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賈

鞭賈

鞭賈,為柳宗元的作品,通過對買鞭人和賣鞭人的話語,引入作者對時下官員的抨擊,進行了巧妙的政治聯想,緊緊抓住鞭的質地進行描繪,並與朝中官員的個人能力緊密聯繫起來,形成一種強烈的隱喻關係。

基本信息

原文賞析

鞭賈鞭賈
唐宋八大家市之鬻(讀音yu,四聲。賣)鞭者,人問之,其賈(讀gu,三聲。價錢)宜(應該)五十,必曰五萬。復之以五,則伏而笑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後可。
有富者子,適(到)市買鞭,出五萬,持以夸余。視其首(頂端),則拳蹙而不遂;視其握(手握的地方),則蹇仄(捲曲)而不植(蹇仄:蹇讀音jiǎn。歪斜。植:直);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其節朽墨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得其所;舉之,翲然若揮虛焉。
余曰:“子何取於是而不愛五萬?”曰:“吾愛其黃而澤,且賈雲者……”余乃召僮爚(讀yue,四聲。火光,這裡作動詞,燒)湯以濯之,則遬(萎縮)然枯,蒼然白。向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富者不悅,然猶持之三年,後出東郊,爭道長樂坡下。馬相踶,因大擊,鞭折而為五六。馬踶(通“踢”)不已,墜於地,傷焉。視其內則空空然,其理(質地)若糞壤,無所賴者。
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當分(適合)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余曷不至於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無事,雖過三年不害。當其有事,驅之於陳力之列以御乎物(陳力:出力。御:治理),夫以空空之內,糞壤之理,而責其大擊之效,惡(哪有)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全文翻譯

鞭賈市場上(有個)賣鞭子的人,別人問價,他的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說四五萬。還價五十,就(假裝)笑了腰;還五百,就(假裝)一點惱火;還五千,就(假裝)大怒;必須要以五萬的價錢才行。
有個富家子,到市場買鞭子,出五萬(買了他的鞭子),拿著來向我誇耀。看那鞭子的頂端,捲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紋理,前後銜接不和諧流暢;它的節朽敗還沒有紋理;用指甲掐感覺指甲陷進去,卻沒有盡頭(缺乏韌性的反作用力);舉起它,飄飄然如同無物。
我說:“你怎么買這樣的鞭子卻不可惜那五萬啊?”(回答)說:“我喜歡它的黃色和光澤,並且賣的人說……”
我便叫童僕燒熱水來洗那鞭子,馬上就收縮並枯萎,蒼然發白。原來的黃色是染的,光澤是上了蠟。富人不高興,但是還用它用了三年,後來(有一天)從東郊出城,在長樂坡下與人爭道。馬互相踢,於是拚命甩鞭子,鞭子折斷成五六節。馬互相踢打不斷,摔倒在地上,受了傷。看那鞭子裡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質地如糞土,無所依賴。
當今那些偽裝自己的外貌、粉飾自己言論,以求在朝廷推銷自己的人,適合官員的能耐就還好,一旦錯給了職位超過其能耐就開心,只是適合他們的能耐的官職他們就反而會惱怒地說:“我為什麼不能是公卿?”這樣而官到公卿的還真多啊。處在沒事的時候,即便過個三年也不會有什麼損害。一旦有事,派他們成為出力的一員去治理事物時,就用那如同以空空如也的能耐,糞土一樣的質地,而責成他們實現大力甩鞭的效用,還有不在用的時候被折斷而以致於墜地、損毀的憂患嗎?

文章大意 

鞭賈第一段,敘述故事情節為下文做好鋪墊。
文章先寫鞭賈者賣鞭的各種欺騙行為,表現了這些人為了謀取暴利,無所不用,裝腔作勢,弄虛作假,只是想把自己的鞭子賣個好價錢。
接著寫了富家子買鞭子不不注重真實情況,只是看鞭子的外部表現,聽信鞭賈者的胡言亂語,便信以為真,即使別人揭穿這樣的騙局自己也不相信的現實。
第二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寫作目的,藉以諷刺當世的官員
作者由第一段中對現實生活賣鞭子的弄虛作假和買鞭子的自願上當寫到朝廷的情況。那些達官貴人有很多也只不過是用顏色、蠟染色塗抹的結果,只是外表的光鮮而沒有真才實學,但朝廷卻自願上當,選取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人做高官的現實。表現出作者對現實的強烈干預之情。

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人,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寫作背景

鞭賈柳宗元
柳宗元柳宗元步入仕途之後,很快就以淵博的學識、過人的才華嶄露頭角,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名噪一時。三十三時因參與王叔文、韋執誼的除弊政的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州刺史的屬官)。在這裡,他度過了近十年的謫居生活。永州地處偏遠,他又是個負罪謫遷的人,政治上長期受迫害打擊,精神抑鬱,又患痞氣(脾臟病的一種),只好寄情於讀書和寫作。“司馬”是個閒員,不得過問吏治。他說自己悶時就出遊。又說自己雖不合於世俗人的眼光,頗以文章自慰《舊唐書》本傳寫他“既竄斥,地又荒厲。因自放山澤間,其湮厄感郁。一寓諸文”。
中唐時期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很不好的風尚,許多官員好高騖遠,往往認為自己的才能與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勢,引起了社會上一種廣泛地追逐虛名而不重務實的浮誇之風,柳宗元有感於這種社會風氣的危害之重,而借賣鞭者之言諷刺世俗之風。
在永州這個地方,作者寫了《鞭賈》這篇寓言式的雜文,描寫賣鞭者如何靠裝腔作勢詐欺牟利,而富家弟子又如何甘心受騙,最後落得鞭折人傷的下場。文章意在比附、抨擊腐敗的官場,指斥那些腹中空空靠“梔其貌,蠟其言”騙取高官的人,就像賣鞭者和所賣的鞭子一樣。
柳宗元與古文運動
由於政治見解與個人經歷的不同,柳宗元並不屬於韓愈那個作家群體,而且由於他長期貶謫在南方,離當時的文學中心較遠,所以他的古文理論與創作實踐沒有韓愈那么大的影響,但是,柳宗元對古文復興運動,也有其獨特的貢獻。
和韓愈一樣,柳宗元也強調“文”與“道”的關係。他在《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中指出:“聖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辭之傳於世者,必由於書。道假辭而明,辭假書而傳,要之之道而已耳。”意思就是說,寫文章的目的是“明道”,讀文章的目的是“之道”,文辭只是傳達“道”的手段、工具。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他更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的原則,在《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中,他又要求文章有“輔時及物”的作用,即能夠針對現實,經世致用。
大體上說,柳宗元的散文理論與韓愈很相近。在評價駢文時不無偏激,在強調以道為根本時難免忽視文學的獨立價值,但同時卻也很重視文辭氣勢等藝術性方面的考慮。至於他的文章,同樣不完全受他的理論的限制。
柳宗元寫作風格
在文章的具體表現方面,柳宗元的看法與韓愈有些不同。首先,韓愈比較偏重於散文中情感的直接表露,所謂“不平則鳴”、“愁思之聲要妙”等都是指作者情感不加掩飾的宣洩,而柳宗元則比較偏重於情感的含蓄表達方式。
柳宗元的議論文、傳記、寓言都有佳作。議論如《封建論》,邏輯謹嚴,文筆犀利而流暢;《捕蛇者說》從渲染捕蛇之險,反襯賦稅之沉重,點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題,篇幅雖短而波瀾曲折。傳記如《段太尉逸事狀》截取了段秀實治理駐軍、孤身入營勸諭郭晞、賣馬市谷代農償租、拒納朱泚大綾四個典型事跡,生動而有說服力。寓言如著名的《蝜蝂傳》借小蟲諷刺那些“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不知死之將至的貪心者;《三戒•黔之驢》則借驢比喻那些外強中乾、實無所能的龐然大物;《羆說》則借鹿、貙、虎、羆一物制一物來比喻那些“不善內而恃外者”只知假借外力而不思自強的愚蠢行為,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犀利精煉,篇幅雖短而寓意深刻。

文題解讀

柳宗元柳宗元善於借寓言故事塑造擬人化的藝術形象,闡述深刻的道理,很有哲理意味。
文章選取鞭賈的事例,緊緊抓住鞭的質地進行描述,寫賣鞭者如何裝腔作勢詐欺牟利,而顢頇的富家子如何甘心受騙,最後落得鞭折人傷的下場。
作者緊緊抓住鞭的質地進行描繪,並與朝中官員的個人能力緊緊聯繫起來,形成了一種強烈的隱喻關係。文章的語言生動傳神,產生了很好的修辭效果。
全文借寓言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諷刺和反思,闡明深刻的道理。

語段鑑賞

柳宗元研讀“市之鬻鞭者鬻”到“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
這一段緊緊抓住鞭子的質地進行描述,描寫了鞭賈者為了賣個好價錢,虛假做作,表現出裝腔作勢的醜態,抓住鞭賈人的動作、情態“伏”“笑”“怒”等,把鞭賈人虛假的人物形象刻畫的真實。
鞭賈人的鞭子很差,只是外表好看而已,但富家子卻仍然用開價的五萬錢買下,特別是富家子歸來向作者炫耀時仍然誇讚自己買的鞭子色澤美麗,即使作者命小童燒開水沖洗了鞭子,富家子還是好壞不分,甘願受騙,最終導致鞭子毀壞、人摔下馬來受傷的悲劇。
作者用這個寓言在說明很多看似美好的東西其實是名不副實的,用這個寓言作為後文批判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不正常現象的鋪墊。
研讀“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到“而責其大擊之效,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由上段的鞭賈者寓言,作者與社會聯繫,把外表華麗的鞭子與朝中一些官員的個人能力聯繫起來:“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這種現象在朝中比較多。鞭子“其內空空然”,朝中的有些官員同樣是腹內空空然,空有職位,但沒有才氣,仍然居廟堂,正所謂“理若糞壤”,真是可悲可氣。
接著作者從寓言的結局入手,論證一些人能力有限,但一味地做力不能逮的職位,其結果就像鞭子的結局一樣。
這段內容與上段內容形成一種強烈的隱喻關係,採用議論,作為全篇文章的深化,表達了分不清好劣的用人制度的憤怒之情。
語句研讀
1.復之以五十,則伏而笑;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後可。
語句細膩地刻畫了鞭賈人在討價還價過程中的虛偽、奸詐的形象。
為賣的一個好價錢,鞭賈人“以五十,則伏而笑”“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作者把人物裝腔作勢詐欺牟利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形象、逼真。
2.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其節朽墨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得其所窮;舉之,翲然若揮虛焉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語句詳細地描寫了鞭賈者所賣的鞭子的特點,抓住了鞭子的頂部、柄、纓、節等局部特徵,體現了鞭子的劣等。這只是一種徒有外表的鞭子。
突出鞭賈人的欺世售假,更突出富家子買這樣的鞭子的不值得。
3.余乃召僮爚湯以濯之,則遬然枯,蒼然白。向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
描寫鞭子的虛有徒表的特徵。
富家子用五千錢買了一個虛有其表的鞭子,向作者炫耀,但作者看到鞭子的偽劣,就用熱水洗了鞭子,露出了鞭子的真實情況:黃色是用梔子花染得、色澤是用蠟打的。
鞭賈者就是用這樣的偽劣產品欺騙富家子的,但富家子卻不願意承認自己買的鞭子不是這樣的,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
4.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當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
作者把矛頭直指當權者,說他們只是徒有其表,所得到的職位自己不能勝任,批判了那些腹中空空的人騙取高官的人。
5.當其有事,驅之於陳力之列以御乎物,夫以空空之內,糞壤之理,而責其大擊之效,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那些用表面現象欺騙得到官職的人,只是尸位素餐,沒有真才實學,但社會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也只能是失敗而已。作者這樣寫表現了其憤怒之情,並引發人們的思考。
寓言說理
寓言故事是一種短小精悍而又富於諷刺力量的文學樣式,其特點是通過假託的故事,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柳宗元善於用寓言故事塑造擬人化的藝術形象,闡明深刻的道理。
《鞭賈》一文由鞭賈賣鞭、富家子買鞭的寓言,表現了鞭子本身的空空然、買鞭子的人的甘願受騙,映射朝廷也是這樣的,一些人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有能力的人、朝廷也甘願受騙,任命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職位。作者滿會憤怒之情,揭露了腐朽、醜陋的社會現實。
類比對應
文章把鞭賈者與賈技者對比,將鞭子與某些尸位素餐的官員、把鞭子的使用情況與某些官員的能力比較,抨擊了官場的腐敗,表現了對禍國殃民、害國害民的官員的憤怒之情。
簡練描寫
文章在對人物的描寫上簡練、生動。
比如對鞭賈者的描寫,先寫他的動作(伏)、情態(笑、怒),再寫他的語言,表現其裝腔作勢,詐欺牟利,形象逼真。寫富家子,用語言描寫“吾愛其黃而澤。且賈者雲”,表現出富家子的淺薄、輕信等特點。寫賈技者,用喜怒兩種情態反應他們自欺欺人、狂妄自大的形象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