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節

青苗節

佤族青苗節,是世界慶典之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四日,神秘的慶典便開始在這個地區漫長的疆域中舉行。人們在神聖而虔誠的慶典之中,尋找著遙遠的“谷魂”,這是另一種偉大而不朽的,世界的隱喻。“谷魂”在天宇之間飄落而下。

基本信息

佤族青苗節

5月20日至21日,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舉行佤族青苗節慶典活動,

佤族青苗節佤族青苗節

青苗節是四排山鄉佤族民眾的傳統節日,也是當地佤族民眾祈盼來年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的一種方式。

慶祝活動

青苗節到來之前,所有隱藏在佤族山寨中的木鼓都即將出場,它仿佛是另一個神,即將左右整個慶典活動的靈魂之門,在佤族的一切慶典和祭祀活動中,如果缺少木鼓,似乎會缺少一位掌握音律的古老的神。一旦這位古老的神缺席,那么,慶典和祭祀都無法開始,神來了,佤族人信奉萬物之神,在他們看來,萬物充滿了各自的神,比如:樹神、水神、花神、米神……等等

木鼓,出現在青苗節的慶典之中,每一座山寨都擁有他們巨大的木鼓,平常的日子,木鼓藏匿在寨子最莊嚴的地方,它們靜寂中維護著寨子的安寧和吉祥。木鼓一旦出場,就意味著有慶典和祭祀的降臨。佤族人從小就會敲擊木鼓,男男女女都會使用音棒和音律。簡言之,佤族人從出生以後就聽見了木鼓的聲音,因為出生意味著慶典的開始,巨大的木鼓,是我今生今世見過的最美的音箱,它的樸素包藏著無所不在的音律,而它的體身讓我感受到了驅妖邪的宏大鏇律。

在木鼓聲聲中,通靈的青苗節慶典就要開始了。

震天的木鼓聲和悅耳的歌聲響起,身著節日盛裝的的佤族民眾湧入歌場,踏起歌步跳起舞,舞起長刀見起長發,頃刻間,會場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海洋,盛大的廣場文藝演出正式開始。

瞧,那絢麗的服飾伴著舒展的舞姿,如同一道道眩目的彩虹,那木鼓聲、哨笛聲、歌聲,還有那銀鈴墜片發出沙沙的聲響,就像深情的祝福。看,聰明勇敢的阿佤伙子揮舞著長刀,舞起了勞動者的自豪,勤勞樸實的佤家少女揚起長發,扭擺著身子踏出了阿佤人民的喜悅。在一天的活動中,邀請來自各地的民眾也展現了內容豐富的表演節目,受到的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文藝演出結束後,在會場外舉行了剽牛儀式和祭穀神活動。

日落時分,箐火燃起,歌聲笛聲響起,阿佤人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前進奮鬥的腳步,以載歌載舞的方式盡情的唱出來,跳出來。當你親臨歌場,會感受到在這滇西邊陲的阿佤山里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泥土芳香和山野的氣息,深深的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子夜,一輪彎月漸漸升起,佤族民眾三五成群離篝火而去,但卻帶不走歌場歡樂的節日氣氛。

一曲曲高昂的歌,一場場強勁的舞,表現出了阿佤人民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表達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踏出了阿佤人民勤勞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希望。

一年一度的青苗節沿襲至今,不僅有利於傳承民族文化,還有利於激發廣大農民的創業熱情,有利於增強各族民眾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近年來,當地以此為平台,把弘揚民族文化、挖掘佤族文化內涵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抓,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壯族青苗節

祭青苗節:桂西壯族民間農祀節日。每年農曆七月間擇日舉行。屆時,以豬肉、米飯作為供品祭村外田邊,表示讓禾苗神享用。接著開始路禁,以免驚擾苗神。同時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一邊高唱農事歌,預祝豐收。

撒拉族青苗節

撒拉族民間節日,主要流行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釵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等地的撒拉族地區,每年農曆四五月間擇一吉日舉行。

節日時間決定後,家家戶戶積極準備炸油香、饊子餛鍋饃、油攪團、手扒肉,蒸糖包、肉包;有條件的人家還宰雞宰羊,同時向清真寺捐獻些糧食和食品。屆時,老年人身著長衫,腰系布帶或綢帶,青年男子身穿白色汗褂,外套坎肩,腰系紅布帶;婦女戴蓋頭,穿黑色或花格服裝,紛紛前往清真寺禮拜並聆聽阿訇念青苗經,保護青苗。然後,大家一起,共食麥仁飯。

飯後,有的走親訪友,有的遊玩。男女青年大都歡聚一起唱歌跳舞。撒拉族的歌曲主要有撒拉曲、宴席曲、花兒等。歌詞生動活潑,曲調鏇律優美,節奏明快,具有獨特的情調,聽起來十分悅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