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陶拉斯會戰

哈斯德魯巴的部隊作了下述部署:中央部分,他安排利格尼亞人的部隊,並由他的戰象掩護。 這些西班牙人都是老兵,也都熟悉羅馬人的戰鬥方式,而利格尼亞人也是一個頑強好戰的種族。 此時,在哈斯德魯巴的左翼,由於地形影響阻礙了雙方的交戰。

戰爭背景

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漢尼拔率迦太基軍隊在特里比亞、特拉西梅諾湖和坎尼三次會戰中均打的羅馬軍隊慘敗,在義大利與羅馬軍隊對峙。漢尼拔的兄弟哈斯德魯巴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欲與漢尼拔匯合。

戰爭過程

公元前207年春天,哈斯德魯巴已經越過了阿爾卑士山,沿著十一年前他哥哥所走的舊路,前進到了波河流域,他在那裡招募了10,000名高盧兵後,開始圍攻布拉什迪亞城。他沒能攻下這個城市,就一直挺進到弗拉米尼亞,就是今天的瓦羅,是亞德里亞海邊的一個小港口,也是弗拉米尼亞大道的海岸終點。他在那裡與羅馬軍前哨接觸,那是司法官波西烏斯和執政官李維烏斯率領的聯軍,他們駐在聖加利卡,在弗拉明尼亞的南面,相距幾英里遠。漢尼拔此時尚在義大利南部宿營過冬,有40,000名羅馬步兵和2,500名騎兵,由執政官尼羅和弗拉卡斯率領著監視他。漢尼拔的意圖是想與他兄弟在義大利中部會合,但是因為他同時也要顧慮他在布羅蒂烏姆(義大利的腳趾)的基地的安全,所以必須等知道哈斯德魯巴的確實位置之後,他才準備北上。依照李維的記載,他最先沒有料到他兄弟在越過阿爾卑士山時能夠與他過去一樣快。等到他聽說已經在圍攻布拉什迪亞時,因為他知道這樣的圍攻戰大致需要多少時間,所以他決定不必前進到坎努蘇姆以北,而是等候他兄弟的通信到達。
於是發生了一個偶然的意外事件,在戰爭中常常會有這種無法計算的事件發生,而它們卻往往足以決定國家的命運。當他從布拉什迪亞解圍而去時,哈斯德魯巴派了四個高盧人和兩個努米蒂亞騎兵送一封信給漢尼拔。這幾個人穿過了整個義大利,但是沒想到漢尼拔已經前進到坎努蘇姆,所以還是在塔侖坦附近尋找。他們迷了路,被羅馬搜尋糧食的支隊捕獲。當尼羅從這些人身上獲知哈斯德魯巴準備越過阿本尼斯山脈與他的哥哥在烏姆布尼亞會合時,依照李維的記載,他就認定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能再用過去的老辦法來作戰——每一個執政官限制在他的省界之內,只能用他自己的兵力對元老院所指定的敵人作戰。尼羅決心冒險採取一種全新的辦法,這種方法是臨時應急的,結果也無法預知。在一開始,它也許會使本國公民所感到的震驚並不亞於敵人,但如果成功,那么這種巨大的震驚就會變成巨大的喜悅。所以他派人把這封信送往羅馬城,並且向那些元老報告說,當漢尼拔尚在狐疑不決時,他所率領的6,000精銳步兵和1,000騎兵應迅速北上去增援波西烏斯和李維烏斯的兵力,留下加蒂烏斯繼續監視漢尼拔。他又建議駐在卡普阿的軍團應調到羅馬,而羅馬的部隊則應調往拉爾尼亞。他對他要經過的地區都事先派人去下達命令,要農村和城市都把糧食送到路邊以供軍人食用,並且也要把騾馬送來,使瘦弱的人不愁代步之物。他更知道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一分鐘都不能耽擱,所以他不等答覆就立即率軍北上。
這個史無前例的步驟使羅馬的元老們大吃一驚。他們看到漢尼拔又被放出來了。過去的幾次慘敗和兩位執政官戰死所造成的恐怖印象依然存在。他們說過去在義大利境內只有一支敵軍,一位敵將,就已經產生了許多不幸後果。現在已經變成了兩個布匿戰爭,兩支強大的敵軍和兩個漢尼拔了。
尼羅率領著他的7,000精兵,用最快速度日夜行軍,當他快到聖加利卡時,先派人去通知李維烏斯,說他已經來了,準備在夜裡秘密進入他的營地。為了不讓哈斯德魯巴知道他的到達,所以李維烏斯並未聲張,所有尼羅的部下就暫時和李維烏斯的部下共同擠在同一帳幕之內。
尼羅到達之後,羅馬的將軍們馬上召開了一個戰爭會議。雖然許多人都主張應等到尼羅的部隊徹底休息和恢復疲勞之後再與敵人交戰,可是尼羅卻力主馬上進攻,這樣才能使哈斯德魯巴不知道他已到達,漢尼拔不知道他已離開。他的主張為大家所接受,於是發出備戰訊號,開始集中部隊。
儘管用了許多預防手段以求保密,可是羅馬人卻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讓哈斯德魯巴知道李維烏斯已經獲得了增援。依照羅馬的軍禮,當一個搜尋巡邏隊回來報到時,在司法官的營帳里,應吹一聲號角,在執政官的營帳里,應吹兩聲號角。這樣就使哈斯德魯巴猜到在李維烏斯的營帳中一定有兩位執政官,這當然是已經獲得了增援,所以他決定不與敵人交戰。那天夜間,他退到了米陶拉斯河谷中,想從那裡走上弗拉米尼亞大道,豈知黑暗之中,他的嚮導逃跑了,他為了找路浪費了許多的時間。羅馬人發現他撤走了。就追上了他,並強迫他接受會戰。
哈斯德魯巴的部隊作了下述部署:中央部分,他安排利格尼亞人的部隊,並由他的戰象掩護。西班牙部隊在右,高盧部隊在左。高盧人所占領的位置為一個小山,俯視著一條溪流,似乎與利格尼亞軍人的左端還隔著相當距離。面對著高盧人,在溪流對岸的高地上,就是尼羅占領的陣地。中央為波西烏斯,緊接著就是左翼方面的李維烏斯,他面對著哈斯德魯巴直接指揮之下的西班牙軍。李維告訴我們說,哈斯德魯巴的戰線是橫線長於縱深,而羅馬軍的左翼則又伸展到戰線之外。
由西班牙人首開戰鬥。接著羅馬的中央和左翼都參加了戰鬥。大部分羅馬步兵和騎兵,西班牙部隊和利格尼亞人都捲入了戰潮。這些西班牙人都是老兵,也都熟悉羅馬人的戰鬥方式,而利格尼亞人也是一個頑強好戰的種族。這時又出來了戰象,它們的第一次衝鋒就把第一線沖亂了。可是當戰況轉烈,喊聲大振之際,它們也喪失了控制,在兩軍戰線之間擺來擺去,好像是無舵之舟一樣。最後,多數都為象奴所殺死,這些象奴都帶有長刀和木槌,專供殺象用。他們用木槌把長刀釘入大象的脊髓。
此時,在哈斯德魯巴的左翼,由於地形影響阻礙了雙方的交戰。尼羅看見他的左方已經發生了激烈戰鬥,決定也參加進去。他留下少數兵力以牽制高盧人,自己則率領幾個支隊的兵力,躲過敵人的視線,繞過李維烏斯的後方,這正好像幾百年之後馬爾波羅在拉米萊斯所採取的行動一樣。為了使哈斯德魯巴受到奇襲,他先向西班牙部隊右方衝鋒,然後才攻擊他們的後背,把他們壓迫向利格尼亞人方面退卻。
看到戰局已經無可挽回,哈斯德魯巴用馬刺踢著馬,直向一隊羅馬兵衝去,結果就戰死在那裡。他這種行為證明他是不愧是漢密爾卡的兒子和漢尼拔的兄弟。對於這件事,波里比阿曾經有如下評論:“當認為前途尚有希望時,哈斯德魯巴在會戰中對於個人安全是十分注意的。儘管他並非沒有準備,而且也並非沒有勝利的希望,可是命運卻剝奪了他的一切希望,逼得他非走極端不可。雖然如此,他還是勇敢的面對他的命運,而沒有做任何對不起過去事業的行為。”

戰爭結果

迦太基軍隊戰敗,主將哈斯德魯巴戰死。
根據波里比阿的估計,這次的損失,迦太基人,包括切爾特人在內,一共不在一萬人以下,而羅馬方面則死了約兩千人。在會戰結束之後,當天晚上尼羅又趕回去,行軍速度比來的時候更快,到第六天,他又回到在漢尼拔前方的營地中。此時關於他的勝利,已經有了模糊不清的報告傳到了羅馬。最先,羅馬人以為這只是道聽途說,不敢置信。等到證實之後才全城狂歡慶祝,因為對他們的死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

歷史影響

當漢尼拔聽到了他的兄弟失敗和戰死的訊息後,他就退回布羅蒂烏姆。羅馬人仍然不敢攻擊他,因為他的大名實在是令人談虎色變。可是他們似乎認識到,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他們的這次勝利都算是一個決定性的成功。這一戰結束了漢尼拔的希望,他再也不能擊破羅馬人對義大利的控制,它恢復了羅馬軍人的信心,也使羅馬的同盟國和所征服的臣民,不敢不向羅馬效忠。所以從此以後,主動之權即開始轉入羅馬人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