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米拉會戰

高加米拉會戰

高加米拉戰役——馬其頓與波斯的對決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境內)村莊附近,世上最強大的兩支軍隊——馬其頓與波斯——展開了決戰。

高加米拉會戰

--------------------------------------------------------------------------------

坦恩博士在他所著的《亞歷山大大帝》中,認為亞歷山大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統治者,他的話也許是對的,不過事實卻似乎證明他的確曾孕育一種神意的世界統治者觀念,而統一的世界大帝國觀念也是由此產生的。因為亞歷山大認識到神與人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聯,而這種關聯的目的就是要使人與人之間建立一種和諧關係。所以應該杜絕城市與城市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仇視和對立情緒,將他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四海一家的都市。所以德羅森說:“亞歷山大這個名字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紀元的開始。”韋爾克恩也說:“此後的整個世界歷史,包括一切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如果不研究亞歷山大的畢生事業,就可能很難加以了解。”

亞歷山大不僅是一個世界的征服者,而且他還創立了一種世界觀,從此以後在每個時代中這種世界觀都一再地復活,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歷史上沒有另外一個人能夠比擬他的這種崇高地位。在古代羅馬,他受到早期諸帝的崇拜,在猶太民間故事中,他被尊稱為救世主的先驅,在土耳其斯坦和巴達克汗的部落,人們還把他當作始祖看待。關於他的傳奇,曾經從冰島傳到黃海,在這些傳奇中他被描述為最後一個法老,內克坦尼波的兒子,阿伽門農家族的後裔,一個狂熱的回教徒,一個神聖的基督教徒和一個全能的魔術師。這些神話固然荒謬怪誕,但都有其道理----因為亞歷山大的確是人間英傑。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出生於公元前356年,可能是10月。他的父親菲利普自命為希臘神話中赫拉克里斯的後裔,從小就給他灌輸向波斯復仇的思想。不過更重要的卻是他的母親奧靈·皮亞斯,因為她把一種熱情遺傳給他,才使他能夠實現這個世界觀。她是一個特殊的女人,生性野蠻,神秘並且專制,她是埃比拉斯國王的女兒,據說她的祖先就是阿基利斯。在她的故國,她曾經朝拜過最古老的宙斯神廟(註:在英雄時代,宙斯神的影響最大,以後才被特爾斐神廟代替),並且也知道最神秘的阿蒙大神廟位於示巴綠洲。除了赫拉克里斯和阿基利斯,宙斯的兒子狄奧尼索斯----這是他和加德姆斯王的女兒絲美拉所生的----也算是亞歷山大的神話式祖先,在馬其頓規定有一天是祭祠他們的。狄奧尼索斯是一個“人神”,他曾經經過利地亞和埃及直到印度,傳播一種崇拜葡萄的神秘宗教,並征服了他所經過的國家。

這些神話代表了奧靈·皮亞斯那個時代人們精神生活的現實情況,對她和她的兒子具有廣泛的影響。除了受父母影響之外,亞歷山大也受到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在他十三歲時,菲利普就邀請這位著名學者來做他的老師。亞歷山大跟隨他在一個叫作梅加的小村中住了三年,受到他的陶冶。亞歷山大對希臘文化產生了熱愛,尤其喜歡背誦荷馬史詩。據說在他進行的每一次戰役中,他都隨身帶著一本亞里士多德註解的荷馬著作。毫無疑問,亞里士多德也把仇恨波斯人的觀念灌輸到他的腦海中,因為波斯人曾經殺害亞里士多德的朋友和親戚,阿塔紐斯的暴君赫爾-米亞斯。

有這樣的父母和老師,加上他的天才和無限的精力,所以亞歷山大做任何事都極為徹底,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他的勇氣也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但是反過來說他也非常謹慎小心。他同時具有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先知和實行者的雙重人格,所以無論是在思想還是行動方面,與同時代人相比,他都有鶴立雞群之感。他一方面非常神秘,另一方面不斷實踐,凡是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會覺得他具有無限的吸引力。雖然他具有高度的幻想力,但是他的幻想力卻很少超越理智的限度之外,而他對於細節的精明程度,又可以與他對概括觀念的淵博相比擬。因此阿利安在他的亞歷山大傳中評論說:象這樣一個與任何其他人都完全不相似的英雄,照他看來,似乎不能不說是出於天意,而非人力所能及。

據說亞歷山大只有中等身材,膚色白皙,普魯塔赫說他習慣於把頭偏向左肩。他奔跑速度極快,連職業體育家也不是對手。當他無需在戰場上調度部隊的時候,他會把時間消磨在狩獵或者是審判司法案件,料理軍務和讀書等方面。他非常愛好自然,為了消遣,他喜歡獵狐和射鳥,他也極愛讀書。當在亞洲腹地找不到其他書可讀時(除了荷馬以外),他就命令哈帕路斯從後方送些書來。哈帕路斯都一一遵命照辦。

但是,在他所有的品行中,最能顯示出他特立獨行的還是他的道德觀。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具有同情心被認為有失英雄氣慨,不過他卻能同情人,特別是對不幸的人更能表示憐憫。在埃菲蘇,他制止了當地人民屠殺寡頭政治的執政者,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制止他們,那么除了真正的罪人以外,所有與他們有私仇的人或是有財產的富人,就會都被殺死。在米內塔斯圍城戰中,有些被圍的部隊躲在一個島上,亞歷山大見他們準備死戰到底,不禁表示同情,認為他們也是高貴而忠勇的軍人,就與他們談判,並允許他們參加他的部隊。在伊蘇斯之戰以後,他也對特比斯的大使表示同情,部分理由是因為他很憐憫特比斯的遭遇,該國的滅亡使他感到很遺憾。當他從印度回來時,在通過戈德洛西亞沙漠行軍時,有一些守衛倉庫的部隊因為飢餓把倉庫中的糧食搶劫一空。亞歷山大知道這些人實在是出於迫切需要才出此下策,就赦免了他們。

幾乎在所有時代中,女人問題一直被認為是軍人的合法污點,可是亞歷山大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也足以表現出他比起同時代的其他人來,簡直就象是生活在另外一種道德世界裡。他不僅以皇族禮節對待被俘的大流士妻女,而且對強姦更是深惡痛絕,在他那個時代,這種行為在戰爭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一次他聽說巴爾米尼奧的部隊中有兩個馬其頓軍人曾經侮辱過某些傭兵的妻子,他立即命令巴爾米尼奧將這種人渣處死。另外有一次,美地亞的總督阿特洛伊帕特斯送給他一百個騎兵打扮的少女,亞歷山大馬上把她們送到離軍隊範圍很遠的地方,以免她們遭受馬其頓或外國部隊的侮辱。在圍攻佩內色普迪斯時,他下達了一個更加驚人的命令:不準觸及任何婦女。儘管他如此尊重婦女,但這還不算是他的最高美德。對於亞歷山大所犯的錯誤,阿利安也曾經感到很遺憾,不過他卻說:在古代帝王中,據我所知只有亞歷山大一人能夠根據他天賦的高貴理性,真正勇於改過。

關於他的軍事指揮藝術,探討的文章實在太多,但最真實的也許還是阿利安的結論。因為阿利安的主要資料來源於亞歷山大的部將托勒梅。這是當他做了埃及王之後寫的。內容如下:

“他非常聰明,非常勇敢,對榮譽和危險都非常熱心,對宗教則非常謹慎……他最善於選擇正確的行動路線,不管情況如何模糊,他的猜想常常是正確的。他對於如何集中一支軍隊和如何裝備它都十分內行,尤其善於提高部隊的士氣,使他們不斷產生新的希望,同他一樣充滿大無畏精神,剷除了他們腦海中一切懼怕危險的想法----在他的所有特性中,這一點最為難能可貴。對於一切在不確定環境中所應做的事情,他都以最大的果敢精神去做,他最善於迅速地預測和把握敵情,不讓任何人有時間考慮失敗的可能。”

亞歷山大繼位之後,發現他的四周都是敵人,於是立即用驚人的速度採取行動。他首先進入提沙里,在特恩比迂迴了底薩萊守軍的側翼,這樣他贏得了一次不流血的決定性勝利,於是立即被選舉為底薩萊同盟的盟主。接著,他又好比從天而降一樣前進到了底爾姆基利,特爾斐同盟馬上承認他是菲利普的繼承人。他的南下速度是那樣迅速,本來雅典正在準備脫離馬其頓的控制,現在馬上向他表示降服,於是科林斯邦聯大會選舉他為最高統帥,繼承了他父親的地位。因此在菲利普死後不過幾個星期,他就已經完全穩固了他在希臘境內的地位,於是他出發去鞏固北面和西面邊疆,並使界外的野蠻民族屈服於他的意志之下。經過兩次驚人的戰役,一次在多瑙河上,一次在依里利亞,他就建立了他的權威。在這邊的任務完成後,他不得不以最快速度趕回南面,因為希臘境內又在蘊釀新的危機,這一次是波斯人鼓動起來的。

歐洲歷史上的主要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