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神

青苗神

青苗神是農業社會重要的信仰與崇拜,民間主要的祭祀神祇。青苗神,顧名思義即為保佑稻米、小麥等農作物生長順利的神靈,是與農事相關,特有的古代神靈。

基本信息

名稱 青苗神,又稱禾神 作用 農業社會重要的信仰與祟拜
歷史淵源 古代神靈 後世影響 祭祀
民間傳說
青苗神, 又稱禾神。六月初六家家戶戶殺雞做粢粑到田間拜祭“田公地母”,聚飲歡歌;並在田邊插小紙旗,祈求豐收。在遭受蟲災時,則“耍黃龍”驅蟲。播種時,往往撒少量谷種或花生殼於村口路旁,求禾苗長齊。七月間有的村寨集體舉行“祭青苗”,以豬酒供祭於村外,老少集飲,唱和農歌。秋收時,要舉行“吃新米”,從田裡採集稻穀做新米飯,宰殺雞、鴨到田頭供祭後,才開鐮收割。
禾苗露出地面的時候,每天晚上田壟間有個東西,分不清頭腳,跳躍著移動,踩在地上“蹬蹬”的好像舂米的聲音,農家們經常見到就不奇怪了,稱它為“青苗神”,說經常為種田的人家驅趕鬼怪,這個神一出現,則所有的鬼怪都回到自己的地盤,不敢在田野亂逛,這個神古書上沒有記載,但的確不是邪惡的鬼魅,月光之下仔細看,樣子像個布袋,每次翻騰,就一頭著地,行動看起來很遲緩沉重的樣子。

各地風俗

山東地區農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期間賞荷、採蓮,市場上還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婦女、兒童喜歡用花汁染指甲。 [蟲王節]農曆六月六,又是民間的蟲王節。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產豐收,在六月六日有不少宗教活動。例如遼寧蓋州有八臘廟會,是一種驅蟲、祈雨的活動。北京善果寺有數羅漢活動,以占卜吉凶。山東民間在農曆六月六祭東嶽大帝神,舉行東嶽廟會。該日又是麥王生日。當地民間還認為農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當天下雨,海蜇就會豐收。六月間百蟲滋生,尤其是蝗蟲等,對農業是莫大威脅。古代蝗蟲是最大的農業災害之一,人們一方面積極捕蝗,如利用火燒、以網捕捉、用土掩埋、眾人圍撲等方法,盡力消滅蝗蟲;另一方面則祭祀蟲王,如青苗神、劉猛將軍、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蟲主神。同時也利用各種巫術手段驅蟲。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普遍過火把節。從傳統看,它似乎起源於南詔內部的王權之爭,其實與用火防災有關。當地人在過火把節時,舉著火把,到田間、地角遊行,目的是驅逐蟲災。
鄭州南十里舖村,為盧姓居民點,由於地勢低洼,常遭水患,清朝康熙年間,村民遷至現地勢較高的地方。因近旁有一條小河,又臨官道,定村名叫盧河鋪。南寨門有座祖師廟,六月初六為廟會日,因廟內有青苗神的靈位,所以也叫“青苗會”。在靠天吃飯的年代,六月初是禾苗的生長旺季,一旦失去青苗,一季將顆粒無收。農村有“有錢買種無錢買苗”的說法,所以,農民把青苗視為神靈敬祭,南十里舖村的青苗會在鄭州是獨一無二的。兩個廟會久盛不衰,延續至今。
顯應寺有四進院落。東配殿正中供奉龍王神像,左有電母,右為雷公。西配殿正中供奉土地神,左有青苗神,右為馬王神
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將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雙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戶便開始用酥油和麵粉炸果子

文獻記載

原文:余鄉青苗被野時,每夜田隴間有物,不辨頭足,倒擲而行,築地登登如杵聲。農家習見不怪,謂之青苗神。雲常為田家驅鬼,此神出,則諸鬼各歸其所,不敢散游於野矣。此神不載於古書,然確非邪魅。從兄懋園嘗見於李
家窪見之,月下諦視,形如一布囊,每一翻折,則一頭著地,行頗遲重雲。
譯文:我的家鄉當禾苗基本上都露出地面的時候,每天晚上田壠間有個東西,分不清頭腳,到著跳躍著移動,踩在地上“蹬蹬”的好像舂米的聲音一樣,農家們經常見到就不奇怪了,稱它為“青苗神”,說經常為種田的人家驅趕鬼怪,這個神一出現,則所有的鬼怪都回到自己的地盤,不敢在田野亂逛,這個神古書上沒有記載,但是的確不是邪惡的鬼魅,我和我的哥哥懋園曾經在李家窪見過,月光之下仔細看,樣子像一個布袋,每次翻騰,就一頭著地,行動看起來很遲緩沉重的樣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