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節

禾苗節

禾苗節是湖南省桂東縣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特有的民俗節日,於2012年被列入郴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概述

村民舞起稻草龍村民舞起稻草龍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中國各地以各式各樣的民俗方式過節。湖南桂東的“六月六”稱“禾苗節”,當地老百姓自發組成民俗隊伍,通過敲鑼打鼓、舞稻草龍、抓“蟲王”、殺仔鴨祭“田神”、焚香焚蟲、“化龍”和吃鴨子等形式來祈求青苗茁壯,五穀豐登。這是該縣特有的民俗文化,於2012年被列入郴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由來

“禾苗節”民俗隊伍“禾苗節”民俗隊伍

南宋史上,湘南一帶曾鬧過多次大蝗災。莊稼被蟲災害得顆粒不收,農民被逼得背井離鄉。

據《南龍志・地理志》記載:“……漢語曰過六月六也。其用意無非禳災祈禱,預祝五穀豐盈……”。

後來,人們為使農田得以豐收,避免蟲害,只有祈求神靈庇護。這是古人通常的祈福心理。六加六亦為“六六大順”之意,是個最吉利的日子。從那時候起,在桂東東洛民間中就一直完整地繼承著這饒有風趣的“禾苗節”。

節日習俗

牽仔鴨圍著“遊船仔”轉,寓意鴨子吃光莊稼害蟲牽仔鴨圍著“遊船仔”轉,寓意鴨子吃光莊稼害蟲

“六月初六”這一天,東洛鄉就會有人自發組成一支“禾苗節”民俗隊伍。一條用稻草紮成的“稻草龍”在村民的簇擁下和喧天的鑼鼓嗩吶聲中翻騰前行,六名青壯後生手持“豐熟(收)米”和“遊船仔(稻草船)”,另外六名青壯後生手持仔鴨米酒香燭等祭祀品,唱著歡樂的“豐收歌”,跟在“稻草龍”後面著向村村寨寨走去。

“禾苗節”民俗隊中的稻草龍每到一戶農家,這家就會放鞭炮迎接,稻草龍進屋去向神龕點三下頭,六隻仔鴨也要向神龕點幾下頭。隊伍里有人給屋主送上一包豐熟米,預祝這戶人家今年一定會豐收。屋主用碗接住放妥後,從大門後拿出一包害蟲來,如青蟲、白葉蟲、打屁蟲等,(事先捉到的害蟲用紅紙或南瓜葉包好),放在遊船仔。意即包里的害蟲是蟲王,把蟲王捉到了,田土中所有的害蟲隨著全消失了。然後,稻草龍在悠揚的嗩吶聲和節奏明朗的鑼鼓聲歡快起舞。不論鄉鄰們住山側還是住山腰,“禾苗節”民俗隊都得全部走齊村子裡所有的人家。

稻草龍離開農家後。該農家隨接會在山炕壠段,田間地頭,殺一隻鴨子取血噴於方幅草紙上,製成小旗插在田頭地角,備酒燭香等祭品,祈求田神確保豐收,俗稱“祭田神”。祈求五穀豐登。

“禾苗節”民俗隊伍一行,在每家每戶走遍之後,大家登上離村子不遠的佛道並存的寺院道觀――回龍仙。在那裡向菩薩太上老君畫像虔誠焚香燃燭,呈祭果、殺仔鴨……大禮祭祀。畢後,把遊船仔里的害蟲集中起來在一塊平地上火焚掉。願青苗茁壯並獲得豐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