木為危害對象。

危害特點

以幼蟲取食寄主植物葉背嫩肉,被害後葉片呈現灰白色斑塊,並吐絲將葉片連綴,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及觀賞。

防治方法

瓜絹野螟瓜絹野螟

(1)園藝防治:冬季清除並燒毀地面上的落葉、枯枝、雜草,以消滅其中越冬幼蟲

(2)人工防治:在幼蟲發生期,進行人工捕殺、摘除卷葉、深埋或燒毀。

(3)物理防治:懸掛黑光燈,捕殺成蟲。

(4)藥劑防治:在幼蟲群棲危害期,可噴施1%滅蟲靈乳油l000~2000倍液,或40%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

節肢動物門(十六)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節肢動物門(一)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