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莊村

靳莊村隸屬於河北藁城市丘頭鎮,面積6平方公里,總人口3800人,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工副業以運輸、木器加工、建築施工為主。

基本信息

隸屬河北

雞澤縣靳莊村

靳莊村屬於華北平原地區,交通便利,西距邯鄲邢台)至黃驊港鐵路(簡稱邯黃鐵路)僅3公里,規劃中的邯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靳莊村以豐富的地理資源,樸實的民風,賦予一派生機盎然的活力,在農業方面,人均年收入3020元,企業3家,平均年收入100080元(靳麗革編審)。
位於河北邯鄲東北部,雞澤縣東部,雞澤曲周兩縣交界處,西北距吳官營鄉政府僅8公里,西距雞澤縣10公里,西南距邯鄲市67公里,西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67公里。西與八家寨相連,東南與曲周縣馬疃村接壤,南和小寨鎮陳莊村毗鄰,北靠邢堤村和舊城營村,其中與舊城營村僅1公里,滏陽河支流穿村而過,該村隸屬河北邯鄲雞澤縣,歸吳官營鄉管轄,全村土地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51畝;總戶數320戶,人口1350人,村內姓氏有靳姓、趙姓、潘姓、劉姓、葉姓、吳姓,其中靳姓較多,占全村姓氏的56%。靳姓:源出自“羋(mie)”姓;姓氏的比例為靳姓56% 趙姓13% 潘姓11%劉姓10% 葉姓7% 吳姓3%。全村姓氏分布,前街全部為靳氏,南街有96%為靳氏,后街全部為其他姓氏,村內全部為漢族。該村現有前街、后街、南街3條街道,其中南街正在逐步擴建,該村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路面部分為瀝青路面其餘為水泥地面,交通發達,通訊便利。
該村在村黨委靳愛武等各位同志的帶領下,街道衛生環境實現了由髒亂差到乾淨而又整潔。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與該村形成鮮明的對比。
村內現有360伏變壓器4台,其中農田耕灌水井用變壓器3台,現已完全滿足於村內使用;2009年12月,自來水村村通工程全面實行,村內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自來水到戶工程,同時,由於實行自來水工程而致使農田耕灌水井用變壓器遠遠不足於農田灌溉,後又新加裝一台大型變壓器,從而緩解村內農田灌溉問題。
村內樹木有棗樹、梨樹、桃樹、榆樹、椿樹、柳樹、柿子樹、石榴樹、蘋果樹等,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辣椒為主,其中辣椒種植用戶較多,占其他農作物的50%;其他農作物有山藥、稻穀、大豆、大蔥、洋蔥、大蒜、花生、紅薯,白菜、胡蘿蔔、白蘿蔔、花心菜等。村辦國小1所,商店3家,衛生所1所,村辦企業和私營企業1家,從業人員100餘人;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00餘部。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元。
村內主要街道全部硬化,露天劇場等公益設施。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每年農曆2月19日為靳莊會.全村100%的農戶有彩電、洗衣機、冰櫃家用電器,自來水供應到戶。

藁城市靳莊

靳莊村位於河北藁城市丘頭鎮西南20公里處。西與麗陽村相連,馬山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土地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03畝;總戶數960戶,人口3800人。村內均為漢族。該村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交通發達,通訊便利。
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工副業以運輸、木器加工、建築施工為主,村辦企業和私營企業10家,從業人員650人;全村擁各種機動車輛500餘部。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5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
村內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建有學校、商店、衛生所、露天劇場等公益設施。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曆逢四、九為集日。全村80%以上的農戶有彩電、洗衣機、冰櫃家用電器,自來水供應到戶。
商代遺址
靳莊商代遺址位於藁城市靳莊村東500米,北靠古(氵麗)水河古道。遺址高處四周地面,形成東西長的土崗,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崗上文化層豐富,土質堅硬,東部灰土墓葬疊壓,斷崖處遺物遺述明顯,灰土、墓葬、獸骨暴露,夾砂紅陶、陶鬲足、石斧、石鏟、繩紋淘器殘片遍布。遺址底層關係未探不詳,是我市商代遺址保存較好的一處,2001年5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靳莊李氏祖先遷民紀略碑
藁城市丘頭鎮靳莊村現珍存一通靳莊李氏先民從山西洪洞縣遷藁紀略碑。此碑通高160厘米,寬60厘米,碑額楷書陰刻“返本追原”四字,碑身刻有“追憶先世小序”,內容為“明永樂二年有詔遷外省民實內地,吾祖李公者,山西洪洞縣人也,奉詔遷直隸正定府藁城縣近莊村,遂家焉,迄今五百有年。家譜失傳,次序難稽,因以立石,相志不忘焉耳。”並標明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合族人仝(同)立石。從文字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靳莊李姓村民是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因此,對研究藁城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於我市先民是從山西洪洞縣老鴰窩遷來的傳說,在藁城流傳很廣,史書上也多有記載,據《藁城縣嘉靖志》記載:“藁城當燕趙之墟,古今必爭之地也,兵燹之後,人物雕耗,土地荒曠,戶口舊有存者僅三分之一,永樂十四年徙山西諸戶以實藁城。”《明史》載有,明永樂二年,四年都曾遷山西之民以實河北。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五月,太祖崩,孫允炆即位,七月太祖四子燕王棣,靖難兵起,歷時三年有餘,如圍拔雄縣,血戰藁城,拼搏於真定,斬首三萬級,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取得政權,年號為永樂,為招募流亡,恢復社會經濟,河北,河南,淮北成為主要地區,山西當時為蒙古貴族名將察汗特木耳及其子之根據地,據地險要,統治嚴厲;戰爭波及甚少,社會比較安定,死亡較少,加之流入難民增多,形成人稠地狹之地區,具備遷民充實內地的條件。因此,明永樂二年,十四年,山西均有移民大規模地內遷,並且以洪洞縣及附近地區之民為最多,故在洪洞縣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被遷民眾起程時將廣濟寺旁一大古槐及樹上的老鴰窩入於眼,印於腦,以示告別家鄉之紀念,因此,目前,還流傳著我們的祖先是從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的。靳莊李氏祖先遷內地紀略碑為明朝遷民實內地這段歷史提供了準確可靠的實物資料,也有力地證明了藁城先民多有山西洪洞縣遷來這一事實
歷史名人
李俊峰生平
李俊峰,男,生於1938年10月,藁城市靳莊村人。1960~1965年在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學習,被選入院隊,經常為各國來訪的元首及周恩來、賀龍、陳毅等中央領導表演。1965年畢業後到北京市體委工作,1974年親手組建了北京武術隊,並擔任武術教練。在全國性比賽中連續12年榮獲武術團體冠軍。其培養的運動員在全國、亞洲和國際性比賽中獲金牌百枚以上。八次擔任國家隊教練出國訪問及表演比賽。1987年擔任國家武術隊教練赴日本橫濱參加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在16個項目比賽中,奪得13枚金牌,3枚銀牌。同年應菲律賓武術協會之邀擔任該國家武術隊教練。90年代初期曾擔任北京市武術隊總教練、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武術協會教練委員會副主任。成為聞名中外的現代武術大師。 另外,李俊峰還多次在武打電影片中飾演男主角,如《武林志》中的東方旭,《巴林盜賊》中的柳河東,《俠女十三妹》中的鐵羅漢,《俠女除暴》中的紀獻堂等,並任武打設計和武打指導。 李俊峰編輯出版的武術類書籍有《長拳對練》、《單刀對槍》、《八卦連環掌》等。1988年,受菲律賓奧林匹克的邀請,李俊峰到菲律賓做國家隊的教練,一直到在北京舉行的亞運會,現在在美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定居,在美國的奧斯丁東方醫學院做老師。
李連杰的師叔
要說到這位大師,來頭還真是不小,他可是原先李連杰所在的北京武術隊的教練,我們追捧的動作明星當年8歲的時候就跟著我們李教練開始了舞槍弄棒的歲月,奠定了他今後的發展方向,李教練功不可沒。帶領北京武術隊參加多次國際比賽,並且曾任菲律賓國家隊主教練的李俊峰,現如今已經遠赴美國,專門傳授中華武術的精神和養生之道。

隸屬河南

漯河市靳莊村
靳莊村位於郾城區商橋鎮,緊鄰107國道,距漯河市區約15公里,全村2876口人,耕地2216畝,轄靳莊、小宋莊、田崗三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黨員66名,現有村“兩委”幹部6人。靳莊村主導產業明顯,村民以從事糧食交易和運輸業為主,收入相對穩定,經濟狀況較好,年人均收入達7100餘元。
省 份:河南省 城 市:漯河市
區/ 縣:郾城縣 地 名:商橋鎮靳莊村
郵 編:462300 區 號:0395

隸屬山東

濟寧市楊營鎮
村情簡介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下轄村,地處山東省西南部黃淮平原,耕地為主,土地肥沃,適於發展糧棉生產。人口密度較大。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適宜糧、棉、油、萊、果等多種植物生長。農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穀子、棉花、蔬菜為主,畜禽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等,林果有楊、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蘋果、柿、棗等,水產品有魚、蝦、蟹、甲魚等。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靳氏祖由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命名為靳莊。 
耕地面積
690畝(截至2006年) 
人口數量
645人(截至2006年)
實用信息
地址地圖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
郵政編碼
272620
電話區號
0537
經緯度
116.56° 35.4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