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仁書院

香港能仁書院(Hong Kong Buddhist College)成立於1968年。它是本港唯一一家提供專上教育的非牟利佛教院校。它正計畫改組為私立大學。現任校監為法亮法師,院長為林庭翀。

基本信息

簡介

香港能仁書院香港能仁書院

香港能仁書院(HongKongBuddhistCollege)是香港唯一一家提供專上教育的非牟利佛教院校,成立於1968年。它和早期的珠海學院一樣,現時頒發特區政府認可的大學學位。它正計畫改組為私立大學 。
佛教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與超越的精神力量,非一般哲學範疇所能包羅。以往中、印兩國的古代文明,並有各種教育院校的創設,期能尋找理智之方法,消弭社會的頹風,平衡人性的衝動,從而增進人類的福祉與和平。

概況

香港能仁書院香港能仁書院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為培育龍門、續佛慧命,創辦香港首間佛教大學,定名為「香港能仁書院」。後為普及教育,增設大學預科。

現在香港專上教育極為蓬勃,但大都以發展社會科學為主,而發展心性科學者殊少,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同人,有鑒於此,乃本我佛慈悲之懷,以明心見性之學,創辦「香港能仁書院」,自一九六八年以來,至今已歷三十餘載,其間又得大德者如牟宗三先生、羅時憲先生、吳汝鈞先生等著名學者來校任教,於是人材輩出,至今校友有散布於歐美者,有執教於台灣專上學府者,任教於本港中國小者所在多是。

歷史

上世紀60年代,香港僧伽聯合會同人鑒於本港人口劇增,高等教育學位奇缺,不能滿足有志青年獲得高深學術的求知慾望,與夫社會人心之隳廢,日趨嚴重。為挽救社會缺失,乃於1968年1月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釋洗塵法師、寶燈法師等召開董事會並獲一致通過,在本港地區創辦佛教大學;外而順應時勢之所需,內而實現慧日之重光。同年4月即展開籌備工作,假新界藍地妙法寺,舉行水陸息災法會,初步籌得基金港幣19萬餘元,即蒙香港東蓮覺苑有限公司惠借荃灣弘法精舍為校址,辦理招生、授課等工作。嗣以教授與學生,以校址遠處郊區,交通往返,浪費時間,希望設法在市區上課,董事會順從眾議,遂另賃九龍福華街35-39號為臨時校舍。1969年4月董事會聘請前香港助理教育司黃國芳先生為名譽院長,釋洗塵法師為校監兼總務長,釋覺光法師為院長,白志忠先生為教務長兼訓導長,以能仁書院校名正式向港府申請註冊為不牟利大專及大學預科,並承核准。大專部當時設有佛學系、中國文史學系、英國語文學系、社會教育學系、工商管理學系、藝術學系等六系。大學預科分設文、理組,廣開課程,任學生自由選修以應升學就業需要。是年大專、大學預科兩部先後開學,學生總計226人。1970年4月為配合香港發展,斥資港幣60餘萬元,購得九龍深水土步醫局街176-178號樓宇一幢,樓高六層,內辟實驗室、圖書室、特別室等設備。同年5月更名為香港能仁學院,正式向台北教育部申請立案。1970年度秋季開始招生後,各方請求入學學生至為踴躍,香港能仁書院益信已自覺肩負起中學教育、高等教育之重要任務。
1971-1972年,香港能仁書院校董會及學校先後蒙台北教育部核准立案,並在荔枝角道325號興建七層大樓,由於設備充實,導師由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設立四年制文商各系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為各界所重視,國外美、加、日、澳等國大學均予承認學位。1978年,為提倡研究高深學術,又於九龍元洲街340號三樓自置校舍,增設哲學研究所,為廣大青年和社會在職人士提供碩士、博士學位課程。翌年蒙台北教育部核准。未幾,復蒙核准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1988年又奉準改文學所為文史所。至1997年5月,香港能仁書院哲學暨中國文史研究所,自元洲街舊址遷往醫局街新址,使香港能仁書院校務更臻完善。
回顧香港能仁書院建校迄今,極具發展潛力。如將香港能仁書院自置的醫局街校址改建為二十層樓,增聘名師,擴充設備,未來發展將之前景將未可限量。此外,香港能仁書院擁有《四庫全書》一套,此為本港大專院校所罕有;另有各種《大藏經》版本七套,《卍續藏經》、《道藏》及其他文史哲叢書巨著極多。又因香港能仁書院為佛教團體辦學,旨在培育英才,不在牟利,故所收學費,遠較其他院校低廉,但師資質素並不因此遜色。近年來,學院致力開拓與內地大學合作辦學之新路,先後與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協商並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開辦有宗教學、中國文學、語言學、法學等專業的大學課程與碩士、博士研究生班,成效顯著。由於香港能仁書院辦學興學之目標至為明晰,故自開辦以來深得各界人士讚許,香港能仁書院亦樂此樹立百年大業,貢獻社群。

辦學理念

大學的興辦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自有大學,即有大學之理念,或以社會為本位,或以個人為本位,或以知識為本位,要之皆體現了大學興辦者之高尚目的和崇高理想。中華傳統文化之高等教育,歷來重視傳道、授業、解惑的書院傳統,既與歐美的教育傳統有所不同,又與其他文化傳統的教育理念互為補充。
迄至現代,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學與研究相統一的辦學理念成為當代大學的經典原則,施行於世界眾多國家與地區,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自身的提升和發展。
香港能仁書院創辦於上世紀中葉,篳路藍縷,艱辛創業,至今已逾半紀,向以實施專業教育,研究高深學術,推動佛學發展,培養文、教、哲、藝、商等專門人才為宗旨。期以理論與實務兼顧,智育與德育並施,培養人文社會科學之優秀人才,蔚為國用。此外香港能仁書院亦十分重視人格教育,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提升自我,奮進不息;並在教學中注重啟迪學生追求知識與培養創新能力,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懂得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對社會國家有承擔感。數十年來,已培養各門學科之學士、碩士、博士數千名,廣泛服務於香港本地與海外各國和地區,多數成為社會之棟樑人材
佛學大師云: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能仁書院本著佛家慈悲為懷,利樂群生的宗旨,立足香港,面向世界,並與兩岸四地的大學廣泛開展合作辦學,期能與社會各界緊密合作,實現大專教育普及化,學術研究專精化,務求達至學有所用,教有所用,建設一個既有知識文明、又有愛心充滿的互相關懷的社會,使人人能自立自主,自尊自信,和諧共處,以開拓莘莘學子的光明之路。

院系設定

文學院

哲學學系中國文史系

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4]以上學系提供四年制

其他

佛學系(由本院頒發佛學學士學位證書)

佛學中心(2009-2010學年度共有14門佛學課程以供選讀)

法學中心(提供由華僑大學頒發的法學學士)

漢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課程(提供[[漢語言文字學及中國古代文學]兩個研究專業)[由本院與廣東著名學府-廣州暨南大學合辦],由暨南大學頒發國家教育部認可之碩士學位證書.

中學部

提供中五重讀,及中六、中七預科課程

宗教學校一覽

宗教院校分為高等和中等。高等宗教學院學制為4年以上,畢業生學歷為本科以上;中等宗教學校學制為2至3年,畢業生學歷為中專或大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