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類

香豆素類

香豆素類藥物是一類口服抗凝藥物。它們的共同結構是4-羥基香豆素。同時,雙香豆素還可以用於對付鼠害(嚙齒類動物)。當初人們在牧場牲畜因抗凝作用導致內出血致死的過程中發現的雙香豆素,意識到了這一類物質的抗凝作用,引起了之後對香豆素類藥物的研究和合成,從而為醫學界提供了多一種重要的凝血藥物。

常見藥物

常見的香豆素類藥物有雙香豆素(dicoumarol)、華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來源

香豆素類香豆素類

含有香豆素或香豆酸苷的植物。車前草、頓加豆(Tonka bean)、櫻樹香草等,都屬於這種植物。在這些植物的液泡里香豆酸主要以沒有香氣的糖苷的形態存在,由於乾燥,磨碎等而與葡糖苷酶接觸,但在水解的同時閉環生成香豆素,可放出芳香。

分類

香豆素類香豆素類
香豆素類化合物是鄰羥基桂皮酸的內酯,具有芳香氣味。該類化合物的母核結構簡單香豆素類、呋喃香豆素類吡喃香豆素類三種類型,是生藥中的一類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傘形科、豆科、菊科、芸香科、茄科、瑞香科蘭科等植物中。如補骨脂內酯(psolalen)具有光敏活性作用,用於治療白斑病。奧斯腦(osthole)是來源於蛇床子和毛當歸的一種香豆素類活性成分,具有抑制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藥理活性。海棠果內酯(calophylloide)具有很強的抗凝血作用。濱蒿內酯(scoparon)是生藥茵陳蒿平肝利膽、鬆弛平滑肌的主要活性成分。

鑑別

1. 香豆素有升華性,在日光下或紫外光下顯螢光,以此可用於檢查含此類成分的藥材。
2. 取生藥的乙醇提取液(0.2g+5 ml),置於紫外燈下觀察(365nm),溶液呈藍~藍紫色螢光。

藥理作用

香豆素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凝血因子在肝臟的合成。香豆素類藥物與維他命K的結構相似。香豆素類藥物在肝臟與維他命K環氧化物還原酶結合,抑制維生素K由環氧化物向氫型轉化,維生素K的循環被抑制。可以說香豆素類藥物是維生素K拮抗劑,或者是競爭性抑制劑(參見酶)。含有谷氨酸殘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被抑制,而其前體是沒有凝血活性的,因此凝血過程受到抑制。但它對已形成的凝血因子無效。

香豆素類香豆素

香豆素類是維生素K拮抗劑,在肝臟抑制維生素K由環氧化物向氫型轉化,從而阻止維生素K的反覆利用,影響含有谷氨酸殘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這些因子停留於無凝血活性的前體階段,從而影響凝血過程。對已形成的上述因子無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現時間較慢。一般需8~12小時後發揮作用,1~3天達到高峰,停藥後抗凝作用尚可維持數天。雙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續4~7天。華法林作用出現較快,持續2~5天。

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完全,1小時後血漿中即能測到,2~8小時達高峰。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0%~99%。t1/2為10~60小時。主要在及腎中代謝。雙香豆素吸收不規則。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0%~99%。t1/2為10~30小時。醋硝香豆素t1/2為8小時,還原型代謝產物仍有抗凝作用,t1/2為20小時。

臨床套用

用途與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與發展。也可作為心肌梗塞輔助用藥。口服有效,作用時間較長。但作用出現緩慢,劑量不易控制。也用於風濕性心臟病、髖關節固定術、人工置換心臟瓣膜等手術後防止靜脈血栓發生。

不良反應

劑量應根據凝血酶原時間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進行調節。過量易發生出血,可用維生素K對抗,必要時輸新鮮血漿或全血。禁忌證同素。其他不良反應有胃腸反應、過敏等。

藥物相互作用

香豆素類羥甲香豆素
①食物中維生素K缺乏或套用廣譜抗生素抑制腸道細菌,使體內維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類藥物作用加強。

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劑可與本類藥物發生協同作用。

③水合氯醛、羥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換血漿蛋白,水楊酸鹽、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藥酶均使本類藥物作用加強。

巴比妥類苯妥英鈉因誘導肝藥酶,口服避孕藥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類藥物作用減弱。

參考文獻

1.《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編 鄭漢臣,蔡少青 2003年第四版

2.www.baidu.com

藥用植物與生藥

我國是世界上藥用植物和生藥種類最多、套用歷史久遠的國家,藥用資源種類達12807種,其中植物11146種,占總數的87%。因此,在此特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以更好的推廣普及我國的“中草藥”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