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就特定主題集中注意力與思想進行創造性溝通的方式,無論是對於學術主題探討或日常事務的解決,都不失為一種可資借鑑的途徑.惟需謹記的是使用者切不可拘泥於特定的形式,因為頭腦風暴法是一種生動靈活的技法,套用這一技法的時候,完全可以並且應該根據與會者情況以及時間,地點,條件和主題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有所創新。

基本信息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一詞。所謂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現在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構想。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如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等。
在群體決策中,由於群體成員心理相互作用影響,易屈於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群體思維削弱了群體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損害了決策的質量。為了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管理上發展了一系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頭腦風暴法是較為典型的一個。
頭腦風暴法有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通常簡稱為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也稱反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儘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儘可能多的構想的方法,後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構想、方案逐一質疑,分析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在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一般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由專家們“自由”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概況

群體決策中,由於群體成員心理相互作用影響,易屈於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群體思維削弱了群體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損害了決策的質量。為了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管理上發展了一系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頭腦風暴法是較為典型的一個。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有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通常簡稱為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也稱反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儘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儘可能多的構想的方法,後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構想、方案逐一質疑,分析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在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一般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由專家們“自由”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頭腦風暴法的激發機理

頭腦風暴何以能激發創新思維?根據A·F·奧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第一,聯想反應。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都能引發他人的聯想。相繼產生一連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熱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地思維能力。
第三,競爭意識。在有競爭意識情況下,人人爭先恐後,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第四,個人欲望。在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擾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頭腦風暴法有一條原則,不得批評倉促的發言,甚至不許有任何懷疑的表情、動作、神色。這就能使每個人暢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觀念。

頭腦風暴法應遵守如下原則

1.庭外判決原則。對各種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後階段,此前不能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批評和評價。認真對待任何一種構想,而不管其是否適當和可行。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2.歡迎各抒己見,自由鳴放。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激發參加者提出各種荒誕的想法。
3.追求數量。意見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
4.探索取長補短和改進辦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見外,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構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
為便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環境,應該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經驗證明,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20-60分鐘效果最佳。
專家的人選應嚴格限制,便於參加者把注意力集中於所涉及的問題;具體應按照下述三個原則選取:
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 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
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這時不應宣布參加人員 職稱,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決策問題相一致,這並不是專家組成員的必要條件。但是,專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學識淵博,對所論及問題有較深理解的其它領域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對決策問題的背景比較了解並熟悉頭腦風暴法的程式和方法的人擔任。
頭腦風暴法專家小組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專家會議的主持者;
構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所有參加者,都應具備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儘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提出的構想,可能正是其他準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構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構想,往往是在已提出構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構想,以及對兩個或多個構想的綜合構想。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成員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巨觀智慧型結構互相感染的總體效應。
頭腦風暴主持者的發一台應能激起參加者的思維“靈感”,促使參加者感到急需回答會議提出的 問題。通常在“頭腦風暴”開始時,主持者需要採取詢問的作法,因為主持者很少有可能在會議開始5-10分鐘內創造一個自由交換意見的氣氛,並激起參加者踴躍發言。主持者的主動活動也只局限於會議開始之時,一旦參加者被鼓勵起來以後,新的構想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這時,主持者只需根據“頭腦風暴”的原則進行適當引導即可。應當指出,發言量越大,意見越多種多樣,所論問題越廣越深,出現有價值構想的機率就越大。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會議提出的構想應由專人簡要記載下來或錄在磁帶上,以便由分析組對會議產生的構想進行系統化處理,供下一(質疑)階段使用。系統化處理程式如下:
1.對所有提出的構想編制名稱一覽表;
2.用通用術語說明每一構想的要點;
3.找出重複的和互為補充的構想,井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構想;

實施腦力風暴要點

1) 預先準備的力量:有效的腦力風暴要求先進行一些艱苦的工作,在真空中你不可能成功地進行腦力風暴。在你去開會前,對於你要解決的問題必須要有所了解。不要指望一進會議室每個人都會為你的即時靈感喝彩。也就是每個人要提前進行自己的腦力風暴。
2) 在一乾二淨的屋子中進行:頭腦風暴的關鍵是產生新的想法,所以應從沒任何痕跡的寫字板開始,把每個人的預想都留在門外,把你所了解的事實帶進去,但要找到看待這些事實的新的方法。
3) 沒有壞主意:在召開頭腦風腦會議時,不應有人因為害怕獲得“這是個壞主意”的指責而在發表意見時考慮再三。觀點的爭論本身就是腦力風暴的一個組成部分。誰知道呢?經過幾分鐘的討論也許大家不再認為它是壞主意了也未可知。
4) 沒有不值得回答的問題:就像沒有壞主意一樣,對任何問題都要考慮其價值,千萬不要害怕對事物本身或做事情的方式刨根問底。千萬不要低估對那些似乎是顯而易見或是簡單的問題進行探究的價值。
5) 準備好扼殺自己的嬰兒:無論你的主意有多奇妙,如果在會議結束時沒有作為問題答案的一部分,那就得忍痛割愛,只把它投進腦力風暴攪拌機中作為一種原料,不要帶著一種誓死捍衛它的情緒去參加會議。
6) 知道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腦力風暴是要花一點時間的,隨著時間的延長,特別是隨著夜色的加深人們會變得疲憊、暴躁和遲鈍,所以你最好是在團隊開始睏乏之前呃叫。如果可能的話,讓大家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散步、整理思維、舒展筋骨。
7)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與通常會議不同,通常會議有專人記錄,腦力風暴本身不允許進行詳細記錄。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得在沒有對結果做永久性記錄的情況下關上燈就離開會議室

頭腦風暴法的要求

①組織形式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

參加人數一般為5~10人(課堂教學也可以班為單位),最好由不同專業或不同崗位者組成;
會議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
設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會議,對構想不作評論。設記錄員1~2人,要求認真將與會者每一構想不論好壞都完整地記錄下來。
②會議類型
構想開發型:這是為獲取大量的構想、為課題尋找多種解題思路而召開的會議,因此,要求參與者要善於想像,語言表達能力要強。
構想論證型;這是為將眾多的構想歸納轉換成實用型方案召開的會議。要求與會者善於歸納、善於分析判斷。
③會前準備工作
會議要明確主題。會議主題提前通報給與會人員,讓與會者有一定準備;
選好主持人。主持人要熟悉並掌握該技法的要點和操作要素,摸清主題現狀和發展趨勢;
參與者要有一定的訓練基礎,懂得該會議提倡的原則和方法;
會前可進行柔化訓練,即對缺乏創新鍛鍊者進行打破常規思考,轉變思維角度的訓練活動,以減少思維慣性,從單調的緊張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以飽滿的創造熱情投入激勵構想活動。
④會議原則
為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互相啟發和激勵,達到較高效率,必須嚴格遵守下列原則
——禁止批評和評論,也不要自謙。對別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攔。即使自己認為是幼稚的、錯誤的,甚至是荒誕離奇的構想,亦不得予以駁斥;同時也不允許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調動每一個與會者的積極性,徹底防止出現一些“扼殺性語句”和“自我扼殺語句”。諸如“這根本行不通”、“你這想法太陳舊了”、“這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某某定律”以及“我提一個不成熟的看法”、“我有一個不一定行得通的想法”等語句,禁止在會議上出現。只有這樣,與會者才可能在充分放鬆的心境下,在別人構想的激勵下,集中全部精力開拓自己的思路。
——目標集中,追求構想數量,越多越好。在智力激勵法實施會上,只強制大家提構想,越多越好。會議以謀取構想的數量為目標。
——鼓勵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構想。這是激勵的關鍵所在。每個與會者都要從他人的構想中激勵自己,從中得到啟示,或補充他人的構想,或將他人的若干構想綜合起來提出新的構想等。
——與會人員一律平等,各種構想全部記錄下來。與會人員,不論是該方面的專家、員工,還是其他領域的學者,以及該領域的外行,一律平等;各種構想,不論大小,甚至是最荒誕的構想,記錄人員也要求認真地將其完整地記錄下來。
——主張獨立思考,不允許私下交談,以免干擾別人思維;
——提倡自由發言,暢所欲言,任意思考。會議提倡自由奔放、隨便思考、任意想像、儘量發揮,主意越新、越怪越好,因為它能啟發人推導出好的觀念。
——不強調個人的成績,應以小組的整體利益為重,注意和理解別人的貢獻,人人創造民主環境,不以多數人的意見阻礙個人新的觀點的產生,激發個人追求更多更好的主意。
⑤會議實施步驟
會前準備:參與人、主持人和課題任務三落實,必要時可進行柔性訓練。
構想開發:由主持人公布會議主題並介紹與主題相關的參考情況;突破思維慣性,大膽進行聯想;主持人控制好時間,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創意性構想。
構想的分類與整理:一般分為實用型和幻想型兩類。前者是指目前技術工藝可以實現的構想,後者指目前的技術工藝還不能完成的構想。
完善實用型構想:對實用型構想,再用腦力激盪法去進行論證、進行二次開發,進一步擴大構想的實現範圍
幻想型構想再開發:對幻想型構想,再用腦力激盪法進行開發,通過進一步開發,就有可能將創意的萌芽轉化為成熟的實用型構想。這是腦力激盪法的一個關鍵步驟,也是該方法質量高低的明顯標誌。
⑥主持人技巧
主持人應懂得各種創造思維和技法,會前要向與會者重申會議應嚴守的原則和紀律,善於激發成員思考,使場面輕鬆活躍而又不失腦力激盪的規則;
可輪流發言,每輪每人簡明扼要地說清楚創意構想一個,避免形成辯論會和發言不均;
要以賞識激勵的詞句語氣和微笑點頭的行為語言,鼓勵與會者多出構想,如說:“對,就是這樣!”“太棒了!”“好主意!這一點對開闊思路很有好處!”等等;
禁止使用下面的話語:“這點別人已說過了!”“實際情況會怎樣呢?”“請解釋一下你的意思。”“就這一點有用”“我不讚賞那種觀點。”等等;
經常強調構想的數量,比如平均3分鐘內要發表10個構想;
遇到人人皆才窮計短出現暫時停滯時,可採取一些措施,如休息幾分鐘,自選休息方法,散步、唱歌、喝水等,再進行幾輪腦力激盪。或發給每人一張與問題無關的圖畫,要求講出從圖畫中所獲得的靈感。
根據課題和實際情況需要,引導大家掀起一次又一次腦力激盪的“激波”。如課題是某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可以從產品改進配方思考作為第一激波、從降低成本思考作為第二激波、從擴大銷售思考作為第三激波等。又如,對某一問題解決方案的討論,引導大家掀起“構想開發”的激波,及時抓住“拐點”,適時引導進入“構想論證”的激波。
要掌握好時間,會議持續1小時左右,形成的構想應不少於100種。但最好的構想往往是會議要結束時提出的,因此,預定結束的時間到了可以根據情況再延長5分鐘,這是人們容易提出好的構想的時候。在1分鐘時間裡再沒有新主意、新觀點出現時,智力激勵會議可宣布結束或告一段落。

頭腦風暴法中的專家小組

為便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環境,應該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經驗證明,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20-60分鐘效果最佳。專家的人選應嚴格限制,便於參加者把注意力集中於所涉及的問題;
具體應按照下述三個原則選取:
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
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這時不應宣布參加人員職稱,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
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決策問題相一致,這並不是專家組成員的必要條件。但是,專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學識淵博,對所論及問題有較深理解的其它領域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專家小組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專家會議的主持者;
★構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所有參加者,都應具備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儘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提出的構想,可能正是其他準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構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構想,往往是在已提出構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構想,以及對兩個或多個構想的綜合構想。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成員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巨觀智慧型結構互相感染的總體效應。

對頭腦風暴法的評價

實踐經驗表明,頭腦風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對所討論問題通過客觀、連續的分析,找到一組切實可行的方案,因而頭腦風暴法在軍事決策和民用決策中得出了較廣泛的套用。例如在美國國防部制訂長遠科技規劃中,曾邀請5O名專家採取頭腦風暴法開了兩周會議。參加者的任務是對事先提出的長遠規劃提出異議。通過討論,得到一個使原規劃檔案變為協調一致的報告,在原規劃檔案中,只有25-30%的意見得到保留。由此可以看到頭腦風暴法的價值。
當然,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成本(時間、費用等)是很高的,另外,頭腦風暴法要求參與者有較好的素質。這些因素是否滿足會影響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效果。

頭腦風暴法的操作程式

頭腦風暴法的操作程式為:
(1) 準備階段。CI策劃與設計的負責人應事先對所議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弄清問題的實質,找到問題的關鍵,設定解決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同時選定參加會議人員,一般以5人~10人為宜,不宜太多。然後將會議的時間、地點、所要解決的問題、可供參考的資料和構想、需要達到的目標等事宜一併提前通知與會人員,讓大家做好充分的準備。
(2) 熱身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創造一種自由、寬鬆、祥和的氛圍,是大家得以放鬆,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主持人宣布開會後,先說明會議的規則,然後隨便談點有趣的話題或問題,讓大家的思維處於輕鬆和活躍的境界。如果所提問題與會議主題有著某種聯繫,人們便會輕鬆自如的導入會議議題,效果自然更好。
(3) 明確問題。主持人扼要的介紹有待解決的問題。介紹時須簡潔、明確,不可過分周全,否則,過多的信息會限制人的思維,干擾思維創新想像力
(4) 重新表述問題。經過一段討論後,大家對問題已經有了較深程度的理解。這時,為了使大家對問題的表述能夠具有新角度、新思維,主持人或書記員要紀錄大家的發言,並對發言紀錄進行整理。通過紀錄的整理和歸納,找出富有創意的見解,以及具有啟發性的表述,供下一步暢談時參考。
(5) 暢談階段。暢談是頭腦風暴法的創意階段。為了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需要制訂的規則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談,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礙他人發言,不去評論他人發言,每人只談自己的想法。第三,發表見解時要簡單明了,一次發言只談一種見解。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這些規則,隨後導引大家自由發言,自由想像,自由發揮,使彼此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暢所欲言,然後將會議發言紀錄進行整理。
(6) 篩選階段。會議結束後的一二天內,主持人應向與會者了解大家會後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補充會議紀錄。然後將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根據CI設計的一般標準,諸如可識別性、創新性、可實施性等標準進行篩選。經過多次反覆比較和優中擇優,最後確定1~3個最佳方案。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種創意的優勢組合,是大家的集體智慧綜合作用的結果。
頭腦風暴法的正確運用,可以有效的發揮集體的智慧,這就比一個人的構想更富有創意。同類的方法還有美國人卡爾.格雷高里創立的7*7法,日本人川田喜KJ法蘭德公司創立的德爾菲法
7*7法的操作程式為:
(1) 確定主持人和與會者。
(2) 召開會議,宣布議題,調動大家的想像力,把創意結果記在準備好的卡片上。
(3) 分組。將卡片收集起來加以分組,最多分為7組,也可少於7組,並標上序號。
(4) 排列順序。按照CI設計的創新性、可行性可識別性標準將分組卡片按重要程度排列。
(5) 在每組卡片中選出最重要的7張,並概括出改組卡片的內容提要,寫在1張卡片上,作為導卡。
(6) 重點研究探討重點卡片,以期獲得可行的創意方案。
KJ法的操作程式為:
(1) 確定會議主持人和與會人員4人~7人,確定會址,準備黑板、卡片、筆、橡皮擦、回形針、釘書機、膠帶等用品。
(2) 召開會議,宣布議題,展開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將各種創意依次簡要的寫在黑板上。
(3) 再將每個創意簡化為二三句關鍵語,記在卡片上。
(4) 將寫好的卡片排列在桌子上,所有與會人員需認真考察,按內容分類,每類做一提要性導卡,內容無法歸類的可另放一旁。
(5) 根據分類導卡上的提要,將內容相近的卡片組再歸入一大組中,然後從中提煉出創意的核心思想,再填寫到大組導卡上去。
(6) 按照分類學原則,依次從大組到小組的順序,將分類卡片用釘書釘或膠帶固定排列在一張大紙上。然後用鉛筆標示出各卡片內容之間的意義上的關係。這種圖解形式有助於人們啟發思考,舉一反三。如果人們對所形成的圖解不甚理想,可以重新分組,重新編排,重新進行圖解標示。
(7) 對卡片分組圖解形成文字說明與規律性總結。此類文字總結材料可以彌補以往的疏漏,從中獲得新的啟示,發現新的創意。因此,從卡片分組到圖解再到文字說明的過程可以經過多次反覆,以求從中獲得新的發現,直到形成令人滿意的創意為止。
德爾菲法的操作程式為:
(1) 由CI設計人員設計出“函詢調查表”,選定有關方面專家10~25名作為函詢對象。
(2) 將調查表寄送給各位專家,讓他們在互不見面的情況下自行設計,自由發揮創造。
(3) 收回調查表進行匯總、統計和整理,然後將統計和匯總結果連同調查表再次寄送給函詢者,希望他能在他人的啟發下提出新的創意。如此往復幾次,專家們即可根據統計匯總結果不斷改善自己的創意。
(4) 最後擬出若干條評價標準寄送給各位專家,請他們對綜合整理的各種見解做出評論。
(5) 進行綜合性分析,去粗取精,從多數專家趨於一致的構思或某一獨特的創意中得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6) 支付諮詢費用,明確智慧財產權權益。

頭腦風暴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主要優點:
(1)激發了想像力,有助於發現新的風險和全新的解決方案;
(2)讓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有助於進行全面溝通;
(3)速度較快並易於開展。
2.局限性:
(1)參與者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術及知識,無法提出有效的意見;
(2)由於頭腦風暴法相對鬆散,因此較難保證過程的全面性;
(3)可能會出現特殊的小組情況,導致某些有重要觀點的人保持沉默而其他成員成為討論的主角;
(4)實施成本較高,要求參與者有較好的素質,這些因素是否滿足會影響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效果。

頭腦風暴法的流程

系統化處理程式如下:
1.對所有提出的構想編制名稱一覽表;
2.用通用術語說明每一構想的要點;
3.找出重複的和互為補充的構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構想;
4.提出對構想進行評價的準則;
5.分組編制構想一覽表。

與其他決策法相比較
效果標準/決策方法互動群體法腦力激盪法名義群體法德爾斐法電子會議法
觀點的數量 低 中等 高 高 高
觀點的質量低 中等高高 高
社會壓力高 低 中等 低 低
財務成本低 低 低 低 高
決策速度中等中等 中等低 高
任務導向低 高高高 高
潛在的人際衝突高低中等低低

成就感 從高到低 高 高中等 高
對決策結果的承諾高不適用中等低中
群體凝聚力 高 高中等 低 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