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管理

非營利組織管理

《非營利組織管理》共分十章,每一章都是對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中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闡述,每一章內容相對獨立又互為補充。在闡述的過程中,結合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側重實務的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非營利組織管理

本書共分十章,每一章都是對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中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闡述,每一章內容相對獨立又互為補充。在闡述的過程中,我們注意結合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側重實務的研究。

本書每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非營利組織的概述,主要探討非營利組織的內涵和組織的特點。

第二章,主要討論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介紹與非營利組織發展相關的幾種比較典型的理論。

第三章,主要介紹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情況,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認識框架。

第四章,主要介紹中國的非營利組織包括起源、活動領域、法律制度框架、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第五章,非營利組織的戰略管理,是為了應對日益複雜和動盪不安的環境之必須。本章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相關的研究。

第六章,主要探討非營利組織管理的財務問題,包括財務的收入和支出管理,財務的分析和財務的監督等。

第七章探討了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第八章主要介紹了非營利組織的項目管理。

第九章,就非營利組織的市場行銷、行銷管理及其過程與策略等問題作了論述。

第十章,主要介紹了非營利組織的評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非營利組織概述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及特徵

一、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二、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的類型

一、國外學者對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二、我國對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產生與發展的原因

一、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政府體制改革

三、公民社會的興起

四、歷史淵源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與其他組織的互動

一、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間的互動

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之間的互動

第二章 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公民社會理論和治理理論

一、公民社會理論

二、治理與善治理論

第二節 市場失靈理論、政府失靈理論和志願失靈理論

一、市場失靈理論

二、政府失靈理論

三、契約失靈與志願失靈理論

第三節 新制度經濟學和自治組織理論

一、新制度經濟學

二、自治組織理論

第三章 國外的非營利組織

第一節 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產生、發展與演變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非營利組織

二、一戰前後到二戰前後的非營利組織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營利組織

四、1972年之後的非營利組織

第二節 主要國家(地區)的非營利組織

一、西歐:英國、德國

二、中歐和東歐:俄羅斯、捷克共和國

三、拉丁美洲:阿根廷、秘魯

四、亞洲地區:日本、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

五、其他已開發國家:美國、澳大利亞

第三節 國際非營利組織

一、國際非營利組織的產生及其重要性

二、國際非營利組織的概念

三、國際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和分類

四、國際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的非營利組織

第一節 起源和歷史發展

一、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起源

二、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活動領域及其作用

一、中國非營利組織的活動領域

二、非營利組織的作用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的法律制度框架

一、中國非營利組織的法律制度的變遷

二、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登記管理制度

三、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稅收管理制度

四、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監督管理制度

第四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一、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促進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對策

第五章 非營利組織的戰略管理

第六章 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

第七章 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

第八章 非營利組織的項目管理

第九章非營利組織行銷

第十章 非營利組織的評估

參考書目

書摘插圖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及特徵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性“社團革命”的出現,使市場和國家之外的非營利組織或稱“第三部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個席捲全世界的“公民社會”逐漸發展成形。從歐美已開發國家到亞洲、非洲和拉美的開發中國家,為了追求此前國家和市場的力量未曾實現的目標,非營利組織紛紛創立並在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的非營利組織也開始迅速成長。除了以往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外,大量的事業單位正在逐步分化為非營利組織。然而,非營利組織畢竟是一個剛剛從西方引進的概念,人們對這一領域非常陌生,特別是中國社會領域各項改革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亟待加強對非營利組織的理論探索。

一、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國際上對非營利組織的概念尚沒有統一的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教授萊斯特·薩拉蒙認為,同時具有組織性、非政府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和志願性五個特徵的組織可稱之為非營利組織。這一定義目前較為流行,常為人們所引用。

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認為,非營利組織是既非企業又非政府的機關,其目的是人與社會的變革,是向社會提供服務的部門。

在歐洲國家,非營利組織是指包括合作社、互助會在內的社會經濟組織。社會經濟組織是歐洲共同體的產物,該組織在運營過程中遵循四個準則:其一,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而是為組織成員和集體服務;其二,脫離於政府,自主、自立進行管理與運營;其三,民主決策;其四,分配時人與勞動要優先於資本。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